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矫正青少年患者轻度上颌后缩或上颌牵引术后维持用的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良伴上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颌面畸形,其可原发于正常患者但仍多继发于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由于该病畸形出现较早,多累及青少年患儿,导致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受损及面部外形不佳,对患儿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尽早矫正该畸形既有利于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恢复及面部外形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儿心理的正常发育。目前临床上对于青少年患者轻度的上颌后缩畸形多由正畸科采取外置式面弓上颌牵引治疗,其利用外置式面弓形成额颏支抗,通过牙牵承式固定装置将牵引力作用于上颌牙列从而实现上颌前移,但其对牙槽骨的作用大于上颌骨整体,因此容易造成牙槽过度生长、上颌骨逆时针旋转而无法达到上颌骨整体平行前移的目的。与此同时,外置式面弓对患儿日常生活仍有影响,同时对额颏形成压迫,患儿易出现不适感,导致佩戴依从性降低。而对于青少年中重度的上颌后缩畸形则往往需要外科手术辅助治疗完成上颌骨的前移及术后维持。由于青少年患儿面部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传统的正颌外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9),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设置在颌骨(10)上,在所述颌骨(10)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别通过橡皮筋(11)连接;所述的支抗式牵引器(9)包括带孔固定端(1)和牵引臂(2),所述带孔固定端(1)与所述牵引臂(2)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带孔固定端(1)包括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其中所述第一孔(5)和所述第二孔(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所述第三孔(7)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9),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设置在颌骨(10)上,在所述颌骨(10)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别通过橡皮筋(11)连接;所述的支抗式牵引器(9)包括带孔固定端(1)和牵引臂(2),所述带孔固定端(1)与所述牵引臂(2)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带孔固定端(1)包括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其中所述第一孔(5)和所述第二孔(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所述第三孔(7)为备用孔,所述第一孔(5)与第二孔(6)之间、第二孔(6)与第三孔(7)之间存在第一连接部(8),所述带孔固定端(1)上还具有第二连接部(2);所述牵引臂(2)包括挂钩圆柱体(4)和圆柱连接部(3),其中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海洲,赵振民,刘磊,张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