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771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8 03:48
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静模组和动模组,动模组的脱料板和动模型芯与静模组的静模板之间形成注射腔,在脱料板的下方设有顶出机构,第一次脱模由静模板与注射腔分离并将产品留在注射腔内,第二次脱模由顶出机构驱动脱料板将产品从动模型芯上顶出,第三次脱模由顶出机构将脱料板上的塑料件顶出,通过静模板、脱料板和二次顶出机构多次脱模将塑料件产品顶出注塑模具,不仅通过降低模具的零件在工作时的损耗,延长零件的工作寿命,特别是模具中的弹簧零件的工作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分解塑料件产品与模具之间的包紧力和摩擦力,能够防止脱模时塑料件产品被损坏,有效的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塑料加工领域,特别是一种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注塑模具是塑料件产品生产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成型模具,薄壁圆筒类产品在脱模时,通常采用顶杆加脱料板结构,这种结构开模行程有限,拉板易损坏,弹簧强度不宜调整,弹簧更换频率偏高,模具维修费用成本高,而且脱模困难,影响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的注塑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塑模具,其包括静模组100和动模组200,动模组200的脱料板210和动模型芯220与静模组100的静模板110之间形成注射腔500,在脱料板210的下方设有顶出机构300,第一次脱模由静模板110与注射腔500分离并将产品留在注射腔500内,第二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驱动脱料板210将产品从动模型芯220上顶出,第三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将脱料板210上的塑料件顶出。可选的,所述顶出机构300包括与脱料板210连接的一次顶出机构310和伸至注射腔500一侧的二次顶出机构320,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驱动一次顶升机构310和二次顶升机构320运动,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包括设有推动一次顶出机构310的解锁板331和推动解锁板331的解锁杆332,一次顶出机构310上升至预定距离后,解锁板331与一次顶出机构310错位并解除对一次顶出机构310的驱动力,然后二次顶出机构320随驱动机构330继续上升推动塑料件。可选的,所述驱动机构330包括顶板333和设置在顶板333下侧的顶板垫
板334,顶板垫板334上侧设有滑槽3340,解锁板331在顶板333和顶板垫板334之间与滑槽3340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解锁板331的一侧设有驱动解锁板331挤压解锁杆332的解锁弹簧3313,解锁弹簧3313为设置在解锁板331远离解锁杆332一侧的压簧。可选的,顶板333和顶板垫板334上均设有用于解锁杆332通过的解锁通孔和用于一次顶出机构310通过的错位通孔。可选的,所述解锁杆332包括与动模组200的动模垫板240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向端3321、与动模组200的下静模底板260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向端3322和连接于第一导向端3321与第二导向端3322之间的解锁部3323,解锁部3323为梯形的截面的圆台结构,解锁部3323的侧边与解锁板331接触推动解锁板331与一次顶出机构310之间错位。可选的,所述解锁板331上设有与解锁杆332配合的解锁孔3311,所述解锁板331上还设有与一次顶出机构310配合的错位孔3312,一次顶出机构310的一端顶在错位孔3312上缘的一侧;顶板333和顶板垫板334上均设有用于解锁杆332通过的解锁通孔,顶板333上设有用于一次顶出机构310通过的错位通孔,解锁杆332依次穿过顶板333的解锁通孔、解锁板331的解锁孔3311和顶板垫板334的解锁通孔;初始状态,解锁板331的错位孔3312与顶板333的错位通孔错位设置,一次顶出机构310穿过顶板333的错位通孔与解锁板331连接;顶出机构300上升过程中,解锁杆332带动解锁板331滑动使错位孔3312与顶板333的错位通孔对应,一次顶出机构310穿过错位孔3312解除与顶出机构300的联接。可选的,在解锁板331的一侧设置两个解锁弹簧3313,解锁弹簧3313的另一端通过螺钉安装在顶出机构300的顶板垫板334。可选的,所述脱料板210与动模组200的动模板230之间设有限位螺钉211,限位螺钉211在脱料板210上升至预定距离阻挡其继续向上运动。可选的,所述静模组100包括静模板110和设置在静模板110上侧的上静模底板120,设置在静模组100下侧的动模组200包括依次相邻设置的脱料板210、动模板230、动模垫板240、垫铁250、下静模底板260和设置在脱料板210下方的顶出机构300,静模板110与脱料板210之间形成第一分型面PL1,
在脱料板210与动模板230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面PL2;在动模垫板240和下静模底板260之间设有支撑块270,在顶出机构300的顶板333与动模垫板240之间设有复位弹簧280,多个垂直设置的动模型芯220垂直设置在注塑模具的中部,在注塑模具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一次顶出机构310和二次顶出机构320,两个一次顶出机构310从脱料板210的两端驱动脱料板210运动,顶出机构300的一个顶板垫板334同时驱动两个一次顶出机构310和多个二次顶出机构300运动。