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引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40184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9 13:38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电梯的引导装置设置于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电梯轿厢上固定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而被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轴,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在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上赋予推力而使杆转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的引导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抑制控制电梯轿厢振动、并且也能够进行基于电梯交错时的风压的减振的电梯的引导装置。
技术介绍
电梯的引导装置构成为,设置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四处,通过在构造物侧的导轨上接触引导辊而上下移动。关于所述引导装置,伴随着近年来的构造物的高层化、电梯的高速化,电梯轿厢的振动降低技术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其中,作为具备降低电梯轿厢的横向振动的技术的引导装置,已知有如下的引导装置:具备检测轿厢的横向振动的传感器、以及向轿厢施加减振力的致动器,并具备通过致动器将与横向振动相反朝向的力经由引导辊向轿厢施加而降低振动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另外,已知有该引导装置具备用于进行基于电梯交错时的风压的减振的衰减装置。专利文献1是具备上述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一例。图2是专利文献1的图15所公开的电梯的引导装置。根据专利文献1的记载,“在引导装置9的臂9G与引导基座9A之间,与致动器12并列地设置有直动衰减装置21,该直动衰减装置21对引导辊9E被导轨6挤压而移动的振动进行衰减。直动衰减装置21的两端分别通过旋转轴承21A与臂9G连接为能够旋转、以及通过旋转轴承21B与引导基座9A连接为能够旋转。直动衰减装置21的构造与使轿厢框和轿厢室之间的振动衰减的直动衰减装置5相同。如此一来,具有能够削减部件件数这样的效果。”在图2的构造中,致动器12是根据检测轿厢的横向振动的传感器的信号而向轿厢施加减振力的致动器,直动衰减装置21与衰减装置对应。此时,引导基座9A上的附图标记9B成为支点,致动器12给予的横向移
动力(在附图中为左方向)将杆9C(因而引导辊9E)向导轨6侧按压而抑制振动。另外,在通过风压而欲使杆9C横向移动(在附图中为右方向)时,直动衰减装置21被压缩,由此作用阻止横向移动的力。图2的构造中的各情况下的力点、支点、作用点的关系如上所述。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WO2006-137113号公报根据现有的构造,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应当同时有效发挥,但实际上包含以下的问题点。首先,第一,由于主动引导件12与衰减装置21在臂9G上并列配置,因此成为在横向上较长的装置,但由于在引导装置周边较多地安装其它构造物,因此安装上的制约较大,谋求进一步的小型化。第二,存在从作为支点的附图标记9B至主动引导件或者衰减装置为止的距离的问题。专利文献1的构造明显处于后者的距离长于前者的距离的配置关系。该情况意味着难以确保用于控制的必要最小限度的距离。相对于旋转轴,若驱动部的距离较短,则无法确保控制所需要的行程,因此控制较为困难。作为其解决方法,需要提高机械部件的精度或者为了增大杠杆比而增大装置尺寸。这是与小型化相反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且能够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解决方案基于上述情况,在本专利技术中,电梯的引导装置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配置,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其中,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杆,其设置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杆的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并向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
给予推力而使杆转动。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小型且同时有效地发挥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的电梯的引导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进深方向)的一例的图。图2是表示专利文献1的图15所公开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图。图3是表示典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左右方向)的一例的图。附图标记说明:9:引导装置;9G:臂;9A:引导基座;9E:引导辊;6:导轨;21:直动衰减装置;12:致动器;21A、21B:旋转轴承;5:直动衰减装置;100:电梯轿厢;F1:上框;F2:竖框;F3:下框;104:底板;105:正面门;110、111、112、113、114:引导装置;120:导轨;B:基底;LR1、LR2、LR3:杆;R1、R2、R3:引导辊;21R1、21R2、21R3:衰减装置;31R1、31R2、31R3:旋转支承轴;32R1、32R2、32R3:杆旋转轴;33R1、33R2、33R3:支承部;34:马达;35:线性引导件;36:左右连结金属件;37R1、37R2、37R3:弹簧;38R1、38R2、38R3:弹簧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1]图3是表示典型的电梯装置的结构的图。如该图所示,该电梯装置的电梯轿厢100利用其上框F1、竖框F2、下框F3而形成在该上框F1、竖框F2、下框F3所围成的区域内。附图标记104是底板,附图标记105是正面门。另外,从这些框上直接或者适当地经由托架等,在电梯轿厢的(从正面门侧观察)左上下、右上下固定有合计四个引导装置110、111、112、113。作为引导装置而以附图标记111为代表例进行说明,(从正面门侧观察)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两个引导辊R1、R2,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一个引导辊R3。由此,引导辊R1、R2、R3与构造物侧的T型导轨120的3点接触支承,由此,电梯轿厢100能够进行朝上下方向的稳定移动。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附图标记40是为了以下说明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而使用的加速度传感器,其设置在引导装置的附近而主要检测该
部分中的横向振动成分。传感器输出被未图示的控制器聚合而驱动各引导装置的马达。在马达驱动中产生减轻横向振动的方向上的推力。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电梯的引导装置的一例的图。在图1中示出了相对于进深方向的两个引导辊的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和衰减装置的功能。引导装置构成在固定于电梯轿厢100的基底B上。在与基底B构成为一体的支承部33R1、33R2上,杆LR1、LR2安装为能够绕杆旋转轴32R1、32R2旋转。在杆LR1、LR2的下侧,安装有例如通过橡胶等形成的粘弹性的衰减装置21R1、21R2。衰减装置21R1、21R2想要通过以杆旋转轴32R1、32R2为起点的杆LR1、LR2的左右动作进行移动,但由于衰减装置21R1、21R2与支承部33R1、33R2之间的例如粘弹性所产生的阻力而抑止移动。衰减装置21R1、21R2抑制相对长周期的振动,该相对长周期的振动为了抑止电梯轿厢高速交错时的瞬间的风压所造成的振动。在杆LR1、LR2的、比杆旋转轴32R1、32R2靠上方侧的位置,设有引导辊R1、R2的旋转支承轴31R1、31R2,将引导辊R1、R2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在杆LR1、LR2的上部配置有主动引导件的功能。在图1中,附图标记34是马达。马达34由检测到轿厢的振动的加速度传感器40的输出驱动,以相对于轿厢振动的方向而成为抑制该振动的方向的方式控制马达34的旋转力。附图标记35是滚珠丝杠等线性引导件,将马达34的旋转力转换为左右运动的推力。线性引导件35的推力向左右连结金属件36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的引导装置,其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配置,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而被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该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所述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所述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并向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给予推力而使所述杆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4.02 JP 2015-0758301.一种电梯的引导装置,其在电梯轿厢的上下左右配置,且包括与构造物侧的导轨接触而被该构造物侧的导轨支承的引导辊,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杆,其在固定于电梯轿厢的基底上借助第一旋转轴而被安装成能够旋转;衰减装置,其设置在该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一方端侧;第二旋转轴,其设置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且将所述引导辊安装成能够旋转;以及主动引导件,其在所述杆的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另一方端侧设置在比所述第二旋转轴更靠远方的位置,并向抑制电梯轿厢所产生的振动的方向给予推力而使所述杆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辊包括相对于电梯正面门而在进深方向上配置的两组引导辊,相对于各引导辊而言,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具备所述杆、所述衰减装置、以及所述第二旋转轴,并且,所述电梯的引导装置在两组所述杆中共用地具备所述主动引导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梯的引导装置,其特征在于,关于所述杆,该杆的从所述第一旋转轴至所述主动引导件向该杆给予推力的点为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河村阳右三好宽川端亮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