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镜尧专利>正文

自动发球打击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299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在一特殊结构的球棒内,设有贮存预备球的贮球室、一将球弹出的击球柱、一发射按钮装置、一预备球的装填拉柄,贮球室内可贮存有4个预备球,只要将装填拉柄拉向后,即可将最前端的预备球经一送球引道而推进至发射区,此时若按下发射按钮,则球体即向空中弹出,使用者即可挥动球棒,将球体打击出去,而达到棒球打击训练的目的。(*该技术在199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棒球运动一向为国内外所喜爱的运动之一,但棒球运动所需的场地宽广、设备昂贵、耗费体力及容易造成运动伤害,是其缺点,目前训练一位良好的棒球选手甚为不易,若能设计一棒球的训练器,则必对棒球的训练大有帮助,本专利技术人即针对此点而设计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现一般市面上所使用的棒球练习器材,有一种是将发球器置于地面,使用者一脚需踩住控制踏板,每踩一次,则球自地面向上弹起,棒球员则手持球棒而将球打击出去,此种练习法需有一套较复杂的设备,且不适合年纪较轻的人员练习,且发球时由于球体由地面弹起,影响练习人员的视力判断,故对实际的打击训练并无帮助。除了上述的练习器之外,棒球员若想达到练习打击的功效,则便只有由自己将球向空中抛起,并在短时间内恢复打击姿势,将球打击出去,或配合另一专贵投球的投手将球投出,而达到练习的目的,此两种练习打击的方法,既浪费人力又无效率,而本技术的自动发球打击棒,却能兼顾安全、方便、真实感、通用性、高效率、娱乐性等数项特性,而适合于各种年龄各种场合的练习。本技术主要系提供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可使练习者能轻易地经由本技术的特殊设计,而将球自球棒中发射至空中,而以球棒将球打击出,且球打击出去之后,经由本技术的自动装填机构,使预备自动推进至待发射区,进行下一次的打击练习。现对照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侧面结构图;图3为本技术击球柱的纵向剖视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发射按钮的纵向剖视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在装填拉柄拉向后时,内部结构的动作图;图6为本技术装填拉柄的部分结构图。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图,其中在球棒(1)的前端具有一放置球体的开槽(2),开槽(2)的内部具有一击球柱(3),可将置于开槽(2)内的球借其台面及内部的弹簧而弹出,击球柱(3)的控制动作由发射按钮(4)而控制,当按下发射按钮(4)时,则将置于开槽(2)内的球向空中弹出,球弹出后,借助球棒(1)尾端的装填拉柄(5)的控制而将球棒(1)内预贮的球送出至开槽(2)的击球柱(3)上,而进入待发射的状态,使用者即可依上述重复的动作可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另球棒尾端具有横向的纹路,可防止使用者手持球棒时滑落。图2为本技术内部的结构剖面图,其球棒(1)的壳体系以上壳体(1a)及下壳体(1b)上下组合而成,并以螺丝(6a)、(6b)、(6c)、(6d)锁合,球棒内部具有一可贮存预备球的贮球室(7),内部共可贮存四个预备球。待发射球置于开槽(2)内的击球柱(3)上,此击球柱(3)内部有一弹簧(8)及弹簧固定柱(8a),弹簧(8)由一绳索(9)所控制,当球棒尾端的装填拉柄(5)拉向后时,绳索(9)向后拉紧,则击球柱(3)向下定位而呈待发射状态。此时若按下发射按钮(4),则绳索(9)放松,击球柱(3)亦向上弹起,而将置于击球柱(3)上的球向上弹起。发射台的构造设计有一可上下活动的击球柱(3),内部置入弹簧(8),击球柱(3)的壳体开口部分有一凸缘(10),以卡住开槽内的送球引道(11),此送球引道(11)系主要作为将贮球室(7)内的预备球引出至开槽内,开槽(2)与击球柱(3)的纵剖面结构如图3所示。图2所示的球棒尾端设有一装填拉柄(5),其较详细的结构图如图6所示,主要系作为球的自动装填用,将球棒内的预备球送入待发射区的击球柱(3)上,装填拉柄(5)平时系定位于正常位置,借助定位凸点(20)定位于上球棒壳体(1a)的凹点上,当装填拉柄(5)向后拉时,则将定位凸点(20)向后拉至定位槽(21),如图5所示,同时借绳索(12)的向后拉引,而将连杆(13)拉向后,且绳索(9)亦拉向后,绳索(9)经滑轮(14)、(15)而将击球柱(3)内的弹簧(8)拉下,使击球柱(3)定位于待发射状态,此时预备球经送球引道(11)而推进至开槽(2)内。