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925684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28 06: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双脱麻装置包括水平并列两套第一和第二双滚筒脱麻装置,双脱麻装置上方设有用于引导气流的圆台形联接环,麻类纤维提取机下面设有吹风机,吹风机连接有吹风管,吹风管为软胶管,软胶管用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且尾端连接有吹嘴,两个吹嘴分别设置在夹持主动轮上方和纤维进料口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通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业机械,特别是一种用于麻类纤维初加工的机械设备。
技术介绍
现行各种麻纤维的加工方式不大相同,机械化加工设备也不大成熟,又没有一种通用的机械设备,如苎麻大多为手工剥制或用人力反拉式剥麻机进行加工,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剑麻多为工厂化加工,主要采用横喂式生产线或直喂式和人力反拉式纤维提取机,横喂式生产线机型结构庞大,直喂式加工质量不高,人力反拉式劳动强度大。作为与本技术更接近的已有技术ZL201520084827.5的一种新型的剑麻纤维提取设备和ZL201520084680.X的自动高效脱麻机,麻叶(麻秆)和纤维分别采用夹持链和夹持带夹持,夹持装置和脱麻装置倾斜配置,三套脱麻装置的双滚上下配置,传动机构相互交叉,机器结构复杂,需设制专用的减速传动箱和夹持带,制造成本高,夹持链换向交接或脱麻装置换向工作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制造容易、工作可靠的麻类纤维提取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双脱麻装置包括水平并列两套第一和第二双滚筒脱麻装置,双脱麻装置上方分别设有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过渡结构包括引导气流的弧形的导气流装置和吹风结构;导气流装置设置于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之间,吹风结构分别设置于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的上方和纤维进料口处。进一步地,上述导气流装置为联接环;联接环从所述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呈现从高到低的倾斜状态。进一步地,上述吹风结构由吹嘴构成;进一步地,上述吹风机连接有吹风管,吹风管用支架固定在机架上,吹风管和吹嘴相连接。进一步地,上述吹风管为软胶管。进一步地,上述纤维进料口中间辊筒上面设有一块弧形滑板。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吹嘴气流将基部纤维前后分开顺圆台形联接环滑向纤维夹持装置,过上止点后第二次吹嘴气流将纤维基部进入纤维夹持装置。当梢部脱离麻秆(麻叶)夹持装置的夹持时纤维沿弧形滑板滑进第二脱麻装置的进料口,经纤维夹持输送装置进行第二次脱麻。附图说明图1为整机结构(主视)示意图;图2为平面布置(俯视)示意图;图3为左视示意图;图4为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主视示意图;图5为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俯视示意图;图6为纤维夹持输送装置主视示意图;图7为纤维夹持输送装置俯视示意图;图中标记:1-机架,2-进料口,3-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4-麻秆(麻叶)堆放台,5-纤维收集槽,6-纤维夹持输送装置,7-联接环,8-吹风管,9-蜗轮蜗杆减速机,10-脱麻装置,11-电机,12-强力吹风机;13-弧形滑板;31-麻秆夹持从动(张紧)轮,32-麻秆输送轮带传动轮带,33-麻秆夹持输送带,34-麻秆输送轮带,35-折叠轮,36-麻秆压带轮,37-折叠轮传动轮带,38-麻秆夹持主动轮,61-纤维夹持从动(张紧)轮,62-纤维夹持输送带,63-纤维输送轮带,64-纤维输送轮带传动带,65-纤维压带轮,66-纤维夹持主动轮。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通常是指参考附图所示的上、下、左、右;“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参见图1、图2、图3,整机分为机架1,进料口2,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3,麻秆(麻叶)堆放台4,纤维收集槽5,纤维夹持输送装置6,联接环7,吹风管8及吹嘴,蜗轮蜗杆减速机9,脱麻装置10,电动机11,强力吹风机12等部分;两套脱麻装置10的两对脱麻滚筒水平平行配置,两套夹持输送装置的夹持主动轮同轴安装在两套脱麻装置的正上方,夹持主动轮夹持轮与滚筒的轴线垂直。