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庄永裕专利>正文

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903 阅读:5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包括:球本体,其内部形成有一中空槽,该中空槽内壁形成一结合环部;一第一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的结合环部一侧面,第一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第二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结合环部另一侧面,第二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转轴,自第一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入经球本体结合环部而由第二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出,以贯穿结合第一组合组件、球本体及第二组合组件;旋转球体可以灵活调配重量,也可兼具有配合发光功能腕力训练球应用的功效。(*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体育运动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腕力训练球内部并通过两侧边组合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二
技术介绍
腕力训练球广泛使用于腕力锻炼场合,特别是对于个人双手手腕肌肉的训练或复健,有着显著的运动及治疗效果。如美国专利第5800311号案分别显示了关于以腕力旋转运动为主的腕力训练球,借助简单的单手运转操作达到腕力训练目的。图10显示典型现有腕力训练球的结构,其中,该腕力训练球A大致包括一旋转球体A1、上壳体A2及下壳体A3,该旋转球体Al被上壳体A2及下壳体A3包覆于内部,旋转球体A1表面至少剖设有一沟槽A11,该沟槽A11上至少设有一孔A12,上壳体A2上方开设有一开口A21,以让一拉绳B一端通过开口A21对应穿入旋转球体A1的孔A21上,再由拉绳B沿着沟槽A11旋转反复缠绕整个沟槽A11,在激活旋转球体A1时,将拉绳B向外拉出脱离上壳体A2,让拉绳B带动旋转球体A1激活旋转。然而,上述现有的腕力训练球A结构中,该旋转球体A1因需要重量配合,而将金属片包在塑料球体内部,不但开模制造过程困难,成本偏高,且在旋转球体A1运转操作过程中,旋转球体Al无法因应不同的使用者需求而进行重量调整,例如体健的使用者适合使用重量较重的旋转球体A1,而体弱或妇孺等使用者则适用重量较轻的旋转球体Al,造成腕力训练球产品制造和使用上的不便及困扰。除此之外,现有腕力训练球中,以压铸方式一体铸造的金属旋转球体,必需分别开模制造不同重量大小的金属旋转球体,方可供不同的使用者使用,这样,更使得旋转球体的制造成本增高,同时,该金属旋转球体为良好的导体,因而产生电气绝缘问题,不利于旋转球体上安装电子电路、发光组件等电气组件;另一方面,如欲在金属旋转球体内安装磁性感测组件,也必需重新开模或加工制造,造成该金属旋转球体在腕力训练球应用上,仅能适用一般不具有发电、发光功能的腕力训练球,无法进一步应用于具有发电、发光功能的腕力训练球,拘限该金属旋转球体在腕力训练球产品上的应用范围。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包括球本体、第一组合组件、第二组合组件及转轴,该球本体由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分别组合于两侧,并以转轴贯穿第一组合组件、球本体及第二组合组件,借助不同重量的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与同一球本体的灵活搭配组合,而形成不同重量的旋转球体结构,不必重新开模制造不同重量的旋转球体。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该第一组合组件或第二组合组件可为绝缘塑料材料制成,以让第一组合组件或第二组合组件便于结合电子电路及发光组件,使该旋转球体除了可以灵活调配重量外,也可兼具有配合发光功能腕力训练球应用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包括球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本体内部形成有一中空槽,该中空槽内壁形成一结合环部;一第一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的结合环部一侧面,第一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第二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结合环部另一侧面,第二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转轴,自第一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入经球本体结合环部而由第二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出,以贯穿结合第一组合组件、球本体及第二组合组件。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球本体中空槽内设有一贯穿孔;球本体中空槽两侧侧壁上设有数个凹槽;球本体中空槽结合环部上设有数个孔;球本体中空槽结合环部两面设有数个连接组件。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贯穿孔内放置一套管;套管内容置一磁铁组件。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第一组合组件结合部上设有数个连接组件;第一组合组件结合部设有一轴套,该轴套与第一组合组件轴孔相连通;第一组合组件结合部设有数个定位栓及穿孔,该穿孔上放置有一螺帽;第一组合组件结合部设有数个固定栓,该固定栓末端形成一扣合部。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第一组合组件一侧形成数片固定瓣片,该固定瓣片间嵌置一电路板组件。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第二组合组件结合部上设有数个连接组件;第二组合组件的结合部上设有数个穿孔,该穿孔分别供一螺栓穿过。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连接组件为双面胶、魔鬼毡。前述的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其中第二组合组件一侧形成数片固定瓣片。本技术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的有益效果是,包括球本体、第一组合组件、第二组合组件及转轴,球本体内形成一中空槽,中空槽内壁形成一结合环部,该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一侧面均设有一结合部,且在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内分别形成有一轴孔,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分别自中空槽两侧置入中空槽,第一组合组件及第二组合组件分别通过结合部连接在球本体结合环部的两面,转轴贯穿第一组合组件的轴孔、球本体的结合环部及第二组合组件的轴孔,本技术腕力训练球具有灵活组件搭配组合的特点,并且达到节省成本及不拘限腕力训练球产品应用范围的功效。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立体结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4为图1所示球本体的侧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结构的剖视图。图7为图5所示旋转球体较佳应用状态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10为现有腕力训练球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本技术部份100旋转球体、10球本体、11中空槽、111结合环部、111A连接组件、111B穿孔、112贯穿孔、113套管、114磁铁、12侧壁、121凹槽、20第一组合组件、21结合部、211连接组件、212穿孔、213定位栓、214螺帽、215固定栓、215A扣合部、22轴套、23轴孔、24固定瓣片、30第二组合组件、31结合部、311连接组件、312穿孔、313螺栓、32轴孔、33固定瓣片、40转轴、200腕力训练球、210环、220下壳体、230上壳体、240磁感应计数器、300电路板组件;现有技术部份A腕力训练球、A1旋转球体、A2上壳体、A3下壳体、A11沟槽、A12孔、A21开口、B拉绳。五具体实施方式首先,参阅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为本技术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100的第一实施例,该旋转球体100包括一球本体10、第一组合组件20、第二组合组件30及一转轴40;球本体10内部形成一中空槽11,中空槽11内壁设有一结合环部111,该结合环部111两面分别设有数个连接组件111A(图3及图4所示),该连接组件111A的形式不限,在本技术所列举的实施例为双面胶、魔鬼毡等粘结组件,该球本体10中空槽11两侧侧壁12上设有数个凹槽121。上述第一组合组件20,一侧面上形成有一结合部21及轴套22,该结合部21表面设有数个连接组件211,该连接组件211的形式不限,在本技术中列举以双面胶、魔鬼毡等粘结组件为其实施例,该连接组件211对应结合球本体10的结合环部111一面的连接组件111A,以让第一组合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力训练球的旋转球体结构,包括球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球本体内部形成有一中空槽,该中空槽内壁形成一结合环部;一第一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的结合环部一侧面,第一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第二组合组件,一侧边形成一结合部,该结合部对应结合于该球本体的中空槽结合环部另一侧面,第二组合组件内部形成一轴孔;一转轴,自第一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入经球本体结合环部而由第二组合组件的轴孔一端穿出,以贯穿结合第一组合组件、球本体及第二组合组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永裕林明洪
申请(专利权)人:庄永裕林明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