滑溜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5120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滑溜车,包含有一前管,一把手架,一前叉,一前轮,二踏架,以及一摆动件;其中该把手架是穿设于该前管中,该前叉设于该把手架底端,用以供该前轮设置,该二踏架是与该前管枢接,包含有一底管,一踏板,以及一后轮,该摆动件是以其体身枢设于该前管后方,该体身的顶、底二端分别设有一横杆用以容置该二底管于其间;藉此,该滑溜车不仅具有操作顺畅、骑乘省力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更能提供使用者全新的休闲或运动感受。(*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与休闲运动用品有关,特别是指一种能提供使用者全新休闲或运动感受且安全性高的滑溜车。按,目前市面上可以见到的人力休闲或运动用车(human poweredvehicle,HPV)以自行车(bicycle)与滑板车(scooter)最为普遍,其中,自行车的发展历史久远,已成为相当成熟的产品,滑板车则是近年来新兴的休闲产品,由于两者的技术多所重叠,因此滑板车亦多由自行车业者所开发制造;本人基于多年的自行车与滑板车制造经验,不断创新与研发,如今创作一新型车体,名为滑溜车,其能提供使用者完全不同的休闲或运动感受。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溜车,其操控方式与习用人力车完全不同,能提供使用者全新的休闲或运动感受。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溜车,其操作的安全性极佳。缘是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滑溜车包含有一前管,一把手架,一前叉,一前轮,二踏架,以及一摆动件;其中该把手架包含有一直立部穿设于该前管中,以及一握持部由该直立部顶端向二侧延伸而出;该前叉包含有二侧翼分别由该把手架直立部底端二侧向下延伸而出,各该侧翼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轴接部;该前轮是设于该前叉的轴接部;该二踏架分设于该前管的左右二侧,分别包含有一底管以其前端与该前管枢接,一踏板设于该底管后端,以及一后轮设于该踏板下方;该摆动件是以其体身枢设于该前管的后方,该体身的顶、底二端分别设有一横杆,该二横杆是相隔预定距离而可客置该二底管于其间;藉此,该滑溜车能提供使用者全新的休闲或运动感受。其中该前管前方设有一枢接座,该枢接座中央设有一枢接孔;各该底管前端亦分别设有一枢接孔,用以藉一枢轴穿设于该枢接座与该等底管的枢接孔而将该二底管与该前管枢接在一起。其中该前管后方设有一凸柱,该摆动件体身设有一供该凸柱穿设的通孔,该凸柱的自由端向内凹设有一螺孔,供一螺栓螺设而将该摆动件与该前管枢接在一起。其中该前管上更设有二顶持架位于该二底管的下方。为了更了解本技术的特点所在,兹举以下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说明如下,其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顶视图。图3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踏架与摆动件的局部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前管、踏架与摆动件的立体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一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二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三动作状态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一)。图9是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状态示意图(二)。请参阅图1、图2,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滑溜车10是包含有一前管20,一把手架30,一前叉40,一前轮48,二踏架50,以及一摆动件60。该前管20是由全属材质如铝合金所制成,其前方设有一枢接座21,该枢接座21中央设有一水平方向延伸的枢接孔22,该前管20后方则向后延伸设有一凸柱24,该凸柱24的后端向内凹设有一螺孔25;另外,该前管20上更设有二顶持架26位于该凸柱24的下方。该把手架30是包含有一直立部32以顶、底两端外露的方式穿设于该前管20中,以及一握持部34由该直立部32顶端向二侧延伸而出,用以供使用者握持。该前叉40是包含有二侧翼42分别由该把手架30直立部32底端的左右二侧向下延伸而出,各该侧翼42的底端更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轴接部44,用以供该前轮48轴设。