麻秆(麻叶)和纤维夹持输送装置的输送部分在左侧,一前一后,麻秆在下横向喂入,纤维在上纵向拉出。机架1为各部件和运动件安装的整体机架,用型材焊接而成,框架结构。进料口2为八字形,进料口2为两块垂直地面的板材与机架固定成八字形,纤维进料口中间辊筒上面是一块弧形滑板13。弧形滑板13主要是便于脱麻后的纤维被吹嘴吹起后沿联接环7向上进入纤维夹持装置。参见图1和图3两套脱麻装置10上设有的过渡装置即联接环7,用板材卷曲成形后焊接在两夹持主动轮轮缘上。由于麻秆夹持主动轮大于纤维夹持主动轮,联接环7呈现从麻秆夹持主动轮到纤维夹持主动轮由高到低状态;联接环7呈现平放的圆锥形形状。联接环7主要是导气流有作用,使基部纤维在气流作用下,进入纤维夹持装置,进行第二次脱麻。其中,联接环7呈现左高右低,这样有利于脱麻后的纤维进入纤维夹持装置。吹风管8有两个吹嘴,吹风管为软胶管,用支架固定在机架上,两个吹嘴分别设置在麻秆夹持主动轮上方和纤维进料口处,将前后纤维吹开,依次送入纤维夹持输送装置。蜗轮蜗杆减速机9,可选购专业厂家生产的产品。脱麻装置10,两套脱麻装置水平平行配置,均为叶片双滚筒结构,直径200㎜左右,叶片圆周均布,两滚筒叶片相互咬合,咬合深度5㎜左右可调,线速度15m/s左右,反向旋转,滚筒左端外倒角,脱麻装置左端开启,麻秆或纤维由夹持输送装置夹持从左端垂直进入。电机11选用J02电动机,功率7.5—11kW。吹风机12选用强力吹风机。将麻秆(麻叶)基部对齐喂料挡板放在输送带上,折叠轮将麻秆(麻叶)向下折弯进入麻秆夹持轮带,随着夹持主动轮的旋转麻秆(麻叶)向右向下送入脱麻滚筒进行脱麻,经过下止点后向右向左向上反拉,在到上止点前将已脱纤维拉出,吹嘴气流将基部纤维前后分开顺圆台形联接环滑向纤维夹持装置,过上止点后第二次吹嘴气流将纤维基部进入纤维夹持装置,随后麻秆(麻叶)梢部在麻秆出料口的麻秆压带轮作用下脱离麻秆(麻叶)夹持装置的夹持沿滑板滑进第二脱麻装置的进料口,随着轮子的旋转向下向右第二次脱麻,经过下止点后向右向左向上拉出纤维,经输送轮带传动带和输出轮带将加工好的纤维放入纤维收集槽中完成纤维提取。如图4、图5所示 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3,由麻秆从动(张紧)轮31、麻秆输送轮带传动轮带32、麻秆夹持输送带33、麻秆输送轮带34、折叠轮35、压带轮36、折叠轮传动轮带37和麻秆夹持主动轮38组成。麻秆(麻叶)夹持输送装置3除折叠轮外所有带轮为V型带轮,所有带子为V型皮带,夹持输送带为B型,其余为A型。麻秆夹持主动轮38直径φ800㎜,B型带槽,通过传动轴、轴承和轴承座固定安装在机架上,麻秆从动(张紧)轮31直径φ200㎜,通过轴、轴承可移动安装在机架上,可调节皮带的紧度。麻秆输送轮带34选用A型轮带,轮直径φ100㎜,输送带的上外边与夹持输送带的下边内边同高,平行,间距480㎜,同速将麻秆(麻叶)平行送入折叠轮。麻秆输送轮带传动轮带32,选用A型轮带,传动比为1:2,带动输送带与夹持输送带同速运动。折叠轮36就是两端有缘的轮子骑在夹持输送带与压带轮36上,通过折叠轮传动轮带37带动与下面的压带轮36反向旋转将麻秆(麻叶)折叠挂在麻秆夹持输送带33上进入麻秆夹持主动轮38。麻秆压带轮36为三个,它们分别置于折叠轮的下面、第一脱麻装置进、出口位置。折叠轮的下面主要是配合折叠轮将在输送过程中的麻秆(麻叶)向下折弯,挂在输送带上经八字型喂入口进入脱麻装置。第一脱麻装置进、出口位置分别是将麻秆(麻叶)挂在夹持输送带上经八字型喂入口进入脱麻装置和将麻秆(麻叶)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

【技术保护点】
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双脱麻装置包括水平并列两套第一和第二双滚筒脱麻装置,所述双脱麻装置上方分别设有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其特征在于,过渡结构包括引导气流的弧形的导气流装置和吹风结构;所述导气流装置设置于所述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之间,所述吹风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的上方和纤维进料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双脱麻装置的麻类纤维提取机的过渡结构,双脱麻装置包括水平并列两套第一和第二双滚筒脱麻装置,所述双脱麻装置上方分别设有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其特征在于,过渡结构包括引导气流的弧形的导气流装置和吹风结构;所述导气流装置设置于所述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之间,所述吹风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麻秆夹持主动轮和纤维夹持主动轮的上方和纤维进料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渡结构,所述导气流装置为联接环;所述联接环用板材卷曲成形后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正良李朝康梅军饶崇明柳威蔡克桐
申请(专利权)人: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