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慎华兵专利>正文

高楼救生通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764 阅读:2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高楼救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它由多个通道段组成,每个通道段由四根主索(1)、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上载斗(5)、下载斗(6)、四根链条式吊索(7)、四个减速定滑轮(8)组成;主索(1)与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对应连接构成主框架结构,分上下两节;所述的上载斗(5)置于上架框(2)与中架框(3)之间,下载斗(6)置于中架框(3)与下架框(4)之间;所述的减速定滑轮(8)设置在主框架顶端上架框(2)四角的阻力环(18)处,四根链条式吊索(7)绕经减速定滑轮(8)对应连接上载斗(5)和下载斗(6);上载斗(5)和下载斗(6)底部均设有斗门(11),斗围(12)为柔性结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楼救生通道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层建筑紧急救生使用的安全预防设施,特别是一种可以用来实现密集人流紧急疏救的高楼救生通道。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建筑高层化、大型化的高速发展,各种安全隐患较多,这就要求做好高层建筑中人员疏散设施的准备。虽然目前的建筑在其设计时采取了一定的防范措施,但仍不足以有效应对突发的紧急事件。而现有的一些救生设施,如救生梯、救生索、救生滑道等多属单人或小型救生系统,这些装置每个运输行程仅可运输一个人,其输送效率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员密集的大型高层建筑的紧急救生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较高的输送效率,安全可靠的高楼救生通道。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高楼救生通道,它由多个通道段链接而成,每个通道段由四根主索、上架框、中架框、下架框、上载斗、下载斗、四根链条式吊索和四个减速定滑轮组成;主索与上、中、下架框对应连接构成主框架结构,分上下两节;所述的上载斗置于上、中架框之间,所述的下载斗置于中、下架框之间;所述的减速定滑轮设置在主框架顶端上架-->框四角的阻力环处,四根链条式吊索绕经减速定滑轮对应连接上、下两个载斗;两个载斗底部均设有斗门,斗围壁为柔性结构。在所述的主框架构外设有通道罩。所述的上载斗和下载斗均有载斗框、斗门、斗围组成;所述的斗门为双开门;所述的斗围为布或塑料的柔性结构;所述的双开斗门是两扇可向下开启、自动复位的弹簧门扇构成;在所述的载斗框上设计有用于锁合斗门的双锁杆机构。所述的减速定滑轮是由一根带齿轮可旋转的主轴、两个内嵌于上架框在齿轮的两侧将主轴固定的轴承、主轴两端连接的阻力减速机构组成。所述的阻力减速机构是一个在外部设计有多个垂直弧面的凹槽的轮体,在所述的凹槽内嵌插薄弹片,并使薄弹片与固定嵌置于上架框的阻力环呈咬合状;在每个弹片两侧各设有一个小弹簧将其固定于轮体上。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制造与装配,且其救生速度快、效率高,安全稳定。由于采用了各种柔性材料来制造主索、通道罩及斗围,因此可实现层叠置放,节省了不使用时的存放空间。本技术可广泛用于大型商用高层建筑作紧急救生的预防设施,也可用于娱乐场所,集紧急救生教育练习与极限运动于一体。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技术载斗的底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斗门的双锁杆机构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本技术减速定滑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本技术附图4的A-A面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主索1表面设计为高摩擦系数结构,用高抗拉强度及耐高温的纤维或轻合金材料织成,这样的材料可具系统承重、载斗定位及一定的摩擦减速功用;吊索7为链条式结构,用高强度轻合金制造,可承负大部分的载体重力;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和上载斗5、下载斗6的载斗框10均用轻合金或高强度的塑料制成。四根主索1与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框架的四个角对应连接成等长的两节,构成通道主支撑架构。