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柯光胜专利>正文

自行车驱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6235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自行车驱动机构,设有两根杠杆(2),位于车架同侧且穿过导向架(3)槽体,其支点(a处)、右端(b处)分别与拨钩(4)的柄端、车架上的叉形撑架(12)铰接,其中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端横过车架,踏板(1)装在杠杆(2)左端头上。拨钩(4)的钩头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5)接触。导向架(3)及两个与杠杆(2)动力臂接触的弹簧片(14)均固定在撑架(12)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省力、承载力大、适宜长途运输和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等优点。(*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行车领域,特别是一种自行车驱动机构。中国专利87201583公布了一种“自行车踏板式齿条驱动机构”,其由两组对称的踏板杠杆式齿条驱动装置组成,分别装在后轮轴的两侧,通过脚蹬踏板杠杆带动齿条驱动后轮转动。该机构存在的问题是一是结构不合理,部件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特别是主要部件——齿条尤为突出;二是不易保养和修理;三是不适应载重自行车。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驱动机构,该机构可使自行车载重力明显提高,同时骑行省力,车速也较快。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设有两根杠杆,位于车架同侧且其杆体穿过导向架的槽体,其杆体上的支点(a处)、右端(b处)分别与拨钩、车架上的叉形状撑架铰接,其杆体形状是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杆端横过车架,踏板位于两杆体的左端头上,拨钩的钩头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接触,导向架及与杠杆的动力臂接触的两个弹簧片均固定在撑架上。上述的杠杆中,其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即ac/ab=8~14,一般以比例值12为好。上述的齿轮传动装置,可以由一个棘轮和两对啮合齿轮组成。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脚踩踏板,使杠杆上的拨钩不断地拨动棘轮,从而牵动齿轮传动后轮运转,车就前进了。本技术的优点是其一,因采用了杠杆结构和杠杆省力的原理,故比现有自行车省力约4~6倍,车速也较快;其二,因后轮采用“Y”字形钢片代替钢丝,故承载力大,可达300公斤左右,特别适宜长途运输;其三,结构简单,坚固耐用;其四,容易安装,便于保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由踏板1、杠杆2、拨钩4及齿轮传动装置等组成。本技术设有两根杠杆2,位于车架(三角架)同侧,其杆体穿过导向架3的槽体,其杆体的右端(b处)、支点(a处)分别与车架上的叉形撑架12、拨钩4的柄端铰接,其杆体的形状是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杆端横过车架。两个踏板1,均与杠杆2左端的端头铰接。为了使骑者蹬踏舒适,杠杆左端头可以是弯角,倾角以45°为好,这样骑者可以是呈45°或平踏。杠杆2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即ac/ab=8~14,以比例值12为好。导向架3及两个弹簧片14均固定在撑架12上。前者起导向作用,以防止杠杆前后偏移,只让杠杆在槽内上、下运动。后者上端与杠杆动力臂接触,可使杠杆复位。拨钩4设有一个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5接触的钩头。上述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棘轮5与齿轮6、齿轮7与齿轮8、齿轮11与后轮9同轴,且齿轮6与齿轮7、齿轮8与齿轮11啮合。齿轮6和7的轴均与支撑件13相连,螺母紧固。齿轮11轴与撑架12右端以螺母紧固。支撑件13以螺母紧固或焊接方式固定在撑架12上。为了便于安装和维修,撑架12由两根撑杆及一个叉形内撑( )组成。撑杆左端、内撑弧顶分别与车架底部的横轴以螺母紧固、焊连。内撑两侧边分别与两根撑杆杆体以螺母紧固。整个撑架12的形状是叉形,即“ ”形状,同现有自行车的撑架。上述的后轮9的结构是设有八个“Y”字形钢片10,每个钢片10中,有两个端点与钢圈以螺母紧固或焊接,另一个端点与后轮9的有轴孔的钢板以螺母紧固或焊连。权利要求1.一种自行车驱动机构,有两根杠杆(2),踏板(1)与之左端头相连,其特征是在车架同侧且穿过导向架(3)槽体的两根杠杆(2),其支点(a处)、右端(b处)分别与拨钩(4)的柄端、车架上的叉形撑架(12)铰接,其形状是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端横过车架,拨钩(4)的钩头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5)接触,导向架(3)及两个与杠杆(2)动力臂接触的弹簧片(14)均固定在撑架(12)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其特征是杠杆(2)的动力臂与阻力臂之比,即ac/ab=8~1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在齿轮传动装置中,棘轮(5)与齿轮(6)、齿轮(7)与齿轮(8)、齿轮(11)与后轮(9)同轴,且齿轮(6)与齿轮(7)、齿轮(8)与齿轮(11)啮合,齿轮(6)、(7)轴均与撑架(12)上的支撑件(13)相连,齿轮(11)轴与撑架(12)右端以螺母固连。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其特征是后轮(9)中,具有八个“Y”字形钢片(10),每个钢片(10)中,有两个端点与钢圈以螺母紧固或焊接,另一个端点与后轮(9)的有轴孔的钢板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撑架(12)由两根撑杆及一个叉形内撑()组成,撑杆左端、内撑弧顶分别与车架底部横轴以螺母紧固、焊连,内撑边分别与两根撑杆杆体以螺母紧固。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ac/ab=12。专利摘要本技术是一种自行车驱动机构,设有两根杠杆(2),位于车架同侧且穿过导向架(3)槽体,其支点(a处)、右端(b处)分别与拨钩(4)的柄端、车架上的叉形撑架(12)铰接,其中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端横过车架,踏板(1)装在杠杆(2)左端头上。拨钩(4)的钩头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5)接触。导向架(3)及两个与杠杆(2)动力臂接触的弹簧片(14)均固定在撑架(12)上。本技术具有省力、承载力大、适宜长途运输和结构简单、坚固耐用等优点。文档编号B62M1/24GK2151938SQ93201140公开日1994年1月5日 申请日期1993年1月8日 优先权日1993年1月8日专利技术者柯光胜 申请人:柯光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行车驱动机构,有两根杠杆(2),踏板(1)与之左端头相连,其特征是在车架同侧且穿过导向架(3)槽体的两根杠杆(2),其支点(a处)、右端(b处)分别与拨钩(4)的柄端、车架上的叉形撑架(12)铰接,其形状是一根为直杆,另一根左端(c处)曲折,折端横过车架,拨钩(4)的钩头与齿轮传动装置中的棘轮(5)接触,导向架(3)及两个与杠杆(2)动力臂接触的弹簧片(14)均固定在撑架(12)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光胜
申请(专利权)人:柯光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