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明辉专利>正文

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18248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1 14:2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包括操作杆部、撑件及至少两个调节臂,操作杆部的内端活套在撑件上并被撑件纵向限位,撑件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操作杆部上固设有调节座,调节座上设有铰接部,该铰接部靠近操作杆部内端靠外位置,调节臂的中部设有纵向的滑动部,前述撑开部分别活动的置于滑动部内,两个调节臂的外端均与前述铰接部铰接,两个调节臂的内端相互分离,且调节臂的内端具有连接位。使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对骨盆进行复位,对于患者而言,创口小,复位效果好,且有利于术后恢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手术辅助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
技术介绍
在交通事故、工程事故中,经常会遇到有人骨盆骨折需要进行手术,现有的骨盆手术均是将人体组织切开,露出骨盆进行复位操作,采用该方式无法作到微创手术,患者的创口大,出血量大,术后恢复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使用本专利技术可以方便的对骨盆骨折进行复位,对于患者而言,创口小,复位效果好,且有利于术后恢复。其技术方案如下: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包括操作杆部、撑件及至少两个调节臂,操作杆部的内端活套在撑件上并被撑件纵向限位,撑件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操作杆部上固设有调节座,调节座上设有铰接部,该铰接部靠近操作杆部内端靠外位置,调节臂的中部设有纵向的滑动部,前述撑开部分别活动的置于滑动部内,两个调节臂的外端均与前述铰接部铰接,两个调节臂的内端相互分离,且调节臂的内端具有连接位。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调节座与所述操作杆部之间设有调节螺纹,所述操作杆部的外端设有旋转操作部。所述调节臂的数量为二个、三个或四个,所述撑开部、铰接部的数量也与此相对应的为二个、三个或四个。所述撑件的中部设有旋转槽,所述操作杆部的内部具有端头,其周向尺寸大于所述操作杆部主体部分的直径,旋转槽的外侧具有颈部,端头被颈部纵向限位。所述颈部的内壁具有导向面,该导向面与所述操作杆部的外臂相配合。所述撑件包括撑体及盖体,撑体与盖体相扣合并在其间形成所述旋转槽。所述操作杆部包括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的端部活动连接,并在该连接处设有周向传力装置。所述周向传输装置为分别设于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的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啮合;或者,所述所述周向传输装置为柔性传力轴。在调节臂的内端设有活动的连接座,所述连接位为钉孔,设于该连接座上。所述滑动部为滑槽,所述撑开部为滑动件,滑动件与滑槽滑动配合。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1、在进行骨盆手术复位时,先在连接位通过固定钉从骨盆内侧将调节臂与骨盆固定,根据骨盆损伤情况可以选择所连接的骨折块,连接好之后,旋转操作杆部,调节座会相对于操作杆部移动,并通过撑件来调节两个调节臂内端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两个骨折块之间的距离,通过操作杆部的杠杆作用还可以对错位的骨折块进行撬拨,以使骨折块恢复到位。2、调节座与所述操作杆部之间设有调节螺纹,旋转操作杆部即可使其相对于调节座旋转,进而实现调节座轴向位移。3、所述调节臂的数量为二个,结构简单,调节臂也可为三个或四个,以适用于骨盆受伤严重的情况,能够从平面上对骨盆进行调节。4、操作杆部的端头卡于撑件的旋转槽内,由于颈部的限位作用,当操作杆部旋转时,操作杆部与撑件之间只有周向旋转位移,轴向被限位,以实现对撑件的提拉。5、所述颈部的内壁具有导向面,用于对操作杆部与撑件两者的位置进行导向,减少撑件受力后的歪斜,以平衡两个调节臂的位置与受力。6、所述撑件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撑体及盖体,在安装时,先将操作杆部的端头装入主旋转槽内,再将盖体盖上,以方便安装。7、所述操作杆部包括第一杆部及第二杆部,操作杆部为分段式结构,使用时可以减少干涉,使用更方便;另一方面,由于操作部位可以变化,可以变换着力位置,减少对患者骨盆的二次损伤。8、连接座活动设置于调节臂的内端,在将骨盆与调节臂连接时更方便操作,尤其是,在骨盆复位时方便骨盆回位。