该二踏架50乃分设于该前管20的左右二侧,是分别包含有一底管52以其前端与该前管20枢接,一踏板58设于该底管52后端,以及一后轮59设于该踏板58下方;其中,如图3、图4所示,该二底管52前端分别设有一水平方向延伸的枢接孔53对应该前管20的枢接孔22,用以藉一枢轴54穿设于该枢接孔53与该前管20的枢接孔22而将该二底管52与该前管20枢接在一起,此外,各元件间更设有若干垫片55、塑胶套56与螺栓57,藉以使该前管20、该二底管52与该枢轴54间的结合更加稳固,然此皆为习知技艺,容不在此赘述;再者,由于该等顶持架26是分别位于该二底管52的下方,故可限制该二底管52所能向下枢转的范围。该摆动件60体身61设有一通孔62用以供该凸柱24穿设,藉由一螺栓63螺设于该凸柱24的螺孔25中可将该摆动件60与该前管20枢接在一起,同样地,该摆动件60、该凸柱24与该螺栓63之间亦设有若干垫片64与塑胶套65,使各元件间的结合更加稳固;该体身61顶、底二端分别设有一横杆66,该二横杆66是互相平行且相隔预定距离而可容置该二底管52于其间。实际制造时,制造者亦可于车体上加设煞车,用以控制该前轮48或该后轮59的作动。操作时,是如图8、图9所示,使用者双手握持该把手架30的握持部34,双脚则置于该二踏架50的踏板58,藉由反覆地旋转把手架30改变前进方向,以及改变身体重心使车体左右倾斜,能使该滑溜车10前进,其操控方式有别于习知人力车,能提供使用者全新的休闲或运动感受。复请参阅图5至图7,当使用者左右倾斜车体时,该二踏架50将以该枢轴54为轴心相对该前管20枢转,该摆动件60则受该二底管52带动而以该凸柱24为轴心往复旋转,并限制该二底管52于任何时间点均反向偏离原始位置(如图5所示)相同角度。本技术的滑溜车于正常操作时,是保持三轮著地状态,故安全性极佳,极适合一般大众或小孩骑乘,熟悉基本操作后,使用者甚至可利用该滑溜车进行花式特技表演,包括跨越障碍物、回转急停、提起前轮或后轮等。综上所陈,本技术藉由精心设计的前管,把手架,前叉,前轮,踏架,以及摆动件的组合,形成一可提供使用者全新休闲或运动感受的滑溜车,其整体构造确为首先创作且具增进功效,应符合新型专利的要件,恳请贵审查委员不吝拨冗详为审查,并早日赐准专利为祷。权利要求1.一种滑溜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前管;一把手架,是包含有一直立部穿设于该前管中,以及一握持部由该直立部顶端向二侧延伸而出;一前叉,是包含有二侧翼分别由该把手架直立部底端二侧向下延伸而出,各该侧翼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轴接部;一前轮,是轴设于该前叉的轴接部;二踏架,分设于该前管的左右二侧,是分别包含有一底管以其前端与该前管枢接,一踏板设于该底管后端,以及一后轮设于该踏板下方;以及一摆动件,是以其体身枢设于该前管的后方,该体身的顶、底二端分别设有一横杆,该二横杆是相隔预定距离而可容置该二底管于其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溜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管前方设有一枢接座,该枢接座中央设有一枢接孔;各该底管前端亦分别设有一枢接孔,用以藉一枢轴穿设于该枢接座与该等底管的枢接孔而将该二底管与该前管枢接在一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溜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管后方设有一凸柱,该摆动件体身设有一供该凸柱穿设的通孔,该凸柱的自由端向内凹设有一螺孔,供一螺栓螺设而将该摆动件与该前管枢接在一起。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溜车,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前管上更设有二顶持架位于该二底管的下方。专利摘要一种滑溜车,包含有一前管,一把手架,一前叉,一前轮,二踏架,以及一摆动件;其中该把手架是穿设于该前管中,该前叉设于该把手架底端,用以供该前轮设置,该二踏架是与该前管枢接,包含有一底管,一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溜车,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前管;一把手架,是包含有一直立部穿设于该前管中,以及一握持部由该直立部顶端向二侧延伸而出;一前叉,是包含有二侧翼分别由该把手架直立部底端二侧向下延伸而出,各该侧翼的自由端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轴接部 ;一前轮,是轴设于该前叉的轴接部;二踏架,分设于该前管的左右二侧,是分别包含有一底管以其前端与该前管枢接,一踏板设于该底管后端,以及一后轮设于该踏板下方;以及一摆动件,是以其体身枢设于该前管的后方,该体身的顶、底二端分别设有一横 杆,该二横杆是相隔预定距离而可容置该二底管于其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彬杰
申请(专利权)人:美尔顿国际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