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829448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13 15: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耐磨损性优异。以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30)和收纳有端子部(30)的连接器壳体部的连接器为对象。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25),其形成有固定部(27a),该固定部(27a)对形成于端子部(30)的被固定部(37)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第一壳体(25)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其与固定在任一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
技术介绍
例如,在日本特开2014-010949号公报中,作为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电连接装置,公开有如图1所示那样的电连接器。该电连接器具有:第一壳体30,其固定于基板侧并且在内部收纳有基板侧的凸型端子3、4;第二壳体40,其在内部保持有凹型端子10并且被固定于第一壳体30;以及第三壳体50。在该电连接器中,在第一至第三壳体30、40、50被组合在一起的状态下,凸型端子3、4与凹型端子10电连接。而且,在例如由外部因素等导致上述的电连接器振动的情况下,凹型端子10与第二壳体40及第三壳体50摩擦。这样,第二壳体40和第三壳体50的表面被凹型端子10磨削,产生磨损粉末。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1)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连接器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的连接器,所述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形成于所述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该第二壳体与固定在任一所述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在该结构中,由于形成于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被固定于第一壳体的固定部,因此,即使在例如由于外部因素等导致连接器振动的情况下,端子部也与第一壳体一体地振动。因此,根据该结构,防止端子部相对于第一壳体的振动,因此,能够防止由树脂等构成的第一壳体被由金属等构成的端子部磨削。因此,根据该结构,能够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2)优选为,在所述端子部上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固定部的凸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作为所述固定部的孔部,通过将所述凸部压入到所述孔部,由此所述端子部被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在该结构中,仅通过将形成于端子部的作为被固定部的凸部压入到形成于第一壳体的凹部中,就能够将端子部相对于第一壳体固定。即,根据该结构,能够以比较简易的形状,将端子部固定于第一壳体。(3)更优选为,在所述凸部上形成有从该凸部的表面向外侧鼓出的鼓出部,所述鼓出部在沿所述端子部的插拔方向的方向上鼓出,且其前端部与所述孔部抵接。在该结构中,能够适当地防止在连接器的插拔方向上产生的振动。(4)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的电连接装置具有:(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并借助所述端子部将第一连接对象与作为第二连接对象的基板电连接;主体侧触头,其与所述基板连接;以及主体侧壳体,其被固定于所述基板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耐磨损性优异的连接器和电连接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的立体图。图2中,(A)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图,(B)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仰视图。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与主体侧壳体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图。图4是示出主体侧凹型触头的形状的立体图。图5中,(A)是芯部壳体的立体图,(B)是端子部的立体图。图6是芯部壳体的纵剖视图,是同时示出固定于芯部壳体的端子部的图。图7是示出在插入有端子部的状态下的芯部壳体收纳于连接器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是省略连接器壳体的上侧部分进行表示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的组装工序的图,(A)是示出组合芯部壳体和端子部时的情形的图,(B)是示出将相互组合在一起的芯部壳体和端子部插入到连接器壳体内的情形的图。图9是用于说明连接器相对于主体侧壳体的嵌合动作的图,(A)是示出连接器被压入到最靠基板侧的状态的图,(B)是示出连接器相于主体侧壳体的嵌合结束的状态的图。图10是以与图3不同的面切断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被压入到最靠基板侧的状态的图。标号说明1:电连接装置;10:主体侧壳体;20:连接器;20a:连接器壳体部;21:连接器壳体(第二壳体);25:芯部壳体(第一壳体);27a:孔部(固定部);30:端子部;37:突出片(被固定部、凸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用于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本专利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连接器和具有该连接器的电连接装置。[结构]图1是示意性地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器20和具有该连接器20的电连接装置1的立体图。并且,图2中,(A)是从后侧观察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图,(B)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仰视图。并且,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装置1的纵剖视图,是示出连接器20与主体侧壳体10嵌合之前的状态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电连接装置1作为一例例如用于车载,电连接母线(省略图示)和从母线进行电源供给的设备(省略图示)的基板50。此外,在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将记作“前”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前侧或前方,将记作“后”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后侧或后方,将记作“右”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右侧,将记作“左”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左侧,将记作“上”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上侧或上方,将记作“下”的箭头所指示的方向称作下侧或下方。上下方向对应于连接器20的插拔方向。电连接装置1具有主体侧凸型触头2、主体侧壳体10、加强引板3、主体侧凹型触头4以及连接器20等。主体侧凸型触头2是形成为销状的导电性的部件,固定在母线上。由此,主体侧凸型触头2与母线相同电位。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主体侧凸型触头2的形状形成为销状,但不限于此,只要形成所谓的凸型,任何形状都可以。例如,可以弯折细长的片状的金属板而变成棒状等来形成主体侧凸型触头2。主体侧壳体10是形成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大致方筒状的树脂制的部件。从上方观察,主体侧壳体10形成为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状。具体而言,主体侧壳体10具有前壁部11、后壁部12、右壁部13以及左壁部14,它们一体地形成为大致方筒状。在主体侧壳体10的后壁部12的下侧部分形成有阶梯差部15,该阶梯差部15形成为从该下侧部分朝向后侧鼓出的阶梯差状。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的左右两侧形成有沿上下方向贯穿该主体侧壳体10的缝隙部16、16。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上形成有两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a、17b。具体而言,一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a是由将后壁部12和右壁部13之间的角部中的下侧部分以槽状切去而成的部分形成的。并且,另一个螺旋弹簧收纳部17b是由将后壁部12和左壁部14之间的角部中的下侧部分以槽状切去而成的部分形成的。在各螺旋弹簧收纳部17a、17b中以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方式配置有螺旋弹簧5a、5b。并且,在主体侧壳体10上形成有主体侧卡合爪18。具体而言,主体侧卡合爪18形成于后壁部12的左右中央部分的靠阶梯差部15的稍稍上方的位置。主体侧卡合爪18形成为从后壁部12朝向后方突出。该主体侧卡合爪18与后文详述的连接器壳体21的连接器侧卡合爪23卡合。加强引板3是通过弯折金属制的板状的部件的一部分而形成的。加强引板3设置为,在被插入并固定于主体侧壳体10的缝隙部16中的状态下,如上述那样弯折后的平坦状的弯折部3a面向下方。加强引板3被压入并固定于两个缝隙部16的每一个中。通过将如上述那样固定于主体侧壳体10的加强引板3的弯折部3a焊接在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形成于所述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该第二壳体与固定在任一所述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3.30 JP 2015-0690741.一种连接器,其具有电连接两个连接对象的端子部和收纳有该端子部的连接器壳体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壳体部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固定部,该固定部对形成于所述端子部的被固定部进行固定;以及第二壳体,在将所述第一壳体收纳于内部的状态下,该第二壳体与固定在任一所述连接对象上的主体侧壳体卡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端子部上形成有作为所述被固定部的凸部,在所述第一壳体上形成有作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堂悟田坂真司服部一孝尾崎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压着端子制造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