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收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35 阅读:1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是通过前后分割地形成的前后输送构件28、34将收割的谷类株杆输送给脱粒部4的,其中,前输送构件28的送进终端与后输送构件34的送进始端上侧重合地设置,前输送构件28的驱动轴81的中间部贯通过后输送构件34。这种联合收割机能确保交接部的长度,从而能提高前后输送构件28、34的使用操作性,能提高谷类株杆传送性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合收割机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地收割谷类株杆并进行脱粒的联合收割机。过去,在5条收割或6条收割用的大型收割部中,因为收割部右侧与脱粒部的谷类株杆供给部的间距较长,所以用一根输送构件把右侧的收割谷类株杆供给脱粒部,这种情况下,因输送构件尺寸长所以有组装分解和维修作业麻烦的问题。虽然通过分割为前后输送构件使各个输送构件能容易地操作,但一旦在前后输送构件的联结部位使各个构件上下重合,则在修理下面的输送构件时,还必需将上面的输送构件分解,不能容易地提高下侧输送构件的维护或修理等的操作性;虽然通过提高处理的作业性,能容易地限制前后输送构件的联接部的重合,但又容易使谷类株杆交接性能下降。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是通过前后分割地形成的前后输送构件将收割的谷类株杆送给脱粒部的,其中,前输送构件的送进终端和后输送构件的送进始端上侧重合地设置,前输送构件的驱动轴的中间贯穿过后输送构件。由于使用前后输送构件的交接部上下重合、而且驱动轴设置在前输送构件的送进终端上的结构,因而能容易确保前后交接部的长度,能容易地提高前后输送构件的处理操作性和谷类株杆交接性能。而且,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中,前输送构件的驱动轴在前输送构件和后输送构件之间、上下分割地形成。由于使上述驱动轴上下分离,因而不用分解前输送构件就可以进行拆卸,能容易地提高下侧的后输送构件的保养或维修等操作性能。图1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图3是收收割部的侧视说明图。图4是收割部的俯视说明图。图5是收割部驱动系统图。-->图6是拉起变速部的说明图。图7是拉起箱的正视说明图。图8是拉起箱的剖面说明图。图9是下部输送链部的俯视图。图10是上部输送齿部的驱动说明图。图11是上部输送齿部的驱动说明图的局部放大图。图12是上部输送齿的俯视图。图13是上部输送齿的合并部的说明图。图14是辅助输送前后链部的侧视图。图15是辅助输送前后链部的俯视图。图16是脱粒深度电机安装部的侧视图。图17是脱粒深度电机安装部的正视图。图18是侧盖安装部的侧视图。图19是侧盖安装部的俯视图。以下,参照着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地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侧视图,图2是联合收割机的整体俯视图。图中的联合收割机是如下所述地构成;1是设有行走履带2的载重大梁;3是架设在上述载重大梁1上的机座;4是作为脱粒机的脱粒部,该脱粒机把输送链5张紧地架设在左侧并且内部装有操作体6和处理体7,8是设有割刀9及谷类株杆输送机构10等的收割部;11是收割液压油缸,该收割液压油缸通过收割支架12使收割部8升降;13是与排草链14的终端相临接的排草转刀;15是通过扬谷筒16将脱粒部4输出的谷粒运入的谷物槽缸;17是把上述槽缸15中的谷粒输送到机外的排出螺旋装置;18是设有驾驶操纵部19和驾驶座位20的驾驶室;21是设置在驾驶室18下面的发动机。上述各部分连续地收割谷类株杆并进行脱粒。又如图3、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8是6条切割用的,在这收割部8设置着6个拉起箱24,6个星形轮25及耙入带26、割刀9、右下部输送链27及右上部输送齿28、中央下部输送链29及中央上部输送齿30、左下部输送链31及左上部输送齿32、纵向输送链33、-->后上部输送齿34、辅助输送前链35及辅助输送后链36。使6条收割的谷类株杆合在一起交接给纵向输送链33后供给输送链5、以便进行脱粒处理。上述6个拉起箱24具有通过分草板22…使要被收割的但又未割下的谷类株杆竖立起来的拉起齿23。上述6个星形轮25及耙入带26是用于把被拉起的谷类株杆的根部耙入的。