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57595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8 19: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包括圆形反应池,反应池中心设有挡圈;反应池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板和至少两个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一端与反应池池壁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挡圈,但不接触挡圈;第二挡板一端与挡圈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反应池池壁,但不接触反应池池壁;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间隔分布;每个第一挡板上沿其上沿设有第一注液管,每个第二挡板沿其上沿设有第二注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压裂液的配置,设备及用电等消耗大幅减小,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油井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
技术介绍
压裂酸化是国内外油田灰岩油藏广泛采用的一项增产增注措施,是指在足以压开地层形成裂缝或张开地层原有裂缝的压力下对地层挤酸的酸处理工艺,可分为前置液酸压和普通酸压(或一般酸压)。压裂酸化主要用于堵塞范围较深或者低渗透区的油气井。现已开始成为重要的完井手段。为了确保酸化压裂施工成功,事先配置的施工液质量是影响施工成败的关键因素。现有施工液的配置多为将各种原液输送至混合罐达到配液的目的。混合罐通常高度较高,不便于观察,且罐内需要匹配较大的搅拌桨或其他辅助设备防止液体不能充分混匀及反应,电力能源消耗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解决现有酸化压裂液混合罐电力能源消耗较多的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包括圆形反应池,反应池中心设有挡圈;反应池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板和至少两个第二挡板,第一挡板一端与反应池池壁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挡圈,但不接触挡圈;第二挡板一端与挡圈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反应池池壁,但不接触反应池池壁;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间隔分布;每个第一挡板上沿其上沿设有第一注液管,每个第二挡板沿其上沿设有第二注液管。第一注液管与第二注液管管壁两侧沿轴向排布设有通孔,液体可从通孔流向管外。挡圈为圆形,且与反应池同圆心。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长度均大于挡圈到所述反应池池壁距离的一半。第一注液管从池壁向挡圈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第二注液管从挡圈向池壁方向高度逐渐降低。挡圈上设有可关闭和开启的开孔,挡圈内设有向下的出液孔,出液孔与井口相连通。出液孔边缘为带有倾斜角度的锯齿状。反应池底部的高度从池壁到池心逐渐降低。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各有不少于6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使单组份液体以相对的方向注入反应池,在反应池内经过重力下降反弹,再在挡板的作用下使流向的多次改变,产生较强的湍流,既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反应、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压裂液的配置,设备及用电等消耗大幅减小,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技术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的出液孔的主视图。图中,1.反应池,2.挡圈,3.第一挡板,4.第二挡板,5.第一注液管,6.第二注液管,7.通孔,8.开孔,9.出液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包括圆形反应池1,反应池1中心设有与反应池同圆心的圆形挡圈2。如图1所示,反应池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板3和至少两个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一端与反应池1的池壁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挡圈2,但不接触挡圈;第二挡板4一端与挡圈2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反应池1的池壁,但不接触反应池池壁。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间隔分布,即每一个第一挡板3两旁为第二挡板4,每一个第二挡板4两旁为第一挡板3。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的长度均大于挡圈2到反应池1池壁距离的一半。如图2所示,每个第一挡板3上沿其上沿设有第一注液管5,每个第二挡板4沿其上沿设有第二注液管6,待混合的液体分别从第一注液管5和第二注液管6两端相对注入反应池1,在液体惯性的作用下相向流动相撞进而混合,而后在第一挡板3、第二挡板4、反应池1池壁和挡圈2之间不断改变流向相遇混合,达到充分混合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加速混合,如图1所示,在第一注液管5与第二注液管6管壁两侧上沿轴向排布设有通孔7,使液体可从通孔7流向管外,液体从两边分散流入反应池1,与旁边同样分散而来的液体相遇,可提高接触面积,产生更大的湍动的效果,加速混合。为了更进一步加速混合,第一注液管5从池壁向挡圈2方向高度逐渐降低,第二注液管6从挡圈2向池壁方向高度逐渐降低,两边的液体在从管内流出时既有重力作用还有反应池径向的惯性力,二者叠加能够增大相撞的湍动效果,以达到更好的混合效果。优选地,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各有不少于6根,两个挡板数量越多,距离越近,两股液体会有更多的接触混合和改变流向的机会,混合效果更好。本技术还在挡圈上设有可关闭和开启的开孔8,挡圈2内设有向下的出液孔9,出液孔9与井口相连通,反应池1底部的高度从池壁到池心逐渐降低。当反应池1内液体混合均匀后,打开挡圈2上的开孔8,液体自动向中心流动,通过开孔8进入挡圈2并从出液孔9流至井口。如图3所示,出液孔9边缘设为带有倾斜角度的锯齿状,液体沿锯齿状以一定角度流出,在出液孔形成涡流而再次混合。第一注液管5与第二注液管6并不限制其流动的液体不相同,也不限制所有第一注液管5流动的液体都相同,二者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液体。本技术的混拌装置不仅能加速混匀,在酸化压裂液中需要添加交联剂、乳化剂等辅助试剂时,可提高反应效率和乳化效率,获得质量更佳的酸化压裂液。本技术的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使液体以相对的方向注入反应池,在反应池内经过重力下降反弹,以及流向的多次改变,产生较强的湍流,既可以提高混合速率,又有助于乳化,在完全不需要其他设备的情况下就可以完成酸化压裂液的配置,设备及用电等消耗大幅减小,适用于实际工业生产。本技术以上描述只是部分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是示意性的,并不是限制性的。凡是采用本技术的材料和方法,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所有具体拓展均属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反应池(1),反应池(1)中心设有挡圈(2);反应池(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板(3)和至少两个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一端与反应池池壁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挡圈,但不接触挡圈;第二挡板(4)一端与挡圈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反应池池壁,但不接触反应池池壁;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间隔分布;每个第一挡板(3)上沿其上沿设有第一注液管(5),每个第二挡板(4)沿其上沿设有第二注液管(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圆形反应池(1),反应池(1)中心设有挡圈(2);反应池(1)底部设有至少两个第一挡板(3)和至少两个第二挡板(4),第一挡板(3)一端与反应池池壁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挡圈,但不接触挡圈;第二挡板(4)一端与挡圈接触,另一端沿反应池径向指向反应池池壁,但不接触反应池池壁;第一挡板(3)与第二挡板(4)间隔分布;每个第一挡板(3)上沿其上沿设有第一注液管(5),每个第二挡板(4)沿其上沿设有第二注液管(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注液管(5)与第二注液管(6)的管壁两侧沿轴向排布设有通孔(7),液体可从通孔(7)流向管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酸化压裂液混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圈(2)为圆形,且与反应池(1)同圆心。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酸化压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瀚澜王尊天同松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奥德石油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