本技术的注塑模具通过静模板110、脱料板210和二次顶出机构320多次脱模将塑料件产品顶出注塑模具,不仅通过降低模具的零件在工作时的损耗,延长零件的工作寿命,特别是模具中的弹簧零件的工作寿命,降低维修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分解塑料件产品与模具之间的包紧力和摩擦力,能够防止脱模时塑料件产品被损坏,有效的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结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动模型芯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顶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解锁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解锁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顶板垫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注塑模具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至8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注塑模具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注塑模具的静模组100包括静模板110和设置在静模板110上侧的上静模底板120,设置在静模组100下侧的动模组200包括依次设置的脱料板210、动模板230、动模垫板240、垫铁250、下静模底板260和设置在脱料板210下方的顶出机构300,静模板110与脱料板210之间形
成第一分型面PL1,在脱料板210与动模板230之间形成第二分型面PL2。结合图3所示的具体结构,动模组200中设有动模型芯220,静模组100的静模板110与动模组200的脱料板210和动模型芯220之间形成注射腔500,第一次脱模由静模板110与注射腔500分离打开第一分型面PL1并将产品留在注射腔500内,第二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驱动脱料板210将产品从动模型芯220上顶出打开第二分型面PL2,第三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将脱料板210上的塑料件顶出。本技术的注塑装置通过对成型后的塑料产品多次进行脱模,可以通过降低模具的零件在工作时的损耗,延长零件的工作寿命,特别是模具中的弹簧零件的工作寿命,降低注塑模具的维修成本,而且还可以有效的分解塑料件产品与模具之间的包紧力和摩擦力,能够防止脱模时塑料件产品被损坏,有效的提高的产品的质量和成品率。结合图4所示的顶出机构300的具体结构,顶出机构300包括与脱料板210连接的一次顶出机构310和伸至注射腔500一侧的二次顶出机构320,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驱动一次顶升机构310和二次顶升机构320运动,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包括设有推动一次顶出机构310的解锁板331和在解锁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静模组(100)和动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动模组(200)的脱料板(210)和动模型芯(220)与静模组(100)的静模板(110)之间形成注射腔(500),在脱料板(210)的下方设有顶出机构(300),第一次脱模由静模板(110)与注射腔(500)分离并将产品留在注射腔(500)内,第二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驱动脱料板(210)将产品从动模型芯(220)上顶出,第三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将脱料板(210)上的塑料件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塑模具,包括静模组(100)和动模组(200),其特征在于:动模组(200)的脱料板(210)和动模型芯(220)与静模组(100)的静模板(110)之间形成注射腔(500),在脱料板(210)的下方设有顶出机构(300),第一次脱模由静模板(110)与注射腔(500)分离并将产品留在注射腔(500)内,第二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驱动脱料板(210)将产品从动模型芯(220)上顶出,第三次脱模由顶出机构(300)将脱料板(210)上的塑料件顶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出机构(300)包括与脱料板(210)连接的一次顶出机构(310)和伸至注射腔(500)一侧的二次顶出机构(320),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驱动一次顶升机构(310)和二次顶升机构(320)运动,顶出机构(300)的驱动机构(330)包括设有推动一次顶出机构(310)的解锁板(331)和推动解锁板(331)的解锁杆(332),一次顶出机构(310)上升至预定距离后,解锁板(331)与一次顶出机构(310)错位并解除对一次顶出机构(310)的驱动力,然后二次顶出机构(320)随驱动机构(330)继续上升推动塑料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30)包括顶板(333)和设置在顶板(333)下侧的顶板垫板(334),顶板垫板(334)上侧设有滑槽(3340),解锁板(331)在顶板(333)和顶板垫板(334)之间与滑槽(3340)滑动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板(331)的一侧设有驱动解锁板(331)挤压解锁杆(332)的解锁弹簧(3313),解锁弹簧(3313)为设置在解锁板(331)远离解锁杆(332)一侧的压簧。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板(333)和顶板垫板(334)上均设有用于解锁杆(332)通过的解锁通孔和用于一次顶出机构(310)通过的错位通孔。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解锁杆(332)包括与动模组(200)的动模垫板(240)固定连接的第一导向端(3321)、与动模组(200)的动模底板(260)固定连接的第二导向端(3322)和连接于第一导
\t向端(3321)与第二导向端(3322)之间的解锁部(3323),解锁部(3323)为梯形的截面的圆台结构,解锁部(3323)的侧边与解锁板(331)接触推动解锁板(331)与一次顶出机构(310)之间错位。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煦蒋志财代人杰温建军王永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