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夫球杆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675817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1-07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高尔夫球杆头具备杯状杆面;杯状杆面具备击打球的杆面部、和从杆面部的外周边缘起朝向杆面部的背面侧延伸的立起部;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设有:在趾侧端点与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顶部侧的顶部界线、和在趾侧端点与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底部侧的底部界线,其中,趾侧端点是在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最靠近趾侧的点,跟侧端点是在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最靠近跟侧的点;杆面部具备中央区域和周围区域;中央区域包含杆面中心,并以沿着从跟侧朝向趾侧的方向而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倾斜的方式从底部界线延伸至顶部界线,并且未达到趾侧端点的位置处;周围区域的厚度小于中央区域的厚度,并且周围区域将中央区域的趾侧和跟侧部分包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备杯状杆面的高尔夫球杆头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有一种具备杯状杆面的高尔夫球杆头(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目前从 强度的观点、或者延长球的飞行距离的观点等出发,针对高尔夫球杆头的杆面厚度的设计 提出了多种方案。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公报、特表2010-530783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根据本专利技术人的研究,当厚度小且反弹系数高的区域(以下,称为"高反弹 区域")增大时,有可能损害高尔夫球杆的击球感。即,当在厚度小的高反弹区域触球时,击 球感变轻,高级的高尔夫球手(advancedgolfer)尤其讨厌这样的较轻的击球感。但是,若 欲随意增大厚度而提高击球感,将会遇到高反弹区域变小,从而无法延长球的飞行距离这 一问题。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延长球的飞行距离且击球感良好的高尔夫球杆头。 本专利技术第一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具备杯状杆面的高尔夫球杆头。上述杯状 杆面具备击打球的杆面部、和从上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起朝向上述杆面部的背面侧延伸的 立起部。上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设有:在趾侧端点与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顶部侧的 顶部界线、和在上述趾侧端点与上述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底部侧的底部界线。上述趾 侧端点是在上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最靠近趾侧的点,上述跟侧端点是在上述杆面部的外 周边缘上最靠近跟侧的点。上述杆面部具备中央区域和周围区域。上述中央区域包含杆面 中心,并以沿着从跟侧朝向趾侧的方向而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倾斜的方式从上述底部界线 延伸至上述顶部界线,并且未达到上述趾侧端点的位置处。上述周围区域的厚度小于上述 中央区域的厚度,并且上述周围区域将上述中央区域的趾侧和跟侧部分包围。 本专利技术第二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一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 中央区域具备:包含上述杆面中心的厚壁部、和位于上述厚壁部与上述周围区域之间的过 渡部。上述过渡部的厚度小于上述厚壁部的厚度且大于上述周围区域的厚度。 本专利技术第三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二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 过渡部的厚度随着从上述厚壁部朝向上述周围区域而逐渐变小。 本专利技术第四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二观点或者第三观点涉及的高尔夫 球杆头中,上述过渡部将上述厚壁部的整个周围包围。 本专利技术第五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二观点至第四观点中任一观点涉及 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过渡部与上述顶部界线和上述底部界线相连。 本专利技术第六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涉及 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中央区域呈I字状。 本专利技术第七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六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 中央区域形成为其趾侧和跟侧中的至少一侧鼓起的I字状。 