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278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置,包含有一第一板体、一第二板体、一球面轴承、一枢接轴,以及一传感器。球面轴承是设于第一板体,枢接轴设于球面轴承,枢接轴一端设于第二板体,使枢接轴可依球面轴承偏转,进而使第二板体相对于第一板体偏摆,传感器用以感测枢接轴的偏转量。通过上述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即可达成利用单一装置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与进行不同目的运动训练的目的。(*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运动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置
技术介绍
人们为了让身体更加健康,或是能使身体保持良好的体格,常 会通过不同的运动装置进行身体不同部位的训练运动。例如以手反 复提举哑铃锻炼手臂肌肉,以双脚踩踏于跑步机训练腿部肌肉及心 肺功能等等,都可达成上述训练身体的作用。如现有技术所述,其是揭示出一种平衡健身器,主要包含一基座,基座设有一可左右偏摆的T字型连接机构,二油压装置分别设 于T字型连接机构二侧与基座之间, 一平衡板则设于连接机构的顶 部。当使用者站在平衡板的时候,利用腿的力量与摆动可使连接机 构偏转并作动各油压装置,让身体配合平衡板作类似踩踏跷跷板动 作,进而训练身体的平衡感。然而,如上述健身器的类用以训练平衡的装置,通常只能以单 一方式进行操作,且仅用于训练身体的特定部位,运动过程较为单 调,容易让使用者厌烦而不愿意常常进行训练;使用者若要训练身 体的其它部位,或是进行平衡感之外的训练时,使用者就必须再以其它装置进行运动,使用上较不方便,经济效益较低。而且,目前 现有平衡健身器的组成结构都较为复杂,产品的整体成本也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乃在于提供一种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 置,其是利用单 一 装置即可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则在于提供一种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 置,其可供使用者进行不同目的的运动训练。为达成前揭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用以训练平衡感的运动装 置,包含有一第一板体、 一第二板体、 一球面轴承、 一枢接轴,以 及一传感器;该球面轴承设于该第一板体,该枢接轴设于该球面轴 承,枢接轴一端设于该第二板体,使该枢接轴可依该球面轴承偏转, 进而使该第二板体相对于该第一板体偏摆,该传感器用以感测该枢 接轴的偏转量。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述组成,本技术即可达 成利用单一装置训练身体的不同部位,与进行不同目的运动训练的 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4是图3中4-4剖线的剖视图5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其中显示出第二 板体受力后的状态;图6是类同于图4所示,主要显示第二板体受力后的内部结构 状态;图7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运动装置可 移动地设于支撑架;图8是图7的前视图9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示意图,主要显示使 用者站在运动装置;图10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使用示意图,主要显 示使用者坐在运动装置;图1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使用示意图,主要显 示使用者以双手操作运动装置;图12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1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14是类同于图13,其主要显示第二板体与第一板体间的距离 较大。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运动装置20第一板体21固定部22间隔片23球面轴承24传感器25位移件30枢接轴31定位部32套盖40第二板体42凹槽50阻尼件51框体52第一凸缘53第二凸缘60支撑架61基座62把手杆63定位杆64显示装置65托架70运动装置71第一板体72枢接轴73第二板体74阻尼件75定位部76螺纹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兹配合图式列举若干较佳实施例,用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 型的结构与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3所示,为本技术第一较佳 实施例所提供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置10,包含有一第一板体20、 一枢接轴30、 一第二板体40,以及一阻尼件50。如图l所示,该第一板体20的顶面中央设有一圆形固定部21, 固定部21的底面具有若干间隔片22,各间隔片22是设于第一板体 20,使固定部21与第一板体20的顶面相互间隔一预定距离。固定 部21中央设有一球面轴承23。本技术的球面轴承23除了设于 第一板体20以外,也可改设于第二板体40,同样可达成本技术 的创作目的。如图4所示,该枢接轴30—端具有一外径较小的定位部31,另 一端则设有一套盖32,枢接轴30是穿设于固定部21的球面轴承23, 使定位部31位于固定部21的顶侧,且朝向第一板体20上方,枢接 轴30设有套盖32—端则朝向第一板体20,且位于各间隔片22之间。 当枢接轴30 —端受斜向力作用时,即可通过轴承23于一圆弧面范 围内移动。第一板体20的顶面另设有一传感器24,于本实施例所使用的传感器24为光标指向器,传感器24具有一位移件25,传感器24是设 于第一板体20与枢接轴30之间,位移件25与套盖32相互结合, 当枢接轴30相对于第一板体20偏转时即可直接带动位移件25,使 传感器24感测枢接轴30的偏转量,进而将该偏转量转换为可输出 的电气信号。该第二板体40设于枢接轴30的定位部31,使第二板体40通过 枢接轴30而与第一板体20相互间隔,且利用枢接轴30可随之相对 于第一板体20偏摆。第二板体40的表面设有多数呈环状排列的凹 槽42,可增加使用者接触时的摩擦力。该阻尼件50是以挠性材质制成,阻尼件50具有一环形框体51, 框体51顶面设有一朝框体51外侧延伸的第一凸缘52,框体51的底 面设有一朝框体内部延伸的第二凸缘53,阻尼件50是设于第二板体 40与第一板体20之间,使框体51环设于枢接轴30,第一凸缘52 结合于第二板体40,第二凸缘53结合于第一板体20。当第二板体40 相对于第一板体20偏摆时,阻尼件50可用以减缓第二板体40的偏 摆程度。经由上述组成结构,如图5所示,若使用者欲利用本技术 进行运动的时候,首先可将双脚站在第二板体40表面,然后以身体 的重力与脚向下踩踏施力,第二板体40即会因受力而呈倾斜状。如 图6所示,由于第二板体40通过枢接轴30而相对于第一板体20移 动,因此第二板体40以枢接轴30为中心于趋近360度的角度与圆 弧范围内偏转,让使用者的身体可前后左右地全方位摆动。当第二板体40摆动时,介于第一板体20与第二板体40之间的 阻尼件50可通过本身材质的挠性限制住第二板体40的偏移量,使用者随着第二板体40朝一方向倾斜的时候,即可再用脚对第二板体40施力,使第二板体40朝反方向倾斜,才能将第二板体40回复至 平衡状态。使用者如果要让身体于第二板体40上维持平衡状态,就 必须反复地进行上述操作过程,藉以达成训练双脚肌肉与平衡的运 动功效。在使用者反复操作第二板体40而平衡的过程中,枢接轴30会 随着第二板体40的偏摆而带动传感器24的位移件25,使传感器24 产生出电气信号,若是电气信号输入一接收控制装置,即可测得第 二板体40的移动量、移动频率,或是是否处于平衡状态。若是再将 电气信号透过计算机与网络联机方式传输,本技术亦可进行多 组多人方式的互动操作,增加运动训练的乐趣。本技术除了上述使用方式以外,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 用新型亦可直接设于一支撑架60。支撑架60包含有一基座61,基 座61设一直立状把手杆62与一定位杆63,把手杆62顶端具有一显 示装置64,本技术的传感器24与显示装置64是相互电性连接, 定位杆63则设有一可移动式托架65。本技术的第一板体20是 设于托架65而随的上下位移。如图9所示,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以训练平衡的运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第一板体与一第二板体; 一球面轴承,设于该第一板体; 一枢接轴,设于该球面轴承,该枢接轴一端设于该第二板体,该第二板体通过该枢接轴相对于该第一板体偏摆;以及 一传感器,用以感测该枢接轴的偏转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加祥郑智弘
申请(专利权)人:擘达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