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光胜专利>正文

高层建筑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71738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用于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高层建筑救生器,其结构是:设有吊筐,吊筐的上下框架是金属材质,二者以钢丝绳(10)为棱边,所构成的侧面中,除上面是空面外,余侧面是金属网,或者,左右侧面及底面是金属网,后面是由铰接的上、下侧板(19)构成,余为空面。上框架的一侧有一根安全绳(15),两侧各设有一个挂钩。其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方便,平时可折叠成画匾作装饰用,火灾时打开则成自救的安全岛。(*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用于人员撤离火灾现场的高层建筑救生器。历来,人们很重视防火问题,专利技术了许多消防工具,例如灭火器、消防栓、消防车等。到目前为止,世界的消防高度一般在40米左右,这对于具有近百米乃至数百米高度的高层建筑来说,那将失去救火威力。加之高层建筑内的楼道、电梯间等等所形成的管道效应,一旦火灾发生,火势蔓延很快,来不及疏散的人员只有束手待毙。被大火形成的高温、毒气、缺氧、粉尘等所害。例如,1990年7月25日,美国纽约“乐士”俱乐部火灾中,仅尸体就达87具。所以,如何帮助生活、工作在高层建筑的人们,迅速脱离火灾现场,减少伤亡,就成了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具有“安全岛”功能的高层建筑救生器,一旦火灾发生,无路可走时,采用本救生器,就可使人们自救,迅速脱离现场,从而避免伤亡。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吊框,吊框的上下框架是金属材质,二者以钢丝绳为棱边。在所构成的侧面中,除上面是空面外,余侧面是金属网,或者,左右侧面及底面是金属网,后面是侧板,由铰接的上、下侧板构成,并且侧板的上、下端是分别与上、下框架铰接,余为空面。在上框架一侧设有一根安全绳,两侧各设有一个挂钩。在上述的下框架的背面(面向地面)上,可以有一个与之固连的防火装饰面板,以便吊框折叠后,平时当画匾用。在上述的上框架上,可以设有一个与之后侧边相铰接的护栅。此护栅的作用是:一-->是通过折形靠背使护栅立起后,可提高使用的高度(约提高50厘米),从而增加了保护作用和心里上的安全感。二是由其上的扣,扣紧下框架,形成一个不厚的整体,便于存放和搬运。上述的挂钩,其作用是,通过其上的叉脚和与叉脚端相连的吸盘,扒住窗户下部两角的屋内墙壁,使吊框悬挂于窗外。而安全绳的作用是,为遇险人员有可能下滑至安全地带提供方便。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具有“安全岛”的功能,可使人员迅速脱离火灾现场,悬挂于窗外或下滑至安全地带,以避免缺氧、毒气、粉尘和高温四把“刀子”的伤害,达到自救目的。二是平时可折叠成画匾作装饰用,这既方便了存放,又提高了使用价值,做到一物两用了。三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和可靠。总之,本技术集防火自救和装饰功能于一体,是住宅、旅店和办公楼人员生存的必备设施。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挂钩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防火装饰面板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由吊框、护栅1、挂钩和安全绳15组成。吊框上设有用强度较高的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制成的上、下框架,两框架以钢丝绳10为棱边。所构成的侧面有两种结构:一种是除上面是空面外,余为金属网;另一种是,左右侧面及底面是金属网(分别用较细、粗金属丝18、11编织而成),后面是具有防-->火功能的侧板,余为空面。此侧板由铰接的且尺寸相同的上、下侧板19构成(例如,宽均为40cm,长同窗户宽)。底面长可大于或等同窗户宽,底面宽可设计为50厘米。下框架设有2根横撑12。在上框架上,设有一个与之后侧边相铰接的护栅1,在此铰接部件活页3的上页后面,可以焊有一个折形靠背20(呈“”形状)。靠背20的竖立内侧边与上页外侧边对齐。在护栅1的上、下侧边中部各焊有一个扣2。在上框架两侧杆的端头上,各焊有一个耳环4,钢丝吊绳5与耳环4焊连(附图只画了一根钢丝吊绳5,以便附图简洁,左侧也有)。钢丝吊绳5下端与挂钩7的柄端的环6相连(焊连)。如图2所示,挂钩由挂钩7和吸盘8组成。挂钩7柄的右部弧形弯曲后按48~58°(即图中α角)分叉,形成2个位于同平面的叉脚21。叉架21平面与挂钩7柄的夹角是78~85°。这样的角度,才便于与叉脚21脚端环9相连的吸盘8扒住墙壁。为了保险起见,还可增设以钢丝绳相连的保险挂钩22,保险挂钩22与环9焊连。设有一根安全绳15,其上端与靠近墙面(附图的前面)的一个耳环4相连,其下端的绳结14略大于套在绳体上的安全圈17的直径。安全圈17上设有一根安全腰带13和2个脚踏16。安全腰带13端头有一个可钩住安全圈17的钩头。在吊框的下框架的背面,有一个与之固连的防火装饰面板23(见图3)。此面板上,可以绘上各种美术画或书法字体。本技术的使用说明内容24,可以书写在此面板上。下面结合附图简略说明一下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平时,本技术折叠成画匾挂于墙上使用。当发生火灾危及人生安全时,迅速将上述画匾取下,打开扣2和护栅1,接着将挂钩7上的吸盘8扒在窗户下边屋内两角后,则可以将吊框悬于窗外,吊框自动伸开。屋内一-->人先从窗户下到吊框内,将护栅1上的折形靠背20靠在框架外角的钢丝绳10上,护栅1竖起,其他人再进入吊框内,特别是住家尤为重要。为了提高保险系数,或防止吸盘8未扒紧墙壁,可将挂钩7上的保险挂钩22(长约2米)钩在暖气管或床桌脚等处,使吊框更稳地悬挂于窗外,承载遇险人员。如果有可能到达安全地带或消防人员能够救援的高度,则吊框中的一人先将安全绳15上的安全腰带13围住腰身,用腰带13上的钩头钩住安全圈17,再将脚套入脚踏16上,然后手握安全绳15缓缓而下,直至到达安全地带为止。吊框内其他人重复上述动作,以求避免伤亡达到自救目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层建筑救生器,设有吊框,其特征在于吊框的上、下框架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二者以钢丝绳(10)为棱边,所构成的侧面中,除上面是空面外,余侧面是金属网,或者,上面和前面(靠墙面)是空面,左右侧面及底面是金属网,后面是侧板,由铰接的上、下侧板(19)构成,并且侧板的上、下端,是分别与上、下框架铰接,在上框架一侧设有一根安全绳(15),两侧各设有一个挂钩。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层建筑救生器,设有吊框,其特征在于吊框的上、下框架是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二者以钢丝绳(10)为棱边,所构成的侧面中,除上面是空面外,余侧面是金属网,或者,上面和前面(靠墙面)是空面,左右侧面及底面是金属网,后面是侧板,由铰接的上、下侧板(19)构成,并且侧板的上、下端,是分别与上、下框架铰接,在上框架一侧设有一根安全绳(15),两侧各设有一个挂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在于下框架的背面(面向地面)上,有一个与之固连的防火装饰面板(2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救生器,其特征是在上框架上,设有一个与之后侧边相铰接的护栅(1),在此铰接部件活页(3)的上页后面,焊有一个折形靠背(20)(呈“”形状),在护栅(1)上、下侧边的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光胜
申请(专利权)人:柯光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