本专利技术第八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二观点至第五观点中任一观点涉及 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厚壁部呈I字状。 本专利技术第九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八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上述 厚壁部形成为其趾侧和跟侧中的至少一侧鼓起的I字状。 本专利技术第十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一观点至第九观点中任一观点涉及 的高尔夫球杆头中,当将从上述中央区域或者上述厚壁部的几何中心通过且与上述中央 区域重合的线段中长度最大的线段与趾跟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01时,呈5° < 01 < 90° 〇 本专利技术第十一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是在第十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当 将从上述中央区域或者上述厚壁部的几何中心通过且与上述中央区域重合的线段中长度 最大的线段与趾跟方向所形成的角度设为9 1时,呈30° < 0 1<5〇°。 (专利技术效果) 一般来说,击球点沿着下述直线分布在杆面上,其中,该直线是指:从杆面中心通 过且沿着从跟侧朝向趾侧的方向而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倾斜的直线。更为详细而言,击球 点的分布区域在顶底方向上大致扩展至整个杆面上,而在趾跟方向上比较集中在杆面的中 央部分处。 在第一观点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中,与上述击球点的分布相对应的区域(中央区 域)被设计为其厚度大于周围区域。因此,能够防止击球感降低。另外,由于采用杯面结构, 因而可以维持足够的球的飞行距离。【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呈标准状态时的立体图。 图2是高尔夫球杆头呈标准状态时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A-A线剖面图。 图4是标准状态下的杯状杆面的后视图。 图5是变形例涉及的标准状态下的杯状杆面的后视图。 图6是另一变形例涉及的标准状态下的杯状杆面的后视图。 图7是又一变形例涉及的标准状态下的杯状杆面的后视图。 图8是又一变形例涉及的标准状态下的杯状杆面的后视图。 (符号说明) 1 杯状杆面 11 杆面部 12 立起部 20 中央区域 21 厚壁部 22 过渡部 30a、30b周围区域 100 高尔夫球杆头 L1 顶部界线 L2 底部界线 P1 趾侧端点 P2 跟侧端点 Pc 杆面中心【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golfclubhead)进行 说明。 〈1.高尔夫球杆头的概要〉 图1是本实施方式涉及的高尔夫球杆头(以下,有时仅称为"杆头")1〇〇呈标准状态时 的立体图,图2是杆头100呈标准状态时的俯视图。另外,关于高尔夫球杆头的标准状态, 之后进行叙述。 杆头100呈中空结构,其壁面由杯状杆面(cupface)l、冠部(crownpart)2、底部(solepart)3、侧部(sidepart)4 以及杆颈部(hoselpart)5 形成。 杯状杆面1构成杆头100的正面部分即击球面。冠部2构成杆头100的顶面且与 杯状杆面1邻接。底部3构成杆头100的底面且与杯状杆面1和侧部4邻接。另外,侧部4 是位于冠部2与底部3之间,并且从杯状杆面1的趾侧(toeside)起经由杆头100的背侧 延伸至杯状杆面1的跟侧(heelside)的部位。进而,杆径部5是与冠部2的跟侧相邻而 设置的部位,并且设有供高尔夫球杆的杆身(shaft)(省略图示)插入的插入孔51。而且, 该插入孔51的中心轴线Z与杆身的轴线一致。此处所说明的杆头100是发球杆(driver) (#1)或者球道木杆(fairwaywood)等木杆型,但其类型并无限定,也可以是所谓的多用途 杆型(utilitytype)或混合杆型(hybridtype)等。 在此,对于上述标准状态进行说明。该标准状态是指:如图1和图2所示,将杆头按 照上述中心轴线Z位于与水平面H(参照图3)垂直的平面P(以下,称为"标准垂直面P") 中的方式以规定的杆底角(lieangle)和实际杆面倾角(realloftangle)放置在水平面 H上的状态。另外,如图2所示,将标准垂直面P与水平面H的相交线(intersectingline) 的方向称为趾跟方向(toe-heeldirection),将与该趾跟方向垂直且与水平面H平行的方 向称为面背方向(face-backdirection)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尔夫球杆头,其具备杯状杆面,所述高尔夫球杆头的特征在于,所述杯状杆面具备击打球的杆面部和立起部,其中,所述立起部从所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起朝向所述杆面部的背面侧延伸;所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设有:在趾侧端点与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顶部侧的顶部界线、和在所述趾侧端点与所述跟侧端点之间延伸且位于底部侧的底部界线,其中,所述趾侧端点是所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最靠近趾侧的点,所述跟侧端点是所述杆面部的外周边缘上最靠近跟侧的点,所述杆面部具备中央区域和周围区域,其中,所述中央区域包含杆面中心,并以沿着从跟侧朝向趾侧的方向而从底部侧朝向顶部侧倾斜的方式从所述底部界线延伸至所述顶部界线,并且未达到所述趾侧端点的位置处,所述周围区域的厚度小于所述中央区域的厚度,并且所述周围区域将所述中央区域的趾侧和跟侧部分包围。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水谷成宏
申请(专利权)人:邓禄普体育用品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