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金村专利>正文

一种轮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94777 阅读:1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体,主要由硬质材料成型环状轮壳,在轮壳外缘成型接合软质环圈部,于轮壳外缘靠近二侧适当位置垂直成型适当高度的支撑体,二侧支撑体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环圈部胶料可充满环槽,并使环圈部厚度大于支撑体高度,且胶料同时与二侧硬质支撑体结合,使二侧支撑体可防止环圈部受压时两侧扩张变形,对应轮体着地位置的环槽充满环圈部软质胶料有适当厚度,使轮体具较佳弹性及运转静肃性。(*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体。轮体被广泛的使用于各种现代产品中,且具有多种不同型式,如附图说明图11、图12所示为习见使用在行李箱、轮鞋...等小型轮体结构之一,主要是由硬质塑胶成型一圆环状轮壳1’,在轮壳1’中央成型轴孔11’,且在外环成型不平滑的粗糙面12’,然后将轮壳1’置于模具内,并注入软质胶料,使轮壳1’外缘包覆形成软质环圈部2’,环圈部2’在成型时与粗糙面12’结合以增进环圈部2’与轮壳1’结合稳固性。前述结构虽然软质环圈部2’可使轮体行进时具有较佳柔软弹性,但由于轮壳1’仅由粗糙面12’与环圈部2’接合以防止环圈部2’脱落,因而在制造时环圈部2’只能有较小厚度(若环圈部2’厚度加大时,软质环圈部2’在受压变形程度较大时易与轮壳1’脱离),造成该较薄的环圈部2’不能有效增进轮体在行进时的弹性及静肃性。又如图13、14所示为另一习知的轮体结构,其中该轮体的轮壳3’是在外环成型若干外凸的接合块31’,该接合块31’底部具有与轮壳3’外缘接合的接合肋311’,在顶面成型较宽的接合面312’,使轮壳3’外缘成型组合软质环圈部4’时,环圈部4’可与各接合块31’结合以增进组合稳固性。再如图15所示,前述结构主要是由较宽的接合块31’与环圈部4’结合以防止环圈部4’脱落,但当轮体承受较大重量时常导至该环圈部4’两侧缘受压变形而扩张外凸于轮壳3’外侧(如图a所示),造成环圈部4’变形量过大而影响轮体的顺畅运转;又该大面积的硬质接合块31’是凸设在轮壳3’外缘,中央对应轮体的着地点位置,造成硬质接合块31’会降低轮体的柔软弹性,且使轮体在行进时会产生较大噪音。又如图16所示为又一习知的改良型塑胶脚轮结构,该轮壳5’外缘凸设环部51’,在环部51’设置若干卡掣槽52’;但前述结构由于环部51’是设在对应轮体着地点位置,因而轮壳5’成型组设软质环圈部时仍造成轮体柔软弹性不足的缺失,且轮体受压时易造成环圈部两侧受压变形外凸于轮壳5’外侧的情形。如图17、18所示为再一习知的轮壳6’结构,该轮壳6’是在外缘凸设环部61’,在环部61’外缘再设置若干接合块62’,该环部61’与轮壳6’外缘间设置若干间隔槽63’以便与软质环圈部胶料7’结合;但前述结构由于接合块62’是凸设在对应轮体着地点位置,造成轮体的柔软性降低,使轮体行进时仍会产生较大噪音,在轮体承受重力时仍易造成环圈部7’两侧受压外凸变形。鉴于前述情形,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轮体,它可增进轮体较佳的组合强度,并可增进轮体避震弹性及行进静肃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轮体,主要是由硬质材料成型环状轮壳,在轮壳外缘成型接合软质环圈部,其中轮壳外缘靠近二侧适当位置垂直成型适当高度的支撑体,在二侧支撑体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上述的一种轮体,其轮壳的各支撑体间可设置适当宽度的间隔槽。上述的一种轮体,其轮壳二侧支撑体间的环槽可设置若干适当高度的环状凸缘。上述的一种轮体,轮壳的支撑体可直接成型若干槽孔。上述的一种轮体,轮壳二侧可设置接合部,在接合部组设垫块。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二侧支撑体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使轮壳外缘成型结合软质环圈部时,该环圈部胶料可充满环槽,并使环圈部厚度大于支撑体高度,环圈部胶料同时与二侧硬质支撑体结合,由二侧支撑体提供环圈部两侧支撑力以防止环圈部受压时二侧扩张变形,且对应轮体着地位置的环槽充满环圈部软质胶料以增进轮体弹性及轮体运转的静肃性;又因轮壳二侧支撑体的环槽间设置若干适当高度的环状凸缘,该凸缘可与软质环圈部结合以增进环圈部与轮壳结合的稳固性;另外轮壳二侧设置接合部,并在接合部位置组设有较佳碰撞静肃性材质制造的垫块,使轮体组设在轮座上时,该垫块可减低轮体与轮座、轮轴碰撞的噪音,并增进轮体行进时的静肃性。