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多根呈上下排列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洞口侧壁上的横管,在每根横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一端与横管套接另一端与洞口左右两侧侧壁紧贴的顶托;在相邻两根横管之间均设有一个与之可拆卸式连接的密目网或金属网;在相邻两根横管之间还设有至少两个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加固组件,所述竖相加固组件包括竖杆和对称安装在竖杆上下两端的可调试抱箍座,所述可调式抱箍座包括安装筒以及呈半圆形的两个抱管板,两个抱管板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筒上且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后合围成圆形,用于抱紧横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具有安装简单、安装速度快且所有部件均能够重复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筑施工中的防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在建筑施工中,在临边墙体处通常会设置一些洞口,后期再进行砌墙或安装窗户、栏杆。因此,在砌墙、安装窗户、栏杆之前,需要在洞口处设置多根防护栏对门洞和窗洞进行防护,防止工人从电梯井门洞或窗洞处落下,以免造成重大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临边防护栏的安装和拆卸都十分不便,需要多人配合完成,费时费力,不便于推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多根呈上下排列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洞口侧壁上的横管,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横管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一端与横管套接另一端与洞口左右两侧侧壁紧贴的的顶托,所述顶托包括与横管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和卡在洞口侧壁上的U形顶板,套在同一横管中的两根调节螺杆的螺纹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相邻两根横管之间均设有一个与之可拆卸式连接的密目网或金属网和至少两个与横管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加固组件,所述竖相加固组件包括竖杆和对称安装在竖杆上下两端的可调试抱箍座,所述可调式抱箍座包括用于插接竖杆的安装筒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筒上端或下端并呈半圆形的两个抱管板,两个抱管板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筒上且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后合围成圆形,用于抱紧横管,所述横管选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壁厚为4mm,所述竖杆壁厚为4mm,所述安装筒内部设有垫片。进一步地,在每根横管上均套设有多个套环,在每个套环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与之一体成型并面向室内或室外的卡钩,所述卡钩末端与横管之间具有一个缝隙;所述密目网或金属网通过卡钩挂接在横管之间。通过设置卡钩,在安装密目网或金属网时,可将密目网或金属网中的空格处挂在卡钩内,从而固定在横管上。除了上述方式,密目网或金属网还可通过钢丝绳绑扎在横管上,或通过铆钉锚固在横管上。这种方式快捷、方便。进一步地,为了防止密目网或金属网在被损坏后,该防护结构还能防护工人或工具从洞口处坠落,相邻两个竖向加固组件之间的距离在20-30cm之间,位于外侧的竖向加固组件与洞口侧壁之间的距离在5-20cm之间。为了便于横管的安装,洞口两侧的顶托末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横管长度的1.01~1.1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中的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具有如下优点:1、通过采用顶托与横管连接,可简化横管的安装过程和时间。安装时,先在横管的两端套上螺纹旋转方向相反的顶托,然后将横管两侧的顶托分别对准洞口侧壁,并将顶托末端的U形顶板卡在侧壁上,然后,再使用工具旋转横管,此时,两侧顶托分别向侧壁方向移动,与侧壁顶紧,即完成安装。采用这种安装方式,能缩短一半的安装时间,安装效率提升很大。2、通过在横管之间设置与其可拆卸式安装的竖向加固组件,不但能够加固横管的连接强度,还能在密目网与金属网破损时,继续起防护工人和工具坠落的目的。同时,竖向加固组件与横管安装方便,安装时,只需采用抱管板将横管抱紧后,再用螺栓固定后即可,该方式不但能够根据现场情况随意调整竖向加固组件的安装位置,且其安装过程简单,节省了人力和时间。3、防护结构中顶托、横管、竖杆、可调试抱箍座、套环以及金属网均能够拆卸下来,重复利用,能够节省很多材料。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中建筑安全防护装置的立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中横管安装过程放大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中竖向加固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中顶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顶托1、调节螺杆11、U形顶板12、横管2、插接竖杆3、可调试抱箍座4、安装筒41、抱管板42、套环5、卡钩6。