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74251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30 16:1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其辊系呈“T”型布置,包括沿轧辊中心线上下对称设置的一组工作辊、一组支承辊、三组背衬轴承辊和一组压下装置,工作辊由支撑辊支撑,三组背衬轴承辊依次布置在支撑辊远离工作辊一侧的圆弧面上,三个背衬轴承辊轴向均设有若干个背衬轴承且轴承错开布置,各辊间不会出现压痕,压下装置中的可调支撑块卡接在背衬轴承辊轴承间的轴上,轧制工作中辊系的结构稳定、刚性好,并可通过压下装置中的油缸、楔块及可调支撑块随时调节工作辊凸度,完成板形调节,轧制力及被轧钢材的变形抗力均直接作用在轧辊的辊面范围内,支撑辊不受弯矩,不产生弯曲变形,因此板材的轧制精度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冶金
,涉及一种钢板冷轧机,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的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四辊钢板冷轧机(如附图1所示),包括工作辊、支撑辊、压下油缸和机架,现有的六辊钢板冷轧机是传统四辊冷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增加了中间辊,无论是传统四辊钢板冷轧机还是现有的六辊钢板冷轧机,其辊系均呈“1”字形布置,对于四辊轧机来说,工作辊由支撑辊支撑,轧制力作用在支撑辊的两端轴颈上,力的作用点是在被轧板面宽度以外,与被轧板材的抗力形成一个弯矩,并作用在支撑辊上。对于六辊轧机来说,和四辊机一样,支撑辊均受弯矩(如附图2所示),目前该传统四、六辊钢板冷轧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据上所述,传统四、六辊钢板冷轧机的支撑辊均承受弯矩,在轧制时轧辊弯曲比较严重,支撑辊两端轴颈容易断裂,轴颈上的轴承也很容易损坏。这不仅增加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经常停产维修耽误生产而造成很大损失。2.在轧制时,由于支撑辊均承受弯矩而产生弯曲变形,该弯曲变形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板形不好),形成所谓的“凸度”及被轧钢板宽度方向厚度不均等现象。也有试者采用弯辊、抽辊、将轧辊预磨凸度等方法试图弥补该缺陷,但都无济于事。因此,要提高轧制产品的质量必须对轧制设备进行合理地和根本性的创新设计及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传统四、六辊钢板冷轧机主要存在的上述两个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辊系的布置及受力分布合理、轧制精度高、板形调节灵敏可靠,成本低、效果好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包括机架和设置于机架上的两组压下装置,所述的机架中心为轧辊中心线,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还包括由两个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六个背衬轴承辊组成的十辊系,所述的十辊系沿轧辊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均分为两组,在轧辊中心线的每一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一组工作辊、一组支承辊、三组背衬轴承辊和一组压下装置,所述的工作辊由支撑辊支撑,且工作辊与支撑辊的辊面相切,所述的三组背衬轴承辊分别为左背衬轴承辊、中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左背衬轴承辊、中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依次布置在支撑辊远离工作辊一侧的圆弧面上,并且分别与支撑辊的辊面相切,工作辊、支撑辊及中背衬轴承辊设置在轧辊中心线的中心垂直轴线上,左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关于中背衬轴承辊对称,左背衬轴承辊、中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的轴向均设有若干个背衬轴承,所述的压下装置卡接在背衬轴承辊轴承间的轴上。所述的压下装置包括由远及近依次设置的上楔块、下楔块和可调支撑块,上楔块与下楔块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油缸,上楔块和下楔块的相对面滑动贴合,所述的可调支撑块设置于下楔块的下方。所述的可调支撑块设置有若干个,若干块可调支撑块分别卡接在背衬轴承辊轴承间的轴上。所述的下楔块和若干可调支撑块之间设置有若干个楔块。所述的若干个楔块上分别对应连接有若干个油缸。所述的若干块可调支撑块安装在箱体内,通过箱体支撑。所述的箱体由导轨导向,导轨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左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上轴承的布置方法相同,中背衬轴承辊上轴承的布置与左背衬轴承辊及右背衬轴承辊上的轴承错开一定距离,中背衬轴承辊的轴承可以覆盖左背衬轴承辊和右背衬轴承辊两个轴承的间隔,轴承安装后最外两个轴承间的外廓尺寸与被轧钢板的宽度相等。所述的左背衬轴承辊、中背衬轴承辊及右背衬轴承辊上分别设置的轴承的数量相同。所述的上楔块与下楔块的斜楔角相同,且上楔块与下楔块的厚度较小的尖端相互朝向相反方向设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辊系结构(如附图3所示)呈“T”形布置,轧制工作中辊系结构稳定、刚性好、易于板形调节、不会因为背衬轴承辊的轴承间隔而对支撑辊2产生压痕。2)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的轧制力P是通过油缸、上楔块、下楔块、可调支撑块及背衬轴承辊的轴承直接作用于支承辊的辊面,被轧钢板抗力F也作用于支承辊的辊面,因此支承辊不承受任何弯矩,不会产生弯曲变形,传统采用的弯辊、抽辊及磨凸度辊等手段均可省去,而且板材的轧制精度更高。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四辊钢管冷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传统钢管冷轧机的辊系受力分布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的辊系受力分布图。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辊,2-支撑辊,3-左背衬轴承辊,4 –中背衬轴承辊,5-右背衬轴承辊,6-箱体,7-导轨,8-可调支撑块,9-楔块,10-下楔块,11-上楔块,12-油缸,13-油缸,14-机架。