上述割刀9是用于切断耙入的谷类株杆的根部。上述右下部输送链27及右上部输送齿28用于把右侧2条收割谷类株杆向左斜后方输送。上述中央下部输送链29及中央上部输送齿30用于将中央2条收割的谷类株杆合并到后方的右下部输送链27及右上部输送齿28的送进中间位置近旁。上述左下部输送链31及左上部输送齿32用于把左侧2条收割的谷类珠杆合并到右下部输送链27及右上部输送齿28的送进终端位置近旁。上述纵向输送链33用于交接输送上述的合并到右下部输送链27的送进终端的6条收割的谷类株杆的根部侧。上述后上部输送齿34用于把上述合并到右上部输送齿28的送进终端的6条收割的谷类株杆的穗头侧输送给脱粒部4。上述辅助输送前链35和上述辅助输送后链36设置在上述纵向输送链33的送进终端部、以适当的姿势将收割的谷类株杆交接输送到输送链5上。而且,将拉起驱动管37直立设置在上述收割支架12上,在该拉起驱动管37上端部安装着拉起驱动箱38,通过该拉起驱动箱38、2条作为一组地给各拉起箱24传递驱动力,还在拉起驱动箱38上安装着拉起输送齿39,通过3根拉起输送齿39将2条为1组的6条拉起谷类株杆的穗头侧交接给后方的各齿28、30、32。如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联合收割机的收割部驱动系统的结构如下:将上述发动机21的驱动力传递给中间轴箱40的输入轴41,通过中间轴箱40将脱粒驱动力传递给脱粒部4的操作筒体6等各部,同时,从中间轴箱40将行进驱动力传递给驱动左右行走履带2,2的变速箱42。而且,把上述中间轴箱40输出的恒速驱动力和从变速箱42的车速同步驱动力传递给收割1轴43,通过收割2轴44使收割3轴45连接在上述收割1轴43上,通过拉起输入轴46将拉起轴47连接在上述收割3轴45上。而且,通过上述收割1轴43驱动上述辅助输送后链36,与此同时,通过上述收割2轴44驱动挂在右边2条的星形轮25、25上的耙入带-->26、26、右下部输送链27及右上部输送齿28、纵向输送链33、后上部输送齿34、辅助输送前链35。而且,使左右割刀输入轴48、48连接在收割3轴45上在分别驱动左右分割形成的左右割刀9、9的同时,通过上述拉起输入轴46驱动中间和左边的4条的星形轮25…及耙入带26…、中间和左边的输送链29、31及输送齿30、32。另外,通过上述拉起轴47驱动6条中的各个拉起齿部23…和3条拉起输送齿部39,借助上述中间轴箱40的恒速驱动力一边维持最低速度,一边通过变速箱42的车速同步驱动力、以与行进速度同步的速度驱动收割部8的各部。如图6所示,拉起变速部的构成如下:拉起变速箱49安装在上述拉起驱动管上37上,在拉起输入轴46上、在高速齿轮50和低速齿轮51之间配置标准齿轮52,经常地将高速变速齿轮53和低速变速齿轮54与各个齿轮50、51啮合,与标准齿轮52啮合的切换齿轮55上设有接合套爪56、57,在齿轮53、54上设有与各个爪56、57相接合的接合套爪58、59,而且,切换齿轮55滑动自如地轴支承在与拉起轴47相连接的拉起变速轴60上,使切换齿轮55滑动的拨叉61设在变速轴62上,拉起变速杆63与变速轴62相连接,因为按高速、标准和低速的顺序进行变速,所以同以前的把高速和标准之间作为低速的构造相比较能使变速操作性提高,又由于高速齿轮50及低速齿轮51的经常啮合,因而消除了由半啮合等所引起的强度不足,能防止齿轮50、51的破损;由于借助接合套爪56、57、58、59的接合使动力传递,因而能紧凑地形成箱体49。而且,如图7、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联合收割机的拉起箱中齿链65通过驱动链轮64等张紧地设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联合收割机,它是通过前后分割地形成的前后输送构件将收割的谷类株杆输送给脱粒部的,其特征在于:前输送构件的送进终端与后输送构件的送进始端上侧重合地设置,前输送构件的驱动轴中间贯通过后输送构件。

【技术特征摘要】
JP 1997-4-28 124853/971.联合收割机,它是通过前后分割地形成的前后输送构件将收割的谷类株杆输送给脱粒部的,其特征在于:前输送构件的送进终端与后输送构件的送进始端上侧重合地设置,前输送构件的驱动轴中间贯通过后输送构件。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前输送构件的驱动轴是在前输送构件和后输送构件之间、上下分割地形成的。3.联合收割机,其特征在于:设有交接输送构件,该交接输送构件是从收割部的终端输送构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稻垣晴三込山善和寺岛淳
申请(专利权)人:洋马农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