在待发射状态中,若按下发射按钮(4),则按钮的控制杆(19)压下板机(18),板机(18)以支点(16)向下旋转,而使连杆(13)因弹簧(17)的拉引而向前复位,并放松绳索(9),使击球柱(3)因弹簧(8)的弹起而将球向上弹出,而完成球的发射。完成发射的动作之后,欲再将预备球送入开槽,则可再拉引装填拉柄(5),装填拉柄(5)拉向后时,则连杆(13)的凹槽与板机(18)的凸板结合,并以连杆(13)的卡笱(13a)扣住板机(18),再度进入待发射状态。发射按钮装置的纵剖面图如图4所示。本技术击球柱系设计成一中空形的壳体,壳体内部有一弹簧及弹簧固定柱,以及一受发射按钮装置所控制的绳索,以控制击球柱的上下活动,击球柱体的顶部系设计成一较小的平面,主要目的是为了达到安全的要求,若使用者误把危险物品置于击球柱上时,则将因放置不平稳而无法使用,以防止意外的发生。综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一安全、方便、实效性的自动发球打击棒,使用者不需以昂贵的常用自动发球器或借助另一人的投球来达到棒球训练打击的目的,而只需在本技术的球棒内预先置入数个预备球,且由球棒上的发射按钮及球棒尾端的装填拉柄的简易操作,即可将贮球室内的球依序推进至球棒前端的开槽,且由一击球柱将球弹出,而达到打击训练的目的,且使用者可依场地的不同、年龄的不同、环境的不同而选择球的种类或球棒的长度、型号,球的种类可选择软式的球体、硬式的球或实际的棒球作为练习之用,故本技术应用领域极为宽广,可适合于任何年龄、场地的使用,亦可适合实际的棒球训练、娱乐、业余教学等各项目的。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一个由螺丝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而形成的球棒壳体;一个在所述球棒壳体中形成的贮球室;一个可容纳一个预备球的、位于球棒前端上壳体的开槽;一个位于所述开槽内的击球柱,所述的击球柱内部设有一弹簧和一弹簧固定柱;一个其一端由所述的击球柱底部开口的凸缘卡住,而另一端延伸至贮球室以引导预备球进入开槽的送球引道;一个位于球棒后端的装填拉柄装置;一个分别连接所述的击球柱和装填拉柄装置的发射按钮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射按钮装置包括有发射按钮、一连杆、一板机及一回复弹簧。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击球柱内的弹簧由一绳索与发射按钮装置中的连杆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由一绳索与所述的装填拉柄装置连接,且连杆中段位置有一凹槽,当连杆由装填拉柄装置后拉而后移时,所述凹槽恰与板机的一个凸板结合,且连杆的卡笋扣位板机,此时击球柱向下定位,处于待发射状态,此时按下发射按钮,则板机下压使连杆和板机脱离,连杆受一回复弹簧作用而归位,同时击球柱上弹,完成球的发射。5.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填拉柄装置在正常位置时借助于一定位凸点定位在球棒壳体的凹点上,当将装填拉柄装置后拉时,则所述的定位凸点移至球棒壳体的一个定位槽中。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在一特殊结构的球棒内,设有贮存预备球的贮球室、一将球弹出的击球柱、一发射按钮装置、一预备球的装填拉柄,贮球室内可贮存有4个预备球,只要将装填拉柄拉向后,即可将最前端的预备球经一送球引道而推进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发球打击棒,其特征在于:一个由螺丝连接上壳体和下壳体而形成的球棒壳体;一个在所述球棒壳体中形成的贮球室;一个可容纳一个预备球的、位于球棒前端上壳体的开槽;一个位于所述开槽内的击球柱,所述的击球柱内部设有一弹簧和一弹簧 固定柱;一个其一端由所述的击球柱底部开口的凸缘卡住,而另一端延伸至贮球室以引导预备球进入开槽的送球引道;一个位于球棒后端的装填拉柄装置;一个分别连接所述的击球柱和装填拉柄装置的发射按钮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镜尧
申请(专利权)人:叶镜尧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HK[中国|香港]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