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3188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4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电极形成膜包括:电介质膜;电极头部,形成于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一公用电极,与电极头部相连接地形成于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一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第二方向相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二公用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二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第二方向相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熔断器部,形成于第一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之间;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形成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与第二公用电极之间;多个第三熔断器部,形成于第二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分割电极之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尤其,涉及可最小化因操作熔断器部而发生的容量减少的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
技术介绍
薄膜电容器(film capacitor)在逆变器电路系统中用作用于电压稳定化的直流环节(DC link)、用于去除纹波电流的过滤器(filter)或用于吸收冲击电压的缓冲(snubber)电容器。这种薄膜电容器使用电极形成膜,电极形成膜使用在电介质的表面形成金属图案来具有自复(se lf-healing)特性的电极形成膜。在韩国登录特许第836567号中公开有与电极形成膜的自复特性有关的技术,若在电介质中发生绝缘破坏,则蒸镀在发生绝缘破坏处的金属图案被加热而蒸发,从而保护薄膜电容器。韩国登录特许第836567号涉及薄膜电容器用金属化塑料膜,由分割电极部和熔断器部形成。分割电极部从未蒸镀电极用金属的一侧的边缘部向膜宽度方向的另一侧直到膜宽度的1/4~4/5为止以长的方式形成为矩形,熔断器部形成于从边缘部末端的分割电极与电极用金属相接触的部分中的一个位置,从而以沿着膜长度方向以规定的间隔连续形成的方式图案化。在韩国登录特许第836567号中记载的以往的电极形成膜在因绝缘破坏而操作熔断器部来蒸发的情况下,存在如下问题:因与熔断器部相连接的分割电极部被打开(open)而减少电极形成膜的面积,从而减少薄膜电容器的容量。并且,以往的电极形成膜由熔断器部并排在一条直
线上而形成,从而在因绝缘破坏而操作熔断器部来蒸发的情况下,影响相邻的熔断器部,导致存在可能妨碍熔断器的正常工作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登录特许第836567号(登录日期:2008年06月03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供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可最小化因操作熔断器部而发生的容量减少。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通过使熔断器部的配置位置错开,可防止在操作熔断器部而蒸发的情况下,因影响相邻的熔断器部而使熔断器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按位置不同地配置与熔断器部相连接的段电极(segment electrode)的面积,来维持安全性,并降低电极形成膜的电阻,从而可最小化施加负荷时的发热。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的特征在于,其包括:电介质膜;电极头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一公用电极,以与电极头部相连接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一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二公用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二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之间,来使通过电极头部流动的电流向
第一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之间,来使在第一公用电极流动的电流向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第二公用电极流动;多个第三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分割电极之间,来使在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的电流向第二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流动。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的薄膜电容器的特征在于,其包括:2个以上的电极形成膜,分别具有电介质膜,在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相互隔开地排列有电极头部、第一公用电极、多个第一分割电极、第二公用电极、多个第二分割电极、多个第一熔断器部、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及多个第三熔断器部;一对外部电极,分别与上述2个以上的电极形成膜的电极头部相连接,上述2个以上的电极形成膜分别以如下方式层叠,使电极头部位于上述2个以上的电极形成膜的一侧和另一侧来交叉,使第一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相互重叠,并使第二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一分割电极相互重叠,上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一个外部电极与位于电极形成膜的一侧的电极头部相连接,上述一对外部电极中的另一个外部电极与位于电极形成膜的另一侧的电极头部相连接。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具有可最小化因操作熔断器部而发生的容量减少的优点,并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使熔断器部的配置位置错开,可防止在操作熔断器部来蒸发的情况下,因影响相邻的熔断器部而使熔断器部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并且,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按位置不同地配置与熔断器部相连接的段电极的面积,来维持安全性,并降低电极形成膜的电阻,从而可最小化施加负荷时的发热。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极形成膜的俯视图。图3为表示图2所示的电极形成膜的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表示图2所示的电极形成膜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及图6为分别表示图2所示的第一分割电极的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至图9为分别表示图2所示的多个分割电极和多个熔断器部的再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0为表示图2所示的电极形成膜的另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11为利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的薄膜电容器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及利用其的薄膜电容器的实施例。如图1及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10包括电介质膜11、电极头部12、第一公用电极13、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第二公用电极15、多个第二分割电极16、多个第一熔断器部17、多个第二熔断器部18及多个第三熔断器部19。电介质膜11整体支撑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10,电极头部12形成于电介质膜11的上部面。第一公用电极13以与电极头部12相连接的方式形成于电介质膜11的上部面,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分别以朝向第一方向X与第一公用电极13隔开且朝向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相互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11的上部面。第二公用电极15朝向第一方向X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11的上部面,多个第二分割电极16分别以朝向第一方向X与第二公用电极15隔开且朝向与第一方向X正交的第二方向Y相互隔开而形成于电介质膜11的上部面。多个第一熔断器部17分别形成于第一公用电极13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之间,来使通过电极头部12流动的电流向第一公用电极13和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流动,多个第二熔
