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酱制备中的灭菌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926677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9:12
一种酱制备中的灭菌方法,采用的设备是内部具有软体隔离腔的高压釜,将酱泵入高压釜体内,关闭输酱管路上的阀门,启动水泵将储水箱内的水经增压器泵入软体隔离袋内,压力达到20‑440mpa,保持15分钟‑1小时,打开回水管路上的阀门,使软体隔离袋中的水返回储水箱,关闭回水管路上的阀门,酱经出料管送到无菌灌装设备中。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灭菌率步进低于国标,而且低于欧盟标准,提高了酱的质量。提高了酱品的保质期10‑15天。改善了酱品的营养成分,便于人体更好地吸收,且口感好。被处理酱不经过高压泵,与加压介质隔离,酱品无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酱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酱生产工艺中的灭菌方法。
技术介绍
酱包括大酱、豆瓣酱、面酱、西瓜酱、辣酱等。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的调味品,但是目前生产的大酱中对人体有害菌的含量高,不利于人体健康。已原始大酱生产为例:原始大酱的制备方法,是将大豆,用锅烀熟火停后焖上一宿,次日揭锅,把豆子煨得软软的,烂烂的备用,然后制成酱块,自然发酵,过一冬到四月份制成小块,暴晒,为灭菌,然后将酱块与适量盐水混合放入缸内,盖上酱帽子,发酵,每天至少用酱靶子搅打一次,其间撤出漂浮在酱缸上面的酱沫子,通常发酵到一至三个月,可食用,口香,口感好,可酱里含有害菌多。现代化生产的大酱、面酱、辣酱等,在生产工艺中,灭菌工艺通常是采用高温灭菌方法,有害菌含量仍较高,有些生产厂家甚至没有灭菌工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酱制备中的灭菌方法,使酱中有害细菌量每毫升<200万个,达到国家标准或每毫升<10万个达到欧盟标准。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酱生产工艺中的灭菌方法,包括精选黄豆、清洗、蒸煮黄豆、配料(在蒸煮熟了的黄豆中加入其它营养物料)、制酱块自然发酵或放入发酵罐内发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酱生产工艺中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灭菌工艺过程采用的设备为内部具有软体隔离腔的高压釜,该高压釜包括高压釜体(1)、釜端口盖(2)和软体隔离袋组件(3);所述高压釜体(1)上设有端口(4)、进料口(5)和出料口(6),端口(4)上端有法兰盘(7);高压釜体(1)上装设有压力传感器(27);所述软体隔离袋组件(3),包括软体隔离袋(8)、进水管(9);进水管(9)穿过釜端口盖(2)的中心孔后,进水管(9)与釜端口盖(2)焊接固定成一整体结构;软体隔离袋(8)的上端口(10)套设在进水管(9上,软体隔离袋(8)的上端口(10)上套装有密封环(11),并旋设上锁紧螺母12),使软体隔离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酱生产工艺中的灭菌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酱灭菌工艺过程采用的设备为内部具有软体隔离腔的高压釜,该高压釜包括高压釜体(1)、釜端口盖(2)和软体隔离袋组件(3);所述高压釜体(1)上设有端口(4)、进料口(5)和出料口(6),端口(4)上端有法兰盘(7);高压釜体(1)上装设有压力传感器(27);所述软体隔离袋组件(3),包括软体隔离袋(8)、进水管(9);进水管(9)穿过釜端口盖(2)的中心孔后,进水管(9)与釜端口盖(2)焊接固定成一整体结构;软体隔离袋(8)的上端口(10)套设在进水管(9上,软体隔离袋(8)的上端口(10)上套装有密封环(11),并旋设上锁紧螺母12),使软体隔离袋(8)的上端口(10)密封式紧固在进水管(9)上;软体隔离袋(8)从高压釜体(1)的端口(4)放入高压釜体(1)内,釜端口盖(2)周边通过多个螺栓与法兰盘(7)密封式固定连接;进水管(9)之间设有密封垫圈,并通过多个螺栓密封式固定连接;进水管(9)上装设有第一阀门(24),进水管(9)的上端与输水管路(13)的一端连接,输水管路的另一端与增压器(14)的出水口连接,增压器(14)的进水口与高压水泵(15)的出水口连接,高压水泵(15)的进水口与储水箱(16)的出水口连接,输水管路(13)上有出水口(17),出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斌杨猛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人和机电工程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