【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所述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的结构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所述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的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操作杆部,11、调节座,111、螺套,12、铰接部,13、旋转操作部,14、端头,17、第一杆部,18、第二杆部,20、撑件,21、撑体,211、撑开部,212、旋转槽,2121、颈部,21211、导向面,22、盖体,30、调节臂,31、滑动部,32、连接座,321、连接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所示,一种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包括操作杆部10、撑件20及至少两个调节臂30,操作杆部10的内端活套在撑件20上并被撑件20纵向限位,撑件20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211,操作杆部1上固设有调节座11,调节座11上设有铰接部12,该铰接部12靠近操作杆部10内端靠外位置,调节臂30的中部设有纵向的滑动部31,前述撑开部211分别活动的置于滑动部31内,两个调节臂30的外端均与前述铰接部12铰接,两个调节臂30的内端相互分离,且调节臂30的内端具有连接位321。所述调节座11中心设有螺套111,螺套111上设有内螺纹,在操作杆部10设有外螺纹,内螺纹与外螺纹相配合,所述操作杆部10的外端设有旋转操作部13,即手柄。在调节臂30的内端设有活动的连接座32,所述连接位321为钉孔,设于该连接座32上。所述滑动部31为滑槽,所述撑开部211为滑动件,滑动件与滑槽滑动配合。所述撑件20包括撑体21及盖体22,撑体21与盖体22相扣合并在其间形成所述旋转槽212;所述操作杆部10的内部具有端头14,其周向尺寸大于所述操作杆部10主体部分的直径,旋转槽212的外侧具有颈部2121,端头14被颈部2121纵向限位;所述颈部2121的内壁具有导向面21211,该导向面21211与所述操作杆部10的外臂相配合。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1、在进行骨盆手术复位时,先在连接位321通过固定钉从骨盆内侧将调节臂30与骨盆固定,根据骨盆损伤情况可以选择所连接的骨折块,连接好之后,旋转操作杆部10,调节座11会相对于操作杆部10移动,并通过撑件20来调节两个调节臂30内端之间的距离,进而调节两个骨折块之间的距离,通过操作杆部10的杠杆作用还可以对错位的骨折块进行撬拨,以使骨折块恢复到位。2、调节座11与所述操作杆部10之间设有调节螺纹,旋转操作杆部10即可使其相对于调节座11旋转,进而实现调节座11轴向位移。3、所述调节臂30的数量为二个,结构简单,调节臂30也可为三个或四个,以适用于骨盆受伤严重的情况,能够从平面上对骨盆进行调节。4、操作杆部10的端头14卡于撑件20的旋转槽212内,由于颈部2121的限位作用,当操作杆部10旋转时,操作杆部10与撑件20之间只有周向旋转位移,轴向被限位,以实现对撑件20的提拉。5、所述颈部2121的内壁具有导向面21211,用于对操作杆部10与撑件20两者的位置进行导向,减少撑件20受力后的歪斜,以平衡两个调节臂30的位置与受力。6、所述撑件20为分体式结构,其包括撑体21及盖体22,在安装时,先将操作杆部10的端头14装入主旋转槽212内,再将盖体22盖上,以方便安装。7、连接座32活动设置于调节臂30的内端,在将骨盆与调节臂30连接时更方便操作,尤其是,在骨盆复位时方便骨盆回位。实施例二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操作杆部10包括第一杆部17及第二杆部18,第一杆部17及第二杆部18的端部活动连接,并在该连接处设有周向传力装置。所述周向传输装置可以为分别设于第一杆部17及第二杆部18的锥形齿轮,两个锥形齿轮相啮合;也可以为柔性传力轴。本实施例所述操作杆部10包括第一杆部17及第二杆部18,操作杆部10为分段式结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骨盆骨折复位定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操作杆部、撑件及至少两个调节臂,操作杆部的内端活套在撑件上并被撑件纵向限位,撑件具有至少两个撑开部,操作杆部上固设有调节座,调节座上设有铰接部,该铰接部靠近操作杆部内端靠外位置,调节臂的中部设有纵向的滑动部,前述撑开部分别活动的置于滑动部内,两个调节臂的外端均与前述铰接部铰接,两个调节臂的内端相互分离,且调节臂的内端具有连接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明辉
申请(专利权)人:郑明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