断器部18分别形成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与第二公用电极15之间,来使在第一公用电极13流动的电流向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和第二公用电极15流动。多个第三熔断器部19分别形成于第二公用电极15与多个第二分割电极16之间,来使在多个第一分割电极14、14a流动的电流向第二公用电极15和多个第二分割电极16流动。以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电极形成膜10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介质膜11使用朝向第一方向X的长度小于朝向第二方向Y的长度的膜,材质使用选自聚丙烯(polypropylene)、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酯(PETP,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ester)、聚苯硫醚(PPS,polyphenylene sulfide)、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介质膜;电极头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一公用电极,以与电极头部相连接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一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二公用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二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之间,来使通过电极头部流动的电流向第一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之间,来使在第一公用电极流动的电流向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第二公用电极流动;多个第三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分割电极之间,来使在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的电流向第二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流动。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1 KR 10-2015-00454721.一种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电介质膜;电极头部,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一公用电极,以与电极头部相连接的方式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一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与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第二公用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朝向第一方向与第二公用电极隔开且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隔开而形成于上述电介质膜的上部面;多个第一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一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之间,来使通过电极头部流动的电流向第一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之间,来使在第一公用电极流动的电流向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第二公用电极流动;多个第三熔断器部,形成于上述第二公用电极与多个第二分割电极之间,来使在多个第一分割电极流动的电流向第二公用电极和多个第二分割电极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电介质膜使用朝向第一方向的长度小于朝向第二方向的长度的膜,上述第一方向为电介质膜的长度方向,上述第二方向为电介质膜的宽度方向,上述电介质膜的材质使用选自聚丙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聚酯、聚苯硫醚、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醚酰亚胺或聚碳酸酯中的一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极
\t头部的上部面以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隔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定位用标记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电极头部的上部面以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隔开的方式形成有多个“┠”形的定位用标记槽,上述电极头部由金属材质形成,并使得上述电极头部的厚度大于由相同的厚度形成的第一公用电极、第二公用电极、第一分割电极、第二分割电极、第一熔断器部、第二熔断器部及第三熔断器部的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公用电极和上述第二公用电极分别形成为一个以上,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公用电极的另一侧的末端分别由4至12个第一熔断器部与4至12个第一分割电极相连接,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的一侧的末端分别由4至12个第二熔断器部与4至12个第一分割电极相连接,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的另一侧的末端分别由4至12个第三熔断器部与4至12个第二分割电极相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一公用电极和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分别由金属材质形成,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的厚度分别与第一公用电极的厚度相同,或者,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的一侧和另一侧的厚度与第一公用电极的厚度相同,一个以上的上述第二公用电极的一侧与另一侧之间的中央部的厚度大于第一公用电极的厚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的表面积分别小于第一公用电极或第二公用电极的表面积,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的表面积由第一分割电极、第二分割电极、第一公用电极及第二公用电极的各个第一方向的长度与第二方向的长度之积来计算而
\t得。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由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和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形成,上述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和上述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分别朝向第二方向交替配置,上述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第二方向的长度与上述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第一方向长度大于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第一方向长度。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另一侧末端和上述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另一侧末端分别朝向第二方向整列成一列,并使得上述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和上述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相互错开。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中心和上述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朝向第一方向的中心相互一致,并使得上述2至12个第一长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和另一侧末端与上述2至12个第一短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和另一侧末端分别朝向第二方向相互错开。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的第一方向的长度和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的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由2至12个第二长轴分割电极和2至12个第二短轴分割电极形成,上述2至12个第二长轴分割电极和上述2至12个第二短轴分割电极分别朝向第二方向相互交替配置,上述第二长轴分割电
\t极的第二方向的长度与上述第二短轴分割电极的第二方向的长度相同,第二长轴分割电极的第一方向长度大于第二短轴分割电极的第一方向长度,第二长轴分割电极的另一侧末端和第二短轴分割电极的另一侧末端分别朝向第二方向整列成一列,并使得第二长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和第二短轴分割电极的一侧末端相互错开。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和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分别由多个菱形图案或多个圆形图案形成,上述多个菱形图案或上述多个圆形图案由两个以上的辅助熔断器部相连接。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多个第一分割电极、上述多个第二分割电极、上述多个第一熔断器部、上述多个第二熔断器部及上述多个第三熔断器部分别呈去除棱角的四角形状。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形成膜,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公用电极和上述第二公用电极分别形成为一个以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英宙李洙徽赵映俊
申请(专利权)人:三和电容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