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80214 阅读:3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用于手外伤及手部复合伤术后康复锻炼。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个放在手臂内侧的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1,托板1手腕部用螺丝固定一个半环形不锈钢片3,钢片3上钻有5个小孔5,从孔中各引出一条弹簧6,弹簧6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环形指套7,指套7套在5个手指上,两条尼龙扣带2分别将托板1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可防止患手肌腱粘连及其他畸形。(*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手外伤多功能术后康复锻炼手支具。属于医疗保健
目前在医学临床上手外伤及手部复合伤(包括烧伤、整形)术后使用的支具多为石膏外固定或夹板固定。这种传统的固定装置在临床使用中暴露出许多缺点和不足,以致遗留手腕关节僵硬,指间关节挛缩,伸屈活动障碍等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外伤和手部复合伤(包括烧伤和整形)多功能康复锻炼手支具,该支具可防止手外伤和手部复合伤(包括烧伤、整形)术后并发的关节僵硬挛缩、肌腱粘连及其他手部畸形的发生,加强和促进手的功能锻炼及恢复。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本技术为一个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托板安放在前臂内侧上,托板可用聚乙烯模压制成,在托板的手腕部有一个半环形不锈钢片,根据伸肌腱损伤或屈肌腱损伤的不同可用螺丝将其固定于手背侧或手掌侧。该不锈钢片上钻有5个小孔,每个孔中各引出1条弹簧,弹簧的一端均固定在各自的不锈钢片小孔中,另一端各与一个环形尼龙扣指套相连接,5个指套分别套在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在托板的前臂靠近肘关节部及手腕部各有1条尼龙扣带,该扣带将托板固定在手腕部及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扣带可宽2.5~4cm。上述的塑料模压托板在前臂前端呈正常手功能休息位,前端端部位于手指蹼处,使各指处于悬空位利于康复被动、主动锻炼;托板后端呈半弧形,后端端部位于近肘关节部,用尼龙扣带环绕后,使前臂及手掌很舒适的固定。托板前端虎口部开大,使拇指和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形成对掌位。本支具左、右分开,不能同一使用。上述的塑料模压托板在手腕部有一1.5~2.5cm宽的半环形不锈钢片,该不锈钢片用螺丝、螺丝帽固定于托板上,不锈钢片宽2cm较好。当手部伸肌腱损伤时,将不锈钢片用螺丝、螺丝帽固定于手背侧,不锈钢片上的孔固定弹簧的一端,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尼龙扣指套上,把5个环形尼龙指套分别套入拇、食、中、环和小指上,使手指处于主动屈曲、被动伸直位。这样当主动屈曲手指时,弹簧拉开,手指放松时,靠弹簧的拉力又将手指拉回原来的位置。如果是手部屈肌腱损伤,就将不锈钢片用螺丝、螺丝帽固定于手掌侧,同样将尼龙指套分别套入各指,使手指处于主动伸直、被动屈曲位。同时将另一“T”字形不锈钢片的连杆用螺丝固定于手掌侧托板上,拇指指套另一端的弹簧固定在托板手掌小指侧。上述的指套供各患指伸入,与指套相连的弹簧,其作用是牵拉手指,活动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时使用,从而达到避免手关节僵直,挛缩,肌腱粘连,促使早日康复患手功能的目的。由上述结构可知,本技术具有使用方便、随身佩带、佩带舒适以及可以避免和防止患手关节僵直、挛缩、肌腱粘连、增强患手功能锻炼及恢复、帮助患手肌肉、肌腱、关节功能恢复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在患手伸肌腱损伤时佩带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在患手屈肌腱损伤时佩带的示意图。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有一个用聚乙烯模压制成的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1,托板1安放在前臂内侧上,托板1上有两条尼龙扣带2,位于手腕部的不锈钢片3及将不锈钢片3固定在托板上的螺丝、螺丝帽4,不锈钢片3上有5个小孔5,小孔直径可为2mm,5条弹簧6的一端分别固定在不锈钢片3上的5个孔5中,弹簧6可为不锈钢弹簧,弹簧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5个环形尼龙扣指套7上。图1是伸肌腱损伤时手支具放置的图形,使手指处于主动屈曲、被动伸直位。将患手及前臂放入托板1上,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手腕部被两条尼龙扣带2环绕扣紧,将不锈钢片3用螺丝、螺帽4固定在手背侧,五指分别套入各指套7中,即可进行伸、屈功能锻炼活动。图2是屈肌腱损伤时手支具放置的图形,使手指处于主动伸直、被动屈曲位。