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杆头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848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为改进击球距离而设计。包括:一杆头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前部,其中该杆头本体在该顶部设有一第一开口,且该杆头本体在前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接该第一开口;一第一薄板,具有一第一薄壁部封住该第一开口,且具有一第二薄壁部与第二薄板结合;以及一第二薄板,位于该第二开口,并覆盖该第二薄壁部。使用时,与第二薄板接触的高尔夫球,会受到来自第二薄板、第二薄壁部以及第一薄板回复力量的作用,可妥善改进其击球距离与方向,达到使用时最佳的击球效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运动用品,特别涉及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用以妥善改进击球距离,达到使用时最佳的击球效能。
技术介绍
对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而言,跟朋友打球时,如果发现自己的击球距离,明显落后球友,不仅尴尬,也容易失去对运动的乐趣与热情。此外,对常练习的选手而言,如果能有好的球杆减少击球距离的困扰,而更能专注其它练习,也不失为一种好的选择。
技术实现思路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改进击球距离的高尔夫杆头构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包括:一杆头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前部,其中该杆头本体在该顶部设有一第一开口,且该杆头本体在前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接该第一开口;一第一薄板,具有一第一薄壁部封住该第一开口,且具有一第二薄壁部与第二薄板结合;以及一第二薄板,位于该第二开口,并覆盖该第二薄壁部。采用上述高尔夫杆头构造,使用时,与第二薄板接触的高尔夫球,会受到来自第二薄板、第二薄壁部以及第一薄板回复力量的作用,可妥善改进其击球距离与方向,达到使用时最佳的击球效能。从另一角度而言,本技术提供一种高尔夫杆头的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杆头本体,其具有一顶部及一前部。其中,杆头本体在顶部设有一第一开口,且杆头本体在前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接第一开口。接着,提供一第一薄板。该第一薄板,包括一第一薄壁部以及一第二薄壁部。其中,第一薄壁部的面积大约等于第一开口的面积,而第二薄壁部的面积则略小于第二开口的面积。接着,铣削第一薄壁部以及第二薄壁部,使其变薄,而两面板之间厚度较厚。此外,第二薄板也经过铣削,以配合第二薄壁部。再者,提供一第二薄板。之后,将第二薄板焊接在第一薄板上,使第二薄板覆盖第二薄-->壁部。第二薄板与第二薄壁部共同组成一击球面板。由第二薄板以及第二薄壁部共同组成的击球面板,与单一板片构成的击球面板比较,前者的回复系数(COR)值较高。然后,将第一薄板折弯,在第一薄壁部与第二薄壁部之间形成一弯角。此一折弯动作,也可以在上述焊接步骤之前进行。之后,将折弯的第一薄板,连同第二薄板,焊接在杆头本体上,使第一薄壁部封住第一开口,使第二薄板封住第二开口。此时,第二薄壁部位于第二开口中。上述焊接程序,可产生热效应。此种热效应,使得杆头顶部于击球时,也能产生回复力,明显优于传统不具第一薄板的杆头。当本技术的击球面板与高尔夫球发生撞击后,产生的形变量大于传统的杆头,大幅提升击球后的弹道。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高尔夫杆头构造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高尔夫杆头构造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高尔夫杆头构造在击球时的形变剖面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将第二薄板以及第一薄板焊接在杆头本体的步骤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或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包括一杆头本体102、一第一薄板104、以及一第二薄板106。上述杆头本体102,具有一顶部108及一前部110,顶部108厚度约0.8-1.3mm。其中,杆头本体102在顶部108设有一第一开口112,且杆头本体102在前部110设有一第二开口114连接第一开口112。上述第一薄板104,具有一第一薄壁部122封住第一开口112,且具有一第二薄壁部124位于第二开口114中。上述第二薄板106,封住第二开口114,并覆盖第二薄壁部124。该第二薄板的厚度约2mm。