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惠芬专利>正文

高空安全着陆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2167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安全、实用、有效的高空自救着陆器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截面为槽形的圆环(1)绳索靠或绕在槽内,通过制动把手(2)组成的制动机构控制绳索的运动速度,实现安全从高空着陆,由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体积小,结构简单,存放、使用方便,只要人手一只均可由一根绳索安全着陆。是一种理想的救护防护器械或军事、体育的训练器械。(*该技术在199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能使人员从高空安全降落地面,或作为军事训练登山运动的救护防护器械。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层建筑大量出现,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何使活动在高层建筑中的人员安全快速到达地面逃离险区。各国的科技人员作了许多偿试,如袋式着陆器,是将一筒状布袋挂在高层建筑的窗口,人员钻入布袋中靠人体和布袋之间的磨擦产生阻力,减缓人体的降落速度,使人员安全着陆,此方法虽然能使多人从布袋中安全着陆,但是在紧急情况下如何挂好布袋,布袋的存放,成本高等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也有人设计了一种高空自控安全救生缓降器,其缺点是,一只装置只能供一人使用,装置所使用的绳索都绕在装置中,所以绳索的长度和绳径就受到限制,不能应用于更高的建筑,且成本高,结构复杂,有失控现象。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结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可靠并可实施多人沿一根绳索降落的器械。本技术的特点,其主要由截面为凹形槽的椭圆环(1),把手(2),制动器(3),铰链销(4),铰链孔(5),安全绳(6),挂钩(7),绳索(8),绳索球(9),其结构如说-->明书附图所示。绳索(8)在椭圆环(1)的槽内绕1-2圈,把手(2)由铰链销(4)插接在铰链孔(5)内,绳索(8)由制动器(3)和把手(2)压在圆环(1)的槽内,组成制动系统。安全绳(6)和挂钩(7)连接在一起,钩或套在圆环(1)上,绳索(8)在不用时绕成绳索球(9)或绕在其他物体上以减小其体积,也是为使用做好准备。绳索(8)的长度可根据所在高度而定,绳索两端都安有挂钩(7)。本技术的使用,按说明书附图所示把着陆器装好,先把绳索(8)一端的挂钩(7)钩来在一固定物体上如窗框、水管,再将绳索球抛向地面,人员即可手握把手(2)顺绳索(8)而下,下降速度根据手施加在把手上的力任意控制块、慢或停止。使用者可以双手握住一个把手只使用一个,也可同时握住两个把手。在紧急情况下,人员可直接将着陆器靠在绳索(8)上,用一个把手(2)压好,拴好安全绳、握紧把手(2)即可顺绳索(8)而下,其道理和人用手握住绳索(8)一样,但不必担心绳索(8)把手损伤。这样只要人手一只,或两人用一只均能顺绳索(8)安全着地。本技术所提供的高空着陆器,包括阻尼滑动器和绳索(8)两大部分,其中阻尼滑动器是截面有凹形槽的圆环或椭圆环(1),在圆环或椭圆环(1)上的回形槽中铰接着绳索(8)用把手压紧。为了增加阻尼效果,本技术在圆环或椭圆环(1)与把手(2)之间安装了一只与把手同轴铰接的流线形制动器(3)。-->为了增加高空降落的安全性,在本技术中把手(2)的数量可选一到两只,并分别安装在环的一侧或两侧。利用本技术进行高空作业,使用辅助制动装置便可保证在任意位置停止,该装置由卡件(10)和铰接在卡件(10)上的加力杆(12)组成,或者由卡件(10)和铰接在卡件(10)上的螺旋紧固件(11)组成。当然,也可选用其他公知技术来完成。本技术所使用的材料可以是铁制品,也可是铝制品,无特殊要求。绳索(8)其要求能承受200公斤拉力,均可使用。说明书附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1是本技术使用时状态示意图;说明书附图3是本技术带有制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4是本技术带有制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空安全着陆器,包括阻尼滑动器和绳索,其特征是阻尼滑动器是截面有凹槽的圆环或椭圆环,在圆环或椭圆环上的回形槽中铰接着,绳索压紧用把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空安全着陆器,包括阻尼滑动器和绳索,其特征是阻尼滑动器是截面有凹槽的圆环或椭圆环,在圆环或椭圆环上的回形槽中铰接着,绳索压紧用把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空安全着陆器,其特征是:在圆环或椭圆环与把手之间有一与把手同轴铰接的流线形的制动器。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惠芬姜明姜卫国
申请(专利权)人:朱惠芬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