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5328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有关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包括:一本体部与对接的一打击面板部,以及形成于本体部或打击面板部的一杆体结合部,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及与之间隔有一缓冲区的一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与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且与第一接合面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而杆体结合部是供一杆身结合。藉此提供一非处于杆头表面、与打击面间隔一缓冲区、且接合部为一平面的接头结构,可应用同平面接合面处理铸件变形的组合问题,并能够避免打击冲击力使接合部断裂。(*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尔夫球杆的组合式杆头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容易克服组合件变形,并可降低打击冲力与应力的杆头结构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习知的运用铸造方式制作高尔夫球杆的杆头,一般是以复数片组合而成,而一般的组合方式是分为卡接及对接。习知的卡接组合方式如图1A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卡式组合杆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本体10的接合部与面板12的接合部分别设有对应形式的本体接头11与面板接头13予以组接而成一完整的杆头14。此种组合结构方式,当遇到如铸造变异等外在因素,导致本体或面板变形时,会令两工作无法完美配合,因此需要进行额外的整型或用复杂的电脑数值控制(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加工等方法来让两工作能够配合,致使此一组合结构存在有优良率不高及耗时的缺失。另一种现有习知的对接方式,请参阅图1B所示,是现有技术的对接式组合杆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其主要是在本体15上设有一对接面16,直接与面板17的背面18焊接而成为一杆头19。惟此种对接方式,因为对接面16离打击面很近,强大的打击冲力与杆头19变形应力会集中在此对接面16上,而容易在接合的焊接面产生断裂。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铸造变异而使组件变形时,可以在简易处理后其组件仍可互相配合,且其打击面板产生的冲击力与应力不容易对组件的接合面产生影响,非常适于实用。本技术的目的及其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所提出的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包括:一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一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与一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与该打击面之间具有一缓冲区,并与该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而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的该第一接合面;以及一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本体部或该打击面板部,以供一杆身结合。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平行于该打击面。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本体部与该第一接合面是一体成型的延伸结构。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打击面板部与该第二接合面是一体成型的延伸结构。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面内缘更具有一挡阶,以协助该第二接合面的外缘抵止定位。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二接合面内缘更具有一挡阶,以协助该第一接合面的外缘抵止定位。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的接合结构为硬焊接合、软焊接合或胶合接合的结构。前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中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为木杆头、铁杆头或推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知,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出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包括有一本体部、一打击面板部以及一杆体结合部,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与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与一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与打击面之间具有一缓冲区,并与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第二接合面与第一接合面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杆体结合部,形成于本体部或打击面板部,以与一杆身结合。上述杆头结构的改进,其第二接合面是平行于打击面,以其结构本身来承受最大的打击冲击力与应力。上述杆头结构的改进,其本体部与第一接合面及或打击面板部与第二接合面是为一体成型的延伸结构。上述杆头结构的改进,其第一接合面内缘更具有一挡阶,以协助第二接合面边缘抵止定位,及或第二接合面内缘更具有一挡阶,以协助第一接合面边缘抵止定位。上述杆头结构的改进,其中第一接合面与第二接合面的接合结构可为硬焊接合、软焊接合或胶合接合。上述杆头结构的改进,其中高尔夫球杆的杆头为木杆头、铁杆头或推杆。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技术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相对于现有习用的卡接组合方式,能够在两组合件(本体与面板)因为变形而导致两组合件的组合有问题时,只需一道简单的铣面加工,将两工件的对接面依同一角度铣平便可完美组合,尤其是当一整圈的对接面都在同一平面上时更佳。如此结构设计便不需要靠传统的整型或复杂的电脑数值控制加工来补救,可节省成本、节省加工时间,并提升优良品率。2、本技术的杆头结构,因对接面和打击面尚留有一段距离,故较上述现有习知的对接结构有一较远的应力缓冲区,可以减少打击时的冲击力道,也因为远离受力区域(对接面离打击面比较远),冲击应力比较低,故比较不容易断裂。综上所述,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包括一本体部与对接的一打击面板部,以及形成于本体部或打击面板部的一杆体结合部,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及与之间隔有一缓冲区的一第二接合面,第二接合面与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且与第一接合面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而杆体结合部是供一杆身结合。藉此提供一非处于杆头表面、与打击面间隔一缓冲区、且接合部为一平面的接头结构,可应用同平面接合面处理铸件变形的组合问题,并能够避免打击冲击力使接合部断裂。本技术在铸造变异而使组件变形时,可以在简易处理后其组件仍可互相配合,且其打击面板产生的冲击力与应力不容易对组件的接合面产生影响。本技术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A是现有技术的卡式组合杆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1B是现有技术的对接式组合杆头结构的剖面示意图。图2A是本技术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实施例的分解剖面图。图2B是本技术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实施例的组合结构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    一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与一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与该打击面之间具有一缓冲区,并与该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而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的该第一接合面;以及    一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本体部或该打击面板部,以供一杆身结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本体部,具有一第一接合面,该第一接合面与该本体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一勾角;一打击面板部,具有一打击面与一第二接合面,该第二接合面与该打击面之间具有一缓冲区,并与该打击面板部的表面形成一第二勾角,而对接贴合于同一平面的该第一接合面;以及一杆体结合部,形成于该本体部或该打击面板部,以供一杆身结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第一接合面与该第二接合面平行于该打击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夫球杆的杆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本体部与该第一接合面是一体成型的延伸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钧凯李政道
申请(专利权)人:明安国际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