如图3所示,杆头本体102顶部108上的第一虚线204,是用来表示第一薄板104在击球时,形变后的位置示意线。杆头本体102前部110上的第二虚线206,是用来表示第二薄板106(图2)在击球时,形变后的位置示意线。杆头本体102前部110上的第三虚线224,是-->用来表不第二薄壁部124(图2)在击球时,形变后的位置示意线。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种形变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为第一薄壁部122与第二薄壁部124同属第一薄板104,是一体成型的。而且,第二薄板106覆盖在第二薄壁部124上,使得两者的位置是一起改变的。如图2、图3所示,在击球时,第二薄板106与第二薄壁部124的位置是内凹而后退的,所以其位置如第二虚线206以及第三虚线224所示。值此之际,第一薄板104因为受到来自第二薄板106与高尔夫球130之间的撞击力量,而产生形变。此种形变使得第一薄板104拱起来,其位置如第一虚线204所示。之后,与第二薄板106接触的高尔夫球130会受到至少三道力量的作用,包括来自第二薄板106、第二薄壁部124以及第一薄板104个别的回复力量。因为,产生形变的第二薄板106、第二薄壁部124以及第一薄板104,在第二薄板106与高尔夫球130接触之后,都会各自回到其原来的位置。有了上述三道力量的回复作用。击球的时候就好象产生一种弹弓效应;高尔夫球130被本技术的杆头构造击出,就像石头从弹弓的簧片上弹出来一样,威力大增。对高尔夫球运动爱好者而言,本技术可妥善改进其击球距离与方向,达到使用时最佳的击球效能。此外,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第二薄板106以及第二薄壁部124共同组成的击球面板,与单一板片构成的击球面板,前者的回复系数(COR)值较高。例如,原则上,厚度约为2.0 mm的第二薄板106以及厚度约为1.0 mm的第二薄壁部124,两者结合的回复系数,高于厚度为3.0 mm的单一板片。据了解,第二薄壁部124的厚度,最好是小于第二薄板106的厚度。上述第二薄板106最好是以焊接方式覆盖第二薄壁部124。上述第一薄板104最好是以焊接方式封住第一开口112。上述第二薄板106最好是以焊接方式封住第二开口114。其中,封住第一开口112及第二开口114的程序,可以是在一个焊接程序中完成。此焊接程序,可产生热效应。此种热效应,使得杆头本体102顶部108于击球时,也能产生回复力,明显优于传统不具第一薄板104的杆头构造。当本技术的击球面板与高尔夫球130发生撞击后,产生的形变量大于传统的杆头构造,大幅提升击球后的弹道。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高尔夫杆头构造,最薄的地方,最好是位在杆头本体102顶部108的第一薄壁部122,其厚度例如是0.8-1.0mm,或者可以更低,约0.5-0.8mm。在第一薄壁部122及第二薄壁部124之间,第一薄板104(图1)可更具有一弯角126(图2),该弯-->角126的厚度约为0.8-1.3mm。其中,第一薄壁部122的厚度,最好是小于弯角126的厚度。至于第二薄壁部124的厚度,最好是小于弯角126的厚度。该第一薄壁部122的厚度,可以是约0.5-1mm。该第二薄壁部124的厚度,可以是约1mm。上述第一薄壁部122,可以是冠状面板。冠状面板可能比圆形面板具有更多的挤压方向,如图1中的箭头128所示。如此,应有助于提高杆头构造的回复系数。不过,第一薄壁部122的形状在此只是举例而已,其它形状,只要能有较高形变量或回复力的形状,都属本技术的范围。此外,上述第一薄板104可以用15-333的钛合金材料制作,以有效减轻重量,进而将多余的重量加在杆头本体内,做最佳化的配置,以达最佳的击球效能。上述第二薄板106,可采用SP-700的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杆头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前部,其中该杆头本体在该顶部设有一第一开口,且该杆头本体在前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接该第一开口;一第一薄板,具有一第一薄壁部封住该第一开口,且具有一第二薄壁部与第二薄板结合;以及一第二薄板,位于该第二开口,并覆盖该第二薄壁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杆头本体,具有一顶部及一前部,其中该杆头本体在该顶部设有一第一开口,且该杆头本体在前部设有一第二开口连接该第一开口;一第一薄板,具有一第一薄壁部封住该第一开口,且具有一第二薄壁部与第二薄板结合;以及一第二薄板,位于该第二开口,并覆盖该第二薄壁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薄板焊接覆盖该第二薄壁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薄板焊接封住该第一开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尔夫杆头构造,其特征在于:该第二薄板焊接封住该第二开口。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毅丰
申请(专利权)人:复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