将患手及前臂放入托板1上,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手腕部分别被尼龙扣带2环绕扣紧,不锈钢片3用螺丝、螺丝帽4固定于手掌侧,五指分别套入各指套7中,此时拇指套连接的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托板1的手掌小指侧10处,将另一个呈“T”字形的不锈钢挡片8的连杆用螺丝固定在托板1的手掌心处,T字形不锈钢挡片8的头部放在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挡片8的作用是阻挡近节指骨过度屈曲。使其可进行伸、屈功能锻炼活动。T字形不锈钢挡片8的头部可为0.8cm宽、9cm长。上述的不锈钢弹簧6长度可为6cm。不锈钢片3和8也可用其它材料,如合金钢片、铝合金片、铜片等代替。托板1也可使用其它材料。权利要求1.一种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具为一个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1),托板(1)安放在前臂内侧上,在托板(1)的手腕部有一个半环形不锈钢片(3),不锈钢片(3)上钻有5个小孔(5),每个小孔各引出一条弹簧(6),弹簧(6)的一端均固定在各自的不锈钢片(3)的小孔(5)中,另一端各与一个环形尼龙扣指套(7)相连接,5个指套分别套在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在托板(1)的前臂靠近肘关节部及手腕部各有一条尼龙扣带(2),扣带(2)分别将托板(1)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所说的托板(1)在前臂前端呈正常手功能休息位,前端端部位于手指蹼处,托板(1)后端呈半弧形,后端端部位于近肘关节部,托板(1)前端虎口部开大,使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形成对掌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具,其特征在于当手部伸肌腱损伤时将所说的弧形不锈钢片(3)用螺丝及螺丝帽(4)固定在手背侧,把5个环形尼龙指套(7)分别套入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使手指处于主动屈曲、被动伸直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具,其特征在于当手部屈肌腱损伤时,将所说的不锈钢片(3)用螺丝及螺帽(4)固定在手掌侧,把5个环形尼龙指套(7)分别套入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此时拇指套连接的弹簧(6)的另一端固定在托板(1)的手掌小指侧(10)处,另一个是“T”字形的不锈钢挡片(8)的连杆用螺丝固定在托板(1)的手掌心处,T字形不锈钢挡片(8)的头部放在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具,其特征在于当所说的托板(1)用聚乙烯模压制成。5.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锈钢片(3)和T字形不锈钢挡片(8)可为合金钢片、铝合金片或铜片。6.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不锈钢片(3)宽为2cm,弹簧(6)长6cm,所说的挡片(8)的T字形头部宽0.8cm,长9cm。专利摘要本技术为一种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用于手外伤及手部复合伤术后康复锻炼。本技术为一个放在手臂内侧的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1,托板1手腕部用螺丝固定一个半环形不锈钢片3,钢片3上钻有5个小孔5,从孔中各引出一条弹簧6,弹簧6的另一端各连接一个环形指套7,指套7套在5个手指上,两条尼龙扣带2分别将托板1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舒适,可防止患手肌腱粘连及其他畸形。文档编号A63B21/02GK2296736SQ9721442公开日1998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1997年4月23日 优先权日1997年4月23日专利技术者徐建高, 李荫山, 苏传钧, 李广顺, 宋茂启 申请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功能手外伤锻炼支具,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支具为一个手功能休息位形状的托板(1),托板(1)安放在前臂内侧上,在托板(1)的手腕部有一个半环形不锈钢片(3),不锈钢片(3)上钻有5个小孔(5),每个小孔各引出一条弹簧(6),弹簧(6)的一端均固定在各自的不锈钢片(3)的小孔(5)中,另一端各与一个环形尼龙扣指套(7)相连接,5个指套分别套在拇指、食指、中指、环指和小指上,在托板(1)的前臂靠近肘关节部及手腕部各有一条尼龙扣带(2),扣带(2)分别将托板(1)固定在手腕部和前臂靠近肘关节部,所说的托板(1)在前臂前端呈正常手功能休息位,前端端部位于手指蹼处,托板(1)后端呈半弧形,后端端部位于近肘关节部,托板(1)前端虎口部开大,使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开,形成对掌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高李荫山苏传钧李广顺宋茂启
申请(专利权)人: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