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及散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84698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0-05 04:53
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及散热器,散热管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状体,两根管状体之间连通,两根管状体可上下排列,也可以采用其中一根管状体套装在另一根管状体的腔体内,通过两个连通的管状体,增加了供热介质在散热管内流通的时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易清洁,且有效增加散热管与供热介质热交换时间的增长,散热效率高,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的散热器,结构简单,供热效率高,且故障率低,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适用于辐射采暖散热器,具体的说,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及散热器
技术介绍
辐射采暖散热器广泛应用于居住环境的供暖,目前最广泛应用的辐射采暖散热器如图1所示,包括联箱管1、联箱管2和数量不等的立管3,其中每个立管的两端分别与两个联箱管连通,作为供热介质的高温液体(如高温热水)从联箱管1一端的供热液体介质入口4进入采暖散热器,流经立管3后从联箱管2一端的供热液体介质出口5流出散热器,高温的供热介质加热立管和联箱管后通过热辐射加热周围的空气,达到采暖的目的。从现有辐射采暖散热器的结构可以看出,立管长度受限于采暖散热器的安装空间通常较短,高温供热介质与立管的热交换时间短,因此现有采暖散热器的供暖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现有辐射采暖散热器通常靠近墙壁平面平行安装,由于两个联箱管与立管焊接连通的结构也导致散热器表面的灰尘不易清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目前散热管与供热介质热交换时间短、散热效率低、不易清洁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具有散热管与供热介质热交换时间增长、散热效率高、易清洁且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的优点。同时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包含上述散热管的散热器,具有供热效率高、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的优点。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散热管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状体,两根管状体之间相互连通。一种优化方案,所述散热管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之间通过连接体连通。另一种优化方案,所述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分别为两端封闭的管状体。再一种优化方案,所述连接体设置在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的一端,第一管状体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入口,第二管状体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出口。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散热管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第一管状体和第二管状体。再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第二管状体设置在第一管状体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管状体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第一部分的外径与第一管状体的内径相同,第二部分的外径小于第一管状体的内径。更进一步的优化方案,第二管状体第一部分的外端面与第一管状体一侧的端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管状体第二部分的外端面与第一管状体另一侧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一种优化方案,第一管状体的两端密封连接有管状体封头。另一种优化方案,散热管上设有供热介质入口和供热介质出口;供热介质出口设置在第一管状体与第二管状体第一部分的重合部,供热介质出口与第二管状体的腔体连通;供热介质入口设置在第二管状体第二部分外侧的第一管状体上,供热介质入口贯穿第一管状体一侧的管壁,与第一管状体与第二管状体第二部分之间的腔体连通。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散热器,包括上述技术方案其中之一所述的散热管。本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散热管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状体,两根管状体之间连通,两根管状体可上下排列,也可以采用其中一根管状体套装在另一根管状体的腔体内,通过两个连通的管状体,增加了供热介质在散热管内流通的时间,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且易清洁,且有效增加散热管与供热介质热交换时间的增长,散热效率高。采用本技术结构的散热器,结构简单,供热效率高,且故障率低,性能可靠,使用寿命长。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1是现有技术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2中散热管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联箱管,2-联箱管,3-立管,4-供热液体介质入口,5-供热液体介质出口,A-散热管,A1-第一管状体,A2-第二管状体,A21-第一部分;A22-第二部分;A3-连接体,A4-供热介质入口,A5-供热介质出口,A6-管状体封头,B-供水管,C-回水管。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所述散热管A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分别为两端封闭的管状体,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之间通过连接体A3连通,连接体A3设置在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的一端,第一管状体A1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入口A4,第二管状体A2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出口A5。如图3所示,采用本技术的散热管A组成散热器时,所述散热器包括多组平行设置的散热管A,散热管A的供热介质入口A4与供水管B连通,散热管A的供热介质出口A5与回水管C连通,本实施例中,供水管B、回水管C分别与散热管A通过搭接焊的方式焊接连通,供水管B内的介质通过散热管A一端的供热介质入口A4进入散热管A的第一管状体A1内部,沿第一管状体A1流向另一端,通过中空的连接体A3到达散热管A的第二管状体A2,经第二管状体A2的供热介质出口A5进入回水管C。通过两个连通的管状体,增加了供热介质在散热管内流通的时间,提升了热交换效率。实施例2,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所述散热管A包括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第一管状体A1的两端开口,呈管状,第二管状体A2包括第一部分A21和第二部分A22,第一部分A21的外径与第一管状体A1的内径相同,第二部分A22的外径小于第一管状体A1的内径,第二管状体A2套装在第一管状体A1的腔体内,且第二管状体A2第一部分A21的外端面与第一管状体A1一侧的端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管状体A2第二部分A22的外端面与第一管状体A1另一侧的端面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管状体A1的两端密封连接有管状体封头A6。散热管A上还设有供热介质入口A4和供热介质出口A5,供热介质出口A5设置在第一管状体A1与第二管状体A2第一部分A21的重合部,供热介质出口A5与第二管状体A2的腔体连通,供热介质入口A4设置在第二管状体A2第二部分A22外侧的第一管状体A21上,供热介质入口A4贯穿第一管状体A1一侧的管壁,与第一管状体A1与第二管状体A2第二部分A22之间的腔体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如果将本实施例中的供热介质入口A4和供热介质出口A5中的供热介质进出方向互换,即将A4作为供热介质出口,A5作为供热介质入口,也可以达到本专利技术中辐射散热采暖的目的。本实施例中散热管的制作方法为:选取一段金属管或塑料管作为第二管状体,第二管状体的长度小于第一管状体的长度,将金属管或塑料管的一端扩口形成第二管状体的第一部分,使扩口后的第二管状体的第一部分外径与第一管状体的内径相适应,将单端扩口的第二管状体插入到第一管状体内,使扩口端面与第一管状体齐平,将第一管状体两端用散热管封头密封,在第一管状体与扩口管的扩口重叠区域开孔,开口穿过两管紧密结合的管壁,到达单端扩口管的内部,作为供热介质出口,在第一管状体与单端扩口管的未扩口段套合的区域开口作为供热介质入口。当采用本技术的散热管组成散热器时,散热管的供热介质进、出孔,分别与供热的供水管与回水管通过搭接焊的方式焊接联通,供水管内的液体介质通过散热管的入口进入散热管的第一管状体内部,沿第一管状体流向右端到达散热管的第二管状体,经第二管状体的出口进入供热回水管。这样,通过两个连通的管状体,增加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散热管(A)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状体,两根管状体之间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散热管(A)包括两根平行设置的管状体,两根管状体之间相互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A)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之间通过连接体(A3)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分别为两端封闭的管状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A3)设置在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的一端,第一管状体(A1)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入口(A4),第二管状体(A2)的另一端设有供热介质出口(A5)。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管(A)包括套装在一起的第一管状体(A1)和第二管状体(A2)。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采暖散热器的平行式散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状体(A2)设置在第一管状体(A1)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管状体(A2)包括第一部分(A21)和第二部分(A22),第一部分(A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杰树贵明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沃亚森曼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