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冰专利>正文

自动旋转球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002237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支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该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及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可在任意物体上绕其支撑体自动转动,而无需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从而简化旋转球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球体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球体,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在内部设置 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支撑体,从而该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 可绕该支撑体转动。
技术介绍
随着工艺品的不断发展,对工艺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要求逐渐提高,很 多工艺品也从静态逐渐向动态发展。例如,传统的地球仪是静态的,为了增 加其趣味性与娱乐性,产生了可绕支座转动的地球仪。现有工艺品的旋转物 体通常是安装在外部的支座上,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旋转物体绕该支座进行 转动。然而,因旋转物体无法离开支座,而使整个工艺品受限于支座的设计, 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工艺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此外,支座也使得整个工艺品变得体积较大,不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内设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 置固定连接的支撑体,从而可在任意物体上绕自身支撑体自动转动,而无需 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从而简化旋转球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球体更具有趣味 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支撑 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 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 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支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传动件固定 连接,该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及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灵活方便,提高旋转球体的趣味性与 娱乐性,而且便于该旋转球体的携带。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 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 明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1中马达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图3为图1的组合图;图4为沿图3中4-4方向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图5的组合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8为图7的组合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阅图l-4,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2、支撑体 4、连接支撑体4的驱动装置6、及连接驱动装置6且与旋转壳体2固定连接的传 动件8。该支撑体4、驱动装置6及传动件8均收容于旋转壳体2内。该旋转壳体 2设有一开孔20,该支撑体4微露出该开孔20,其暴露的外表面实质构成旋转 壳体2的一部分,保持了旋转壳体2的完整性。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壳体2为 地球仪。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壳体2可为任何大致呈现球体的造型,本专利技术的球体包括但不限于圆球体及椭圆球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壳体2包括第一壳体22 及连接第一壳体22的第二壳体24,以便于安装驱动装置6及传动件8。该支撑体4包括一支撑座40及安装于支撑座40上的连接轴42,该支撑座40 收容于旋转壳体2的开孔20中,且未与开孔20接触,支撑体4外露的表面实质 构成旋转壳体2外表面的一部分,借以实现旋转壳体2外表面的完整性,从而 不影响旋转壳体2的整体造型。该连接轴42与驱动装置6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 自动旋转球体放置于其它物体上进行旋转时,旋转壳体2会把支撑体4遮挡起 来,使一般的观赏者看不到支撑体4,从而增加趣味性。该驱动装置6包括本体与从本体中延伸出的可转动的输出轴,该本体包括 一马达62、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63及安装于电池安装座63的电池 64。在本实施例中,该马达62朝向支撑体4的位置上设有连接部66,连接部66 上设有一连接孔68。而支撑体4的连接轴42可插入到连接部66的连接孔68内, 从而将驱动装置6与支撑体4固定连接一起。在马达62相对连接部66的另一侧 上设有输出轴70,其与传动件8固定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该传动件8呈圆盘 状,通过胶水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2上。该电池64可为干电池、可充电电池 等,而马达62为减速马达。一旦该马达62连通电源起动之后,该马达62的输出轴70可驱动传动件8带 动旋转壳体2围绕该支撑体4进行转动,由于该支撑体4未与该旋转壳体2直接 接触,使得在旋转壳体2受驱动装置6驱动而转动时,该支撑体4固定不动,从 而保证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于整体上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固定不变。如图5-6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旋转壳体2对应于开孔20处设有 安装座26, 一轴承10安装在安装座26的侧壁与支撑体4之间,从而在旋转壳体 2与支撑体4之间形成非直接接触的可相对转动的活动连接,而且保证旋转壳 体2与支撑体4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轴承10可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轴 承10的内圈与支撑体4的连接轴42固定连接,而轴承10的外圈则与安装座26的 侧壁固定连接。如图7-8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将驱动装置6的电池安装座63' 设于支撑体4内,该电池安装座63'可为现有电池盒结构,电池安装座的盖子 72设于支撑体对应旋转壳体2的开孔20的端部,以便于通过打开该盖子更换电 池。电池安装座盖子72与电池安装座63'可采用现有技术进行连接。该电池安 装座与驱动装置的马达62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源给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 由于更换电池不需要打开旋转壳体,从而可将第一与第二壳体22、 24进行不 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例,在电池安装座与马达连接的电路上可以设置开 关(未图示),这种开关可以是现有的钢珠接触导通式开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可在任意物体上绕自身支撑体自动转 动,而无需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从而简化旋转物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物体 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 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 属于本专利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支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该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及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微露出该开孔,其暴露的外表面实质构成旋转壳体的一部分,保持了旋转壳体的完 整性。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包括一 支撑座及固定连接于支撑座上的连接轴,该支撑座未接触地收容于旋转壳体 的开孔中,该连接轴与驱动装置的本体固定连接。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该马达朝向支撑 体的位置上设有连接部,连接部上设有一连接孔以与支撑体的连接轴固定连 接,在马达相对连接部的另一侧上设有输出轴,其与传动件固定连接。5、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旋转壳体对应于 开孔处设有安装座, 一轴承安装在安装座的侧壁与支撑体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支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该驱动装置包括一马达及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冰李良清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冰李良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