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387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高尔夫球杆头。此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包含有杆头本体、打击面板及吸震环。杆头本体具有容室,打击面板是设置于杆头本体的正面,吸震环是设置于杆头本体的容室中,并抵接于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吸震环的硬度是实质小于杆头本体的硬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高尔夫球杆头可有效地提升缓冲的吸震能力。且杆头本体的容室亦可形成开放性的吸震空间或底切结构(Under  Cut),以提升吸震效果或形成配重效果。(*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头,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提升吸震能力的高尔夫球杆头。
技术介绍
现有高尔夫球杆头为获得较佳的击球效果,通常选择以较佳反弹系数(Coefficient of Restitution;COR)的材料(例如钛或钛合金)来做为高尔夫球杆头本体,以便在同样的击球力道下将球击得更远。当进行击球时,高尔夫球杆头的击球面板可将挥杆力量传递至高尔夫球,然而,在力学原理上,击球面板会因击球而产生反作用力(亦即击球应力),导致高尔夫球杆在挥杆后产生震动、抖动。虽然,部份的击球应力可借由高尔夫球杆头来减弱或吸收,但剩余的震动仍会经由球杆上传至高尔夫球杆的握把位置,因而可能导致击球者的手部在击球时产生不适,甚至影响高尔夫球杆的结合位置的构造强度,而降低高尔夫球杆的使用寿命。再者,在力学分析上,为了提升击球准确性及方向操控性,当高尔夫球刚接触高尔夫球杆头的打击面板时,打击面板较佳需受轻微的击球应力作用,而快速形成大量压缩变形,因而容易使高尔夫球杆头产生变形。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能提升吸震-->功能,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达到杆头配重效果,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提供高尔夫球杆头在击球时的缓冲变形空间,从而更加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包含:一杆头本体,具有一容室,其中该容室设有至少一结合凹部;一打击面板,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一吸震环,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该容室中,并抵接于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该吸震环设有至少一结合部,用以卡掣结合于该容室的该结合凹部,且该吸震环的硬度是实质小于该杆头本体的硬度。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杆头本体的比重是实质大于7.6,该打击面板的比重是实质小于5,而该吸震环的比重是实质小于2。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更至少包含:一吸震空间,形成于该容室和该吸震环中。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结合凹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开口周围处,且该结合部是凸设于该吸震环的外缘,以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凹部。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结合凹部是凹设于该容室中,并朝该杆头本体的背面来凹设,而该结合部是凸设于该吸震环的一侧,并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凹部。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结合凹部和该结合部是位于该杆头本体的下方中间位置,且该吸震环的比重较佳是实质小于该杆头本体的比重。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更至少包含:一背穴,开设于该杆头本体的背部,并裸露出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该容室是连通于该背穴;以及一盖板,结合于该杆头本体的背面,用以盖合该背穴。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杆头本体的底侧结合有一配重块。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杆头本体更凹设有一外露凹部,其中该吸震环是延伸并外露于该外露凹部中。前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中所述的吸震环的硬度是实质介于肖氏硬度(Shore)A 50至肖氏硬度(Shore)D 90之间。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至少包含-->有杆头本体、打击面板及吸震环。杆头本体具有容室,其中容室设有至少一结合凹部。打击面板是设置于杆头本体的正面,吸震环是设置于杆头本体的容室中,并抵接于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吸震环设有至少一结合部,用以卡掣结合于容室的结合凹部,且吸震环的硬度是实质小于杆头本体的硬度。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高尔夫球杆头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一、本技术可有效地提升缓冲的吸震功能。二、本技术借由设置盖板,或者杆头本体的容室来形成底切结构,以达到杆头配重效果。三、本技术可提供高尔夫球杆头在击球时的缓冲变形空间。综上所述,本技术的高尔夫球杆头可有效地提升缓冲的吸震能力。且杆头本体的容室亦可形成开放性的吸震空间或底切结构(Under Cut),以提升吸震效果或形成配重效果。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高尔夫球杆头具有增进的突出多项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并具有产业的广泛利用价值,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图式的详细说明如下:图1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正面示意图。图2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剖面示意图。图3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杆头本体未结合吸震环时的正面示意图。图4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吸震环的正面示意图。图5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结合有吸震环时的正面示意图。-->图6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剖面示意图。图7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未结合吸震环时的正面示意图。图8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剖面示意图。图9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0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结合有吸震环时的正面示意图。图11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打击面板和吸震环的正面示意图。图12是绘示依照本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高尔夫球杆头的剖面示意图。S、S′:吸震空间                100:高尔夫球杆头110:杆头本体                   111:趾部112:跟部                       113:颈部114:容室                       114a:第一结合凹部114b:第二结合凹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    一杆头本体,具有一容室,其中该容室设有至少一结合凹部;    一打击面板,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    一吸震环,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该容室中,并抵接于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该吸震环设有至少一结合部,用以卡掣结合于该容室的该结合凹部,且该吸震环的硬度是小于该杆头本体的硬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至少包含:一杆头本体,具有一容室,其中该容室设有至少一结合凹部;一打击面板,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正面;一吸震环,设置于该杆头本体的该容室中,并抵接于该打击面板的背面,其中该吸震环设有至少一结合部,用以卡掣结合于该容室的该结合凹部,且该吸震环的硬度是小于该杆头本体的硬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杆头本体的比重是大于7.6,该打击面板的比重是小于5,而该吸震环的比重是小于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更至少包含:一吸震空间,形成于该容室和该吸震环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凹部是形成于该容室的开口周围处,且该结合部是凸设于该吸震环的外缘,以对应结合于该结合凹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头,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结合凹部是凹设于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骏彦庄均翔中田通孝
申请(专利权)人:楠盛股份有限公司復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