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附图1所示,传统四辊钢板冷轧机,包括工作辊1、支撑辊2、压下油缸和机架,现有的六辊钢板冷轧机是传统四辊冷轧机的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增加了中间辊,无论是传统四辊钢板冷轧机还是现有的六辊钢板冷轧机,其辊系均呈“1”字形布置,对于四辊轧机来说,工作辊由支撑辊支撑,轧制力作用在支撑辊的两端轴颈上,力的作用点是在被轧板面宽度以外,与被轧板材的抗力形成一个弯矩,并作用在支撑辊上。对于六辊轧机来说,和四辊机一样,支撑辊均受弯矩(如附图2所示),在轧制时轧辊弯曲比较严重,支撑辊两端轴颈容易断裂,轴颈上的轴承也很容易损坏。这不仅增加使用成本,而且由于经常停产维修耽误生产而造成很大损失。且在轧制时,由于支撑辊均承受弯矩而产生弯曲变形,该弯曲变形严重影响产品的质量(板形不好),形成所谓的“凸度”及被轧钢板宽度方向厚度不均等现象。也有试者采用弯辊、抽辊、将轧辊预磨凸度等方法试图弥补该缺陷,但都无济于事。因此,要提高轧制产品的质量必须对轧制设备进行合理地和根本性的创新设计及改造。针对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辊系的布置及受力分布合理、轧制精度高、板形调节灵敏可靠,成本低、效果好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如附图3所示,包括机架14和设置于机架上两组压下装置,所述的机架14中心为轧辊中心线,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还包括由两个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六个背衬轴承辊组成呈“T”型结构的十辊型,所述的十辊型沿轧辊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均分为两组,在轧辊中心线的每一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一组工作辊1、一组支承辊2、三组背衬轴承辊和一组压下装置,所述的工作辊1由支撑辊2支撑,且工作辊1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所述的三组背衬轴承辊分别为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依次布置在支撑辊2远离工作辊1一侧的圆弧面上,并且分别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工作辊1、支撑辊2及中背衬轴承辊4设置在轧辊中心线的中心垂直轴线上,左背衬轴承辊3和右背衬轴承辊5关于中背衬轴承辊4对称,背衬轴承辊是由轴和轴承组成,轴承通过隔套间隔安装在轴上,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的轴向均设有若干个背衬轴承,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及右背衬轴承辊5上分别设置的轴承的数量相同,其中左背衬轴承辊3和右背衬轴承辊5上轴承的布置方法相同,中背衬轴承辊4上轴承的布置与左背衬轴承辊3及右背衬轴承辊5上的轴承错开一定距离,中背衬轴承辊4的轴承可以覆盖左背衬轴承辊3和右背衬轴承辊5两个轴承的间隔,轴承安装后最外两个轴承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包括机架(14)和设置于机架上的两组压下装置,所述的机架(14)中心为轧辊中心线,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还包括由两个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六个背衬轴承辊组成的十辊系,所述的十辊系沿轧辊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均分为两组,在轧辊中心线的每一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一组工作辊(1)、一组支承辊(2)、三组背衬轴承辊和一组压下装置,所述的工作辊(1)由支撑辊(2)支撑,且工作辊(1)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所述的三组背衬轴承辊分别为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依次布置在支撑辊(2)远离工作辊(1)一侧的圆周面上,并且分别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工作辊(1)、支撑辊(2)及中背衬轴承辊(4)设置在轧辊中心线的中心垂直轴线上,左背衬轴承辊(3)和右背衬轴承辊(5)关于中背衬轴承辊(4)对称,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的轴向均设有若干个背衬轴承,所述的压下装置卡接在背衬轴承辊轴承间的轴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包括机架(14)和设置于机架上的两组压下装置,所述的机架(14)中心为轧辊中心线,其特征在于:这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还包括由两个工作辊、两个支承辊和六个背衬轴承辊组成的十辊系,所述的十辊系沿轧辊中心线上下两侧对称均分为两组,在轧辊中心线的每一侧由近至远依次设置一组工作辊(1)、一组支承辊(2)、三组背衬轴承辊和一组压下装置,所述的工作辊(1)由支撑辊(2)支撑,且工作辊(1)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所述的三组背衬轴承辊分别为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依次布置在支撑辊(2)远离工作辊(1)一侧的圆周面上,并且分别与支撑辊(2)的辊面相切,工作辊(1)、支撑辊(2)及中背衬轴承辊(4)设置在轧辊中心线的中心垂直轴线上,左背衬轴承辊(3)和右背衬轴承辊(5)关于中背衬轴承辊(4)对称,左背衬轴承辊(3)、中背衬轴承辊(4)和右背衬轴承辊(5)的轴向均设有若干个背衬轴承,所述的压下装置卡接在背衬轴承辊轴承间的轴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下装置包括由远及近依次设置的上楔块(11)、下楔块(10)和可调支撑块(8),上楔块(11)与下楔块(10)的尾端分别连接有油缸(13),上楔块(11)和下楔块(10)的相对面滑动贴合,所述的可调支撑块(8)设置于下楔块(10)的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十辊钢板冷轧机结构,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胜翔王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