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stem.ArgumentOutOfRangeException: 索引和长度必须引用该字符串内的位置。 参数名: length 在 System.String.Substring(Int32 startIndex, Int32 length) 在 zhuanliShow.Bind() 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技术_技高网

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1344474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20 10: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包括:(1)确定精炼软吹和吹氩时间;(2)控制钢水成份;(3)控制成品的微量元素和夹杂物;(4)控制浇铸的过热度;(5)浇铸过程中全程吹氩气,确保长水口吹氩、中间包吹氩、浸入式水口吹氩气正常;(6)连铸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确认:(7)采用末端电磁搅拌技术;(8)在二冷区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压下量控制在1.5mm/m。总压下量控制在5‑8mm;(9)在二冷末端实施重压下技术,压下量控制在3‑5mm/m。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不仅满足较厚的马氏体不锈钢的生产,而且解决了内部出现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缺陷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氏体不锈钢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


技术介绍

1、目前国内市场已有的马氏体不锈钢,最大厚度都不超过300mm,大部分在240mm以下。正常的情况下,要保证轧材探伤要求,轧制比必须在300mm以上才能得到内部质量过关的轧材。这样目前市场上不锈钢连铸坯只能轧制80mm以下的。

2、为了得到更厚的轧材,比如轧材厚度在100mm以上,同时轧材内部的质量要求也随之变高,比如:内部出现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缺陷。为提供较厚轧材,同时又满足内部不出现上述技术缺陷,需要一种同时满足内外兼有的生产方法。故,目前市场而言,能生产300mm以上的马氏体不锈钢成的方法为市场迫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

2、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3、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确定精炼软吹和吹氩时间:精炼软吹的时间为20分钟以上,吹氩的时间为60分钟以上,总镇静时间20分钟以上;只有钢水精炼质量过关,连铸才可能生产出合格的铸坯;

5、(2)控制钢水成份:采用4cr13,其成分的各含量见表1所示:

6、表1

7、

8、

9、钢水的成份决定了后期产品的性能,只有严格控制钢水成份才能达到生产合格铸坯的可能。后期的产品性能才能保证。尤其要严格控制钢水中s的含量,防止出现mns偏析;

10、(3)控制微量元素和夹杂物;其含量见表2所示:

11、表2

12、 元素 pb sn as sb bi w co nb 成份 0.41 0.45 0.6 0.025 0.003 13.2 0.25 0.15

13、钢水的纯净度直接会影响到铸坯的内部质量;

14、(4)控制浇铸的过热度:液相线温度为1470℃,回转台上的钢温度为1570℃,控制中间包的过热度为20℃-30℃;中间包温度为1490℃;

15、如果有条件的化中间包的过热度可以再低一点,控制在20°左右,必须严格控制中间包钢水的过热度,否则生产出来的铸坯特别容易出现中心疏松和缩孔。

16、(5)浇铸过程中全程吹氩气,具体为:长水口吹氩、中间包吹氩、浸入式水口吹氩气;

17、(6)连铸过程中关键参数的确认:

18、开浇前核查结晶器的锥度,结晶器的宽边锥度为1.22%,窄边的锥度为0.82%;

19、根据钢的高温特性,充分考虑二冷区的凝固收缩,确定最终的收缩辊缝。在活动段和未实施轻压下的区域,辊缝收缩按照0.4mm/m执行。

20、选用合理的保护渣,控制保护渣的碱度。

21、开浇后300s内拉速由0.2提升至目标拉速,目标拉速为0.6m/min;

22、结晶器的冷却水水流速度为5.8m/s;结晶器的冷却水温差为6℃;结晶器水流速度和冷却水温差的控制,直接决定了出结晶器以后坯壳的厚度和温度,影响到后面扇形段轻压下、重压下的力量的大小。这个水流速度和温差值非常的关键。

23、结晶器的液压振动为非正弦振动,a(振幅)=1.5+1.5*v,f(振频)=130-10*v,偏斜率20%;

24、二冷区采用弱冷模式,比水量为在0.25l/kg;

25、浸入式水口为两侧双出口型式,水口插入深度为100mm;

26、二冷冷却水表如下表3所示;

27、表3

28、

29、

30、二冷区喷嘴布置严格控制喷嘴覆盖的宽度范围,喷嘴角度设计的原则是每个区的喷嘴喷射的区域刚好能够到达坯壳的位置,这样能够放置角部过冷出现角部裂纹,还由就是避免角部和边部温度过低,导致后面轻压下、重压下实施困难。从4cr13的高温力学性能看,其高温变形抗力在950°之750°之间增加了3倍,因此在二冷区必须严格控制铸坯表面的温度。

31、(7)采用末端电磁搅拌技术;第一对电搅辊采用250a/5hz,第二对电搅辊采用300a/5hz,防止凝固末端出现偏析和疏松。合计计算布置末端电磁搅拌的的位置,才能有效的改善铸坯中心疏松问题;

32、(8)在二冷区采用动态轻压下技术压下量控制在1.5mm/m。总压下量控制在5-8mm;

33、(9)在二冷末端实施重压下技术,压下量控制在3-5mm/m。

34、为了进一步改善铸坯中心质量,在二冷末端实施重压下技术,压下量控制在3-5mm/m。轻压下、重压下总的压下量控制在12mm以上,才能有效的解决铸坯中心疏松和缩孔问题。

3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不仅满足较厚的马氏体不锈钢的生产,而且解决了内部出现中心疏松、中心偏析等缺陷的技术问题。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厚马氏体不锈钢的连铸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保卫何博王文学李积文马玉堂张奇史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