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3916 阅读:3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7 16: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其包括一固定座;设于固定座顶部的翻转驱动部,其具有翻转动力输出端;接料部,其连接于翻转动力输出端;以及,Z轴驱动部,其具有直线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输出端连接翻转驱动部。物料如光学镜片被上游设备输送入接料部,翻转驱动部带动接料部翻转,Z轴驱动部通过带动翻转驱动部沿着Z轴运动,使连接在翻转动力输出端的接料部沿Z轴直线运动,物料便被翻转取料机构输送至下游设备,以便下游设备继续作业,实现物料后续的检测及分选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翻转取料机构
技术介绍
于物料如光学镜片的生产过程中,经常需要利用光频率检测仪器对制作完成的光学镜片按照行业检测标准进行光频率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将完成检测的光学镜片进行至少合格品及不合格品的分选。目前,进行光学镜片光频率检测前,作业者通常用手或镊子将上游设备如光学镜片制造设备输送的光学镜片取出,再人工将其送入检测仪器的相应检测位,由检测仪器进行检测,完成检测后,作业者再用手或镊子将检测仪器中的光学镜片取出,按照检测结果人工进行光学镜片质量等级分选。由于光学镜片尺寸太小,人手或用镊子从光学镜片制造设备中取出光学镜片会比较困难,且增加了每一光学镜片之取出时间,取料效率较低,难以实现批量自动化取料,另外,镊子夹取光学镜片之取料方式,则容易由于用力不当在光学镜片上留下划痕,对光学镜片造成损伤。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提高取料效率,实现自动化取料,同时避免人工取料带来的交叉污染之取料机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将上游设备输送的物料如光学镜片自动取出,并输送至下游设备,从而解决手动从上游设备取出物料较为困难,效率较低,且还可能会造成交叉污染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其包括:一固定座;设于固定座顶部的翻转驱动部,其具有翻转动力输出端;接料部,连接于翻转动力输出端;以及,Z轴驱动部,具有直线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输出端连接翻转驱动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连接于固定座底部的X轴驱动部;Z轴驱动部连接于X轴驱动部上;X轴驱动部带动Z轴驱动部沿X轴往复运动。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翻转限位件;翻转限位件设于翻转动力输出端与接料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设于X轴驱动部的一侧。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调速件;第一调速件设置于翻转驱动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二调速件;第二调速件设置于Z轴驱动部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接料部包括:一接料摆臂、气管及一接料吸嘴;气管铺设于接料摆臂内部,并与接料吸嘴连通;接料摆臂的其中一端部连接接料吸嘴,另一端部连接于翻转动力输出端。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X轴驱动部包括:伺服电机、取料联轴器及滚珠丝杆模组;伺服电机的转轴连接于取料联轴器;取料联轴器枢接于滚珠丝杆模组;Z轴驱动部连接于滚珠丝杆模组上。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翻转驱动部为翻转气缸;Z轴驱动部为升降气缸。根据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上述翻转限位件为角度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可以获得包括以下技术效果:接料部将上游设备输送的物料如光学镜片取出,翻转驱动部带动接料部翻转,Z轴驱动部通过带动翻转驱动部沿着Z轴运动,使连接在翻转动力输出端的接料部沿Z轴直线运动,物料便被翻转取料机构输送至下游设备,以便下游设备继续作业,实现物料后续的检测及分选作业。翻转取料机构实现自动化取料作业,提高取料效率,避免人手造成交叉污染或镊子造成的物料损伤。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分选设备的一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中分选设备的另一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翻转取料机构的一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翻转取料机构的另一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送料传输机构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分料机构的一立体图;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分料机构的另一立体图;图8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出料机构的一立体图;图9为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出料机构的另一立体图。附图标记说明:1、翻转取料机构;2、第一送料传输部;3、第一送料治具;4、第二送料传输部;5、第二送料治具;6、第一分料机构;7、第一出料机构;8、第二出料机构;9、第二分料机构;10、第三出料机构;11、第四出料机构;12、触摸屏;13、气源开关;14、机架;15、第一检测仪安装位;16、第二检测仪安装位;101、固定座;102、翻转驱动部;103、接料部;104、Z轴驱动部;105、X轴驱动部;106、翻转限位件;107、第一传感器安装位;108、第二传感器安装位;109、第三传感器安装位;110、第四传感器;111、第一调速件;112、第二调速件;113、拖链座;114、异径直通;115、拖链;103a、接料摆臂;103b、接料吸嘴;105a、伺服电机;105b、取料联轴器;105c、滚珠丝杆模组;301、第一安装座;302、第一治具本体;303、第一安装孔位;501、第二安装座;502、第二治具本体;503、第二安装孔位;601、模组滑块座;602、摆动驱动部;603、第一Z轴直线驱动部;604、第二Z轴直线驱动部;605、第一分料部;606、第二分料部;607、第一调速部;608、第二调速部;605a、第一吸头固定杆;605b、第一真空吸头;606a、第二吸头固定杆;606b、第二真空吸头;609、X轴驱动电机;610、分料联轴器;611、滚珠螺杆模组;612、调节固定块;613、立柱;614、第一连接座;615、第二连接座;616、电缆固定位;617、弯头;618、插杆减径管;701、第一导引固定座;702、第二导引固定座;703、第一导轨;704、第二导轨;707、到位感应件;708、锁紧部件;709、第一承载盘;710、第二承载盘;711、第三承载盘;712、托盘;713、拉手。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技术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
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技术。也就是说,在本技术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关于本文中所使用之“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本技术为有关于一种翻转取料机构的设计,本翻转取料机构可应用于分选设备中。为使更于理解,以下实施方式将一并带入分选设备的说明,接着再进一步说明翻转取料机构于分选设备中的作用及其所带来的好处。图1及图2为本技术分选设备的立体图。如图所示,分选设备包括:机架14、设置于机架14上的翻转取料机构1、设置于机架14上并位于翻转取料机构1一侧的至少一送料传输机构、设置于机架14上并位于送料传输机构一侧的至少一分料机构、设置于机架14上并设于分料机构一侧的至少一出料机构,以及设于机架14上的气源开关13和触摸屏12。另外,在送料传输机构的另一侧,还设有检测仪安装位,用于安装相应检测仪器。翻转取料机构1用于取出上游物料制造设备如光学镜片制造设备送出的待分选物料如光学镜片,并传送至送料传输机构;送料传输机构作为翻转取料机构1的下游设备,用于输送待分选物料至检测仪器所在位置;分料机构作为送料传输机构的下游设备,用于将送料传输机构送至检测仪器所在位置的待分选物料放入检测仪器中,并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101);设于所述固定座(101)顶部的翻转驱动部(102),其具有翻转动力输出端;接料部(103),连接于所述翻转动力输出端;以及,Z轴驱动部(104),具有直线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输出端连接翻转驱动部(10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座(101);设于所述固定座(101)顶部的翻转驱动部(102),其具有翻转动力输出端;接料部(103),连接于所述翻转动力输出端;以及,Z轴驱动部(104),具有直线动力输出端,直线动力输出端连接翻转驱动部(10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固定座(101)底部的X轴驱动部(105);所述Z轴驱动部(104)连接于所述X轴驱动部(105)上;所述X轴驱动部(105)带动所述Z轴驱动部(104)沿X轴往复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翻转限位件(106);所述翻转限位件(106)设于所述翻转动力输出端与所述接料部(103)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第三传感器设于所述X轴驱动部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取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取料机构还包括:第一调速件(111);所述第一调速件(111)设置于所述翻转驱动部(102)上。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缑元林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德赛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