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轮壳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轮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轮体A-A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轮体B-B剖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剖视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剖视示意图(一);图7为本技术的实施例3剖视示意图(二);图8为本技术的实施例4剖视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实施例5轮壳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的实施例5轮壳与轮座组合剖视示意图;图11为习知产品轮壳结构示意图;图12为习知产品的轮壳与环圈部组合剖视示意图13为另一习知产品轮壳结构示意图;图14为另一习知产品轮壳与环圈部结合剖视示意图;图15为另一习知产品的环圈部受力变形示意图;图16为又一习知产品轮壳结构示意图;图17为再一习知产品轮壳结构示意图;图18为再一习知产品轮壳与环圈部结合剖视示意图。请参阅图1~4,本技术的实施例1主要是由硬质材料成型环状轮壳1,在轮壳1靠近二侧位置垂直成型适当高度的支撑体11,该二侧支撑体11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12,又支撑体11间有适当宽度的间隔槽14,使轮壳1外缘成型结合软质环圈部2时该环圈部2胶料可充满环槽12,并使环圈部2厚度大于支撑体11高度,使环圈部2胶料同时与二侧硬质支撑体11结合,胶料可充满间隔槽14以增进环圈部2与支撑体11接合的稳固性。当轮体承受下压重力时,由于环圈部2二侧是由硬质支撑体11支撑,使得环圈部2二侧不至扩张而外凸于轮壳1二侧外,且由于轮壳1外缘对应轮体着地位置的环槽12是充满软质环圈部2胶料,使得轮体具有较佳柔软弹性,轮体行进运转时有较佳静肃性,当轮体设于行李箱行进时不至产生较大噪音防碍他人。如图5所示,本技术实施例2是可在轮壳1的环槽12间设置若干适当高度的凸缘15,该凸缘15可与软质环圈部2结合以增进环圈部2与轮壳1更佳的结合稳固性。如图6、7所示,本技术实施例3是在轮壳3二侧垂直成型支撑体31,二侧支撑体31间形成环槽32,于环槽32内成型若干适当高度的凸缘33,当轮壳3成型结合软质环圈部4胶料时,可令环圈部4胶料不凸出于支撑体31外侧,使环圈部4受压时可由支撑体31支撑而防止向两侧变形,该凸缘33可增进环圈部4与轮壳3结合的稳固性。如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4可在轮壳5的二侧支撑体51上成型若干槽孔511,使轮壳5成型结合软质环圈部6胶料时,该胶料可充满槽孔511结合以增进环圈部6与轮壳5结合的稳固性。如图9、10所示,本技术实施例5是在轮壳7两侧设置接合部71,在接合部71位置组设由较佳碰撞静肃性材质制造的垫块72,使轮壳7与环圈部8成型结合,并组设在轮座9上时,该垫块72可与轮座9及轮轴91接触以减低轮体轮座9、轮轴91碰撞的噪音。权利要求1.一种轮体,主要是由硬质材料成型环状轮壳,在轮壳外缘成型接合软质环圈部,其特征在于轮壳外缘靠近二侧适当位置垂直成型适当高度的支撑体,在二侧支撑体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其特征在于轮壳的各支撑体间可设置适当宽度的间隔槽。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其特征在于轮壳二侧支撑体间的环槽可设置若干适当高度的环状凸缘。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其特征在于支撑体可直接成型若干槽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体,其特征在于轮壳二侧可设置接合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体,主要是由硬质材料成型环状轮壳,在轮壳外缘成型接合软质环圈部,其特征在于:轮壳外缘靠近二侧适当位置垂直成型适当高度的支撑体,在二侧支撑体间形成适当宽度的环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金村
申请(专利权)人:李金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