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本实施例提供的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如图1-图4所示,它包括多根呈上下排列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洞口侧壁上的横管2,在每根横管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一端与横管2套接另一端与洞口左右两侧侧壁紧贴的的顶托1,所述顶托1包括与横管2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11和卡在洞口侧壁上的U形顶板12;在相邻两根横管2之间均设有一个与之可拆卸式连接的密目网或金属网和至少两个与横管2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加固组件,所述竖相加固组件包括竖杆3和对称安装在竖杆3上下两端的可调试抱箍座4,所述可调式抱箍座4包括用于插接竖杆3的安装筒41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筒41上端或下端并呈半圆形的两个抱管板42,两个抱管板4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筒41上且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后合围成圆形,用于抱紧横管2,所述横管2选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壁厚为4mm,所述竖杆3壁厚为4mm,所述安装筒41内部设有垫片。为了满足快速安装的目的,套在同一横管2中的两根调节螺杆11的螺纹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这种配置方式,能够在旋转横管2时,同时促使位于其两端的调节螺杆11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实现同时顶紧的目的。当然,在具体实施时,上述U形顶板12的卡合宽度与洞口侧壁的厚度相对应,为了进一步固定U形顶板12,还可在U形顶板12折弯部开设一通孔,并用螺钉穿过通孔后与侧壁顶紧。在本实施例中,横管2采用钢管切割而成,强度高,竖向加固组件为pvc制品,造价低,能起到阻隔作用。在本实施例中,金属网的具体安装结构如下:在每根横管2上均套设有多个套环5,在每个套环5的上下两端均设有一个与之一体成型并面向横管2的卡钩6,所述卡钩6末端与横管2之间具有一个缝隙;所述密目网或金属网通过卡钩6挂接在横管2之间。在具体安装过程中,上述金属网可通过钢丝绳绑扎在横管2上,还可以通过铆钉锚固在横管2上。在本实施例中,为了确保相邻两个竖向加固组件之间的距离在20-30cm之间,位于外侧的竖向加固组件与洞口侧壁之间的距离在5-20cm之间;洞口两侧的顶托1末端之间的水平间距为横管长度的1.1倍。本实施例中,横管2、竖杆3、可调试抱箍座4、套环5以及金属网均能够在使用完成后,拆卸下面再次利用。其中,横管2与顶托1通过螺纹连接,具体使用时,可通过旋转横管2适应不同宽度的洞口。当然,如果长度不够时,可采用套筒将多根横管串接在一起的方式来调整。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技术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改进及替代,这些都属于...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多根呈上下排列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洞口侧壁上的横管(2),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横管(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一端与横管(2)套接另一端与洞口左右两侧侧壁紧贴的的顶托(1),所述顶托(1)包括与横管(2)通过螺纹连接的调节螺杆(11)和卡在洞口侧壁上的U形顶板(12),套在同一横管(2)中的两根调节螺杆(11)的螺纹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相邻两根横管(2)之间均设有一个与之可拆卸式连接的密目网或金属网和至少两个与横管(2)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加固组件,所述竖向加固组件包括竖杆(3)和对称安装在竖杆(3)上下两端的可调试抱箍座(4),所述可调式抱箍座(4)包括用于插接竖杆(3)的安装筒(41)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筒(41)上端或下端并呈半圆形的两个抱管板(42),两个抱管板(4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筒(41)上且末端通过螺栓固定后合围成圆形,用于抱紧横管(2);相邻两个竖向加固组件之间的距离在20‑30cm之间,位于外侧的竖向加固组件与洞口侧壁之间的距离在5‑20cm之间,位于底端的横管(2)与地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5‑20cm之间;所述横管(2)选用高强度不锈钢材料,壁厚为4mm,所述竖杆(3)壁厚为4mm,所述安装筒(41)内部设有垫片。...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安全防护装置,它包括多根呈上下排列且左右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在洞口侧壁
上的横管(2),其特征在于,在每根横管(2)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一个一端与横管(2)套接
另一端与洞口左右两侧侧壁紧贴的的顶托(1),所述顶托(1)包括与横管(2)通过螺纹连
接的调节螺杆(11)和卡在洞口侧壁上的U形顶板(12),套在同一横管(2)中的两根调节
螺杆(11)的螺纹分别为左旋螺纹和右旋螺纹;在相邻两根横管(2)之间均设有一个与之可
拆卸式连接的密目网或金属网和至少两个与横管(2)可拆卸式连接的竖向加固组件,所述竖
向加固组件包括竖杆(3)和对称安装在竖杆(3)上下两端的可调试抱箍座(4),所述可调
式抱箍座(4)包括用于插接竖杆(3)的安装筒(41)以及对称设置在安装筒(41)上端或
下端并呈半圆形的两个抱管板(42),两个抱管板(42)均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筒(41)上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成奎,
申请(专利权)人:青海省湟源公路工程建设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青海;6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