中架框3、下架框4上面与主索1相接处及每节主索1上部的适当位置,均设计嵌套主索的缓冲弹簧19,缓冲载斗的撞击;中架框3、下架框4上,对称设计有四个带内置簧片的缓冲柱20,其与同面的缓冲弹簧19一起,使载斗降达卸载位时减速并停止,且具防止反弹、定位载斗的作用;同面还设计有与缓冲柱20不同侧的两组锁杆触柱21,用于触发载斗框10上的双锁杆机构13开启斗门11。通道罩9是用阻燃纺织料制成的通道框架外罩,其作用是给载体通道的视觉,镇定载体的恐惧心理,同时可防火或热伤害载体,亦可承担一定的重力。通道各架框间为索、布结构,因此通道可折叠存放。整个通道由多个通道段链接而成,为保障载体安全,对通道末端二至三段的参数作一些调整:增大摩擦与阻力、缩短段长度,将载体最终降速控制为约1米/秒,而载体降经每段所用时间不变,循环传降正常。-->如附图2中所示,上载斗5和下载斗6均有载斗框10、斗门11和斗围12组成。载斗框10四角各设计一个轨道孔22,用于主索1穿过定轨载斗,孔壁内置耐磨、耐高温的垫层23,在载斗传降过程中,孔壁与主索面的摩擦力可减缓落速;轨道孔靠内侧适当距离处,吊索7与载斗框10相接;框体上与缓冲柱20相对应的位置设计缓冲方孔24,孔壁内置垫层;载斗框10内侧壁与斗门11门沿接合面的适当位置,对称设计定位预锁扣25,其结构为连接弹簧的小直径半球面体,弹簧固定于壁孔内,半球面凸出壁外,当斗门弹回,预锁扣与门沿面半球面凹槽26咬合,起预固定斗门位置的作用;框体对应斗门11中缝线位置的两侧各设计双锁杆机构13。斗门11为双扇结构,向下方旋转开启,旋转轴设弹簧机构,开启后可自动回弹复位;与预锁扣25对应位共有四个半球面凹槽26;门扇与双锁杆机构13对应位设计锁杆插孔27。如附图3中所示,双锁杆机构13由带限位销28的锁杆29、复位弹簧30、连结杆31组成。当载斗降至卸载位时,架框上的锁杆触发柱组21将先插入连结杆31与载斗框壁之间隙,使锁杆29退出锁杆插孔27缩回到框体内,斗门11在载体重压下开启;同时限位销28退出限位槽32,锁杆触发组21另两构件此时将分别撞击两锁杆限位销28,锁杆29旋转,限位销28偏离限位槽32方向;卸载完毕,斗门11自动回弹并被预锁,这时门扇将压在使限位销28复位的杠杆柄上,并一直施予一定-->的压力,不论何时载斗升离卸载位——锁杆触发柱组21退出后,限位销28都将复位,锁杆29锁合斗门11。图4所示为安装于上架框的减速定滑轮机构剖视图。主结构是一根带齿轮14可旋转的主轴15,在齿轮14两侧由两个固定于上架框2的轴承16将主轴15固定;轴端连接有一个在外部设计有多个垂直弧面的凹槽151的轮体15’,于凹槽内嵌插具一定韧性、耐磨的凸字形薄弹片17,与内置上架框2内的内齿阻力环18呈咬合状;凹槽151尺寸与弹片17吻合,凹槽151底部留有供弹片17凸字形底座活动的空间,间隙填充润滑剂,每个弹片17两侧各有一适当系数的小弹簧33将其固定于轮体15’。主轴15未旋转时,弹片17与阻力环18咬合度最小,当主轴15旋转随着速度的增加,达某一定值时——也即系统设定正常降速,弹片17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将克服弹簧33的初始阻力,逐渐增大与内齿阻力环18的咬合深度,速度越大咬合度值越大,而弹片凸形底座则限定了其最大值。这样主轴15旋转时阻力环18会阻碍弹片17的运动,旋转速度越大时阻力也越大,使机构能自动调节阻力与转速,最终达到一个平衡,控制旋转或降落速度。载斗的减速阻力主要由本机构产生,因此设计时选择合适的材料、弹片尺寸数量及弹簧参数(初始弹力、弹性系数),便可控制承载不同重量时载斗的降速、载体降经每段所需的时间范围——各段相同。在使用时,本技术的载斗框10的四角套于主索1,以主索-->1为轨两载斗各自在主架构上下节作垂直传送,其传送有各自固定的行程距:受载位←→卸载位,分别为载斗行程的最高、最低位。两个载斗通过四根等长的吊索7对应连接,吊索绕经上架框减速定滑轮8,使两载斗作接力式对称传送。传送过程如下:两个载斗传送前均预置为初始位——上载斗5于受载位,下载斗6于卸载位;当载体进入上载斗5,由于负重载斗向下滑降,到达卸载位——释放载体,同时下载斗6由吊索牵引,升达受载位——接受载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楼救生通道,其特征在于它由多个通道段组成,每个通道段由四根主索(1)、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上载斗(5)、下载斗(6)、四根链条式吊索(7)、四个减速定滑轮(8)组成;主索(1)与上架框(2)、中架框(3)、下架框(4)对应连接构成主框架结构,分上下两节;所述的上载斗(5)置于上架框(2)与中架框(3)之间,下载斗(6)置于中架框(3)与下架框(4)之间;所述的减速定滑轮(8)设置在主框架顶端上架框(2)四角的阻力环(18)处,四根链条式吊索(7)绕经减速定滑轮(8)对应连接上载斗(5)和下载斗(6);上载斗(5)和下载斗(6)底部均设有斗门(11),斗围(12)为柔性结构。2、如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高楼救生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减速定滑轮(8)是由一根带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慎华兵
申请(专利权)人:慎华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