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晓冰专利>正文

自动旋转球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87565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支撑体固定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可在任意物体上绕其支撑体自动转动,而无需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从而简化旋转球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球体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旋转球体,尤其涉及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在内部设置 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支撑体,从而该装置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 可绕该支撑体转动。
技术介绍
随着工艺品的不断发展,对工艺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要求逐渐提高,很 多工艺品也从静态逐渐向动态发展。例如,传统的地球仪是静态的,为了增 加其趣味性与娱乐性,产生了可绕支座转动的地球仪。现有工艺品的旋转球 体通常是安装在外部的支座上,通过驱动装置来驱动旋转球体绕该支座进行 转动。然而,因旋转球体无法离开支座,而使整个工艺品受限于支座的设计, 这显然不利于提高工艺品的趣味性与娱乐性。支座也使得整个工艺品变得体 积较大,不便于携带。为此申请人设计了在旋转球体内部设置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置固定连接 的支撑体,从而该旋转球体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可绕该支撑体转动。然而, 驱动装置与支撑体的连接配合方式可以进一步改善,使得结构更简单,成本 更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内设驱动装置及与驱动装 置固定连接的支撑体,从而可在任意物体上绕自身支撑体自动转动,而无需 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因而简化旋转球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球体更具有趣味 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通过内设驱动装置与 支撑体来实现旋转球体的自动旋转,且其通过将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直接与支 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旋转球体的 结构简单,利于降低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支撑 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 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 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 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支撑体固定 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灵活方便,提高旋转球体的趣味性与 娱乐性,而且便于该旋转球体的携带。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的特征以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 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发 明加以限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的立体分解图2为图1的组合图3为沿图2中3-3方向的剖视图4类似于图3,其示出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 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三实施例自动旋转球体的立体分解图;及 图6为图5的组合剖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参阅图l-3,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自动旋转球体包括旋转壳体2、支撑体 4、连接支撑体4的驱动装置6、及连接驱动装置6且与旋转壳体2固定连接的传 动件8。该支撑体4、驱动装置6及传动件8均收容于旋转壳体2内。该旋转壳体 2设有一开孔20,该支撑体4微露出该开孔20,其暴露的外表面实质构成旋转 壳体2的一部分,保持了旋转壳体2的完整性。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壳体2为 地球仪造型。本专利技术的旋转壳体2可为任何大致呈现球体的造型,本专利技术的球 体包括但不限于圆球体及椭圆球体。在本实施例中,该旋转壳体2包括第一壳 体22及连接第一壳体22的第二壳体24,以便于安装驱动装置6。在本实施例 中,传动件8与旋转壳体2—体成型制成。在其它实施例中,传动件8与旋转壳 体2可以分开制造,然后固定连接。该支撑体4收容于旋转壳体2的开孔20中,且未与开孔20接触,支撑体4外 露的表面实质构成旋转壳体2外表面的一部分,借以实现旋转壳体2外表面的 完整性,从而不影响旋转壳体2的整体造型。支撑体4具有圆盘状的支撑部42 与从支撑部42延伸出的柱状连接部44,连接部44的自由端设有固定孔46以与 驱动装置6固定连接。在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放置于其它物体上进行旋转时, 旋转壳体2会把支撑体遮挡起来,使一般的观赏者看不到支撑体4,从而增加 趣味性。该驱动装置6包括本体与从本体中延伸出的可转动的输出轴,该本体包括 马达62、与马达电性连接的电池安装座63及安装于电池安装座63的电池64。 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为马达62的输出轴68。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8固定连 接。输出轴68则插入支撑体4的固定孔46,从而与支撑体4固定连接。在本实 施例中,在马达62相对于支撑体4一侧面上设有凸台66,该凸台66与传动件8 固定连接。该传动件8为圆筒状,其上设有连接孔82以收容凸台66。输出轴68 从凸台66伸出且插入支撑体的固定孔46从将驱动装置6与支撑体4固定连接。 该电池64可为干电池、可充电电池等,而马达为减速马达。一旦该马达62连通电源起动之后,该马达62的输出轴68可驱动传动件8带 动旋转壳体2围绕该支撑体4进行转动,由于该支撑体4未与该旋转壳体2直接 接触,使得在旋转壳体2受驱动装置6驱动而转动时,该支撑体4固定不动,从 而保证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于整体上相对其它物体的位置固定不变。如图4所示,在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中, 一轴承10安装在传动件8的侧壁与 输出轴68之间,从而在旋转壳体2与输出轴68之间形成非直接接触的可相对转 动的活动连接,而且保证旋转壳体2与输出轴68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轴承IO 可采用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轴承10的内圈与输出轴68固定连接,而轴承IO 的外圈则与传动件8的侧壁固定连接。如图5-6所示,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实施例中,驱动装置6的电池安装座63'设 于旋转壳体2上,该电池安装座可为现有电池盒结构,电池安装座的盖子72设 于旋转壳体2与电池安装座63'的连接处,以便于通过打开该盖子72更换电 池。电池安装座盖子与电池安装座可采用现有技术进行连接。该电池安装座 与驱动装置6的马达62电性连接以提供电源给驱动装置。在本实施例中,由于 更换电池不需要打开第一与第二壳体22、 24,从而可将第一与第二壳22、 24 体进行不可拆卸的固定连接。作为一种选择性实施例,在电池安装座与马达连接的电路上可以设置开 关(未图示),这种开关可以是现有的钢珠接触导通式开关。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自动旋转球体可在任意物体上绕自身支撑体自动转 动,而无需额外配备特定的支座,从而简化旋转球体的结构,且使旋转球体 更具有趣味性和娱乐性,还便于携带。且其通过将驱动装置的输出轴直接与 支撑体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从而使得旋转球体 的结构简单,利于降低成本。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 案和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 属于本专利技术后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支撑体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体微露出 该开孔,其暴露的外表面实质构成旋转壳体的一部分,保持了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旋转球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旋转壳体、支撑体、连接支撑体的驱动装置、及连接驱动装置且与旋转壳体固定连接的传动件,该支撑体、驱动装置及传动件均收容于旋转壳体内,该旋转壳体设有一开孔,支撑体暴露于开孔中,该驱动装置包括本体及从本体延伸出的输出轴,驱动装置的本体与传动件固定连接,而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与支撑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冰李良清
申请(专利权)人:王晓冰李良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