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37611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22 07:58
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涉及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包括髂骨钉和侧连接块,髂骨钉为长臂尾钉,侧连接块包括连杆和固定头,固定头设在连杆的一端,固定头上设有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连接棒插孔一侧的固定头上设有与连接棒插孔垂直相交的顶丝孔,顶丝孔内设有锁紧顶丝。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稳定,有效避免骨盆医源性二次变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用具
,详细讲是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稳定,避免骨盆二次变形的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骨以及其间的韧带连接构成的呈盆装的骨骼;髋骨由髂骨、坐骨及耻骨融合而成。骨盆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起到支持体重和缓冲从下肢或躯干传来的冲击和震动的作用,是人体中轴骨中最重要的关键骨结构,关系到人的卧位翻身、坐立、站立及行走的每个环节。目前,当骨盆后环损伤、骶骨骨折移位累及到腰椎-骶骨-髂骨骨盆(简称腰底盆)的结构稳定性时,人便失去了卧坐行的基本功能,在这些部位目前没有专用的内固定器械及植入物,偶尔得到也是东拼西凑的进口产品,不仅价格昂贵、使用繁琐、稳定性差,而且其主要用于脊柱疾病如肿瘤、结核或神经肌肉性脊柱侧弯,对于创伤导致的骨折脱位维持复位及固定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稳定,避免骨盆二次变形的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髂骨钉和侧连接块,髂骨钉为长臂尾钉,侧连接块包括连杆和固定头,固定头设在连杆的一端,固定头上设有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连接棒插孔一侧的固定头上设有与连接棒插孔垂直相交的顶丝孔,顶丝孔内设有锁紧顶丝。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髂骨钉的钉体直径7mm、长度85mm,所述的连接棒插孔内表面为粗糙面,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的结构为:中部为矩形孔,矩形孔两端为两个半圆形孔。本专利技术中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在连杆轴向上长度为8mm、在连杆径向上宽度为6mm。长圆形连接棒插孔的设计,可实现侧连接块绕连接棒10度的旋转调节角度,极大程度的方便术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骨骼二次受损。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侧连接块的连杆一端部设在髂骨钉的U型槽内,髂骨钉的U型槽上部内设有将连杆与髂骨钉紧固连接的顶丝。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髂骨钉为万向长臂尾钉。使用时,对连接棒的弯度形态要求低、不容易造成骨盆的二次变形、容易维持复位,特别适合于骨盆后环损伤、骶骨骨折移位的情况,将髂骨钉植入两侧的髂骨后柱内,通过复位器械与牵引装置达到复位,通过髂骨钉及侧连接块与连接棒固定达到维持复位的目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髂骨钉为长臂固定尾钉,适用于腰底盆损伤时腰椎或腰椎骨折脱位/间盘分离,将侧连接块与腰椎弓根钉通过连接棒连接,然后再通过侧连接块的连杆与同侧髂骨钉连接,用于维持腰椎骨盆的复位与僵硬度,为腰底盆融合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长臂尾钉为包括钉体和钉座,钉体上端设有钉座,钉座上部相对的设有连接臂,两个连接臂相对侧上设有安装螺纹,顶丝与安装螺纹相配合的安装在两个连接臂间。两个连接臂和钉座形成U型槽。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将髂骨钉植入髂骨内,将连接棒置入侧连接块固定头的连接棒插孔内,侧连接块的连杆插入髂骨钉的U型槽内,向远端撑开侧连接块进而带动移位的半侧骨盆向远侧移动,达到复位的作用,再用锁紧顶丝将连接棒与固定头锁紧、顶丝将连杆与髂骨钉锁紧,实现骨折部位的复位固定。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稳定,有效避免骨盆医源性二次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侧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髂骨钉的一种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连接棒插孔,2、固定头,3、连杆,4、钉座,5、钉体,6、锁紧顶丝,7、U型槽,8、连接臂,9、顶丝。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包括髂骨钉和侧连接块,髂骨钉为长臂尾钉,侧连接块包括连杆3和固定头2,固定头2设在连杆3的一端,固定头2上设有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1,连接棒插孔1的长轴与连杆轴线重合或平行。连接棒插孔1一侧的固定头上设有与连接棒插孔垂直相交的顶丝孔,顶丝孔内设有锁紧顶丝6。髂骨钉的钉体直径7mm、长度85mm,全螺纹设计螺纹深度增加,所述的连接棒插孔内表面为粗糙面,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1的结构为:中部为矩形孔,矩形孔两端为两个半圆形孔。本专利技术中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在连杆轴向上长度为8mm、在连杆径向上宽度为6mm;(即:矩形孔为长2mm、宽6mm,矩形孔两端的半圆形孔直径为6mm)。长圆形连接棒插孔的设计,可实现侧连接块绕连接棒10度的旋转调节角度,极大程度的方便术中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避免骨骼二次受损。所述的长臂尾钉为包括钉体5和钉座4,钉体5上端设有钉座4,钉座4上部相对的设有两个连接臂8,两个连接臂8相对侧上设有安装螺纹,顶丝9与安装螺纹相配合的安装在两个连接臂间;两个连接臂和钉座形成U型槽7。侧连接块的连杆一端部设在髂骨钉的U型槽内,髂骨钉的U型槽上部内设有将连杆与髂骨钉紧固连接的顶丝。所述的髂骨钉可以为万向长臂尾钉、也可以是长臂固定(单向)尾钉。万向长臂尾钉使用时,对连接棒的弯度形态要求低、不容易造成骨盆的二次变形、容易维持复位,特别适合于骨盆后环损伤、骶骨骨折移位的情况,将髂骨钉植入两侧的髂骨后柱内,通过复位器械与牵引装置达到复位,通过髂骨钉及侧连接块与连接棒固定达到维持复位的目的;连接棒可以经腰椎弓根钉与腰椎固定。长臂固定(单向)尾钉适用于腰底盆损伤时腰椎或腰椎骨折脱位/间盘分离,将侧连接块与腰椎弓根钉通过连接棒连接,然后再通过侧连接块的连杆与同侧髂骨钉连接,用于维持腰椎骨盆的复位与僵硬度,为腰底盆融合提供稳定的支撑结构。使用时,将髂骨钉植入髂骨内,将连接棒置入侧连接块固定头的连接棒插孔内,侧连接块的连杆插入髂骨钉的U型槽内,向远端撑开侧连接块进而带动移位的半侧骨盆向远侧移动,达到复位的作用,再用锁紧顶丝将连接棒与固定头锁紧、顶丝将连杆与髂骨钉锁紧,实现骨折部位的复位固定。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固定牢固、维持复位稳定,有效避免骨盆医源性二次变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髂骨钉和侧连接块,髂骨钉为长臂尾钉,侧连接块包括连杆和固定头,固定头设在连杆的一端,固定头上设有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连接棒插孔一侧的固定头上设有与连接棒插孔垂直相交的顶丝孔,顶丝孔内设有锁紧顶丝。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髂骨钉和侧连接块,髂骨钉为长臂尾钉,侧连接块包括连杆和固定头,固定头设在连杆的一端,固定头上设有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连接棒插孔一侧的固定头上设有与连接棒插孔垂直相交的顶丝孔,顶丝孔内设有锁紧顶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髂骨钉的钉体直径7mm、长度85mm,所述的连接棒插孔内表面为粗糙面,长圆形的连接棒插孔的结构为:中部为矩形孔,矩形孔两端为两个半圆形孔。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腰底盆损伤用复位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锡光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