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708575 阅读:2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5 0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所述支抗式牵引器设置在颌骨上,在所述颌骨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分别通过橡皮筋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主要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矫正青少年患者轻度上颌后缩或上颌牵引术后维持用的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
技术介绍
面中部骨骼发育不良伴上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颌面畸形,其可原发于正常患者但仍多继发于先天性唇腭裂患者,由于该病畸形出现较早,多累及青少年患儿,导致患者的口颌系统功能受损及面部外形不佳,对患儿的心理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尽早矫正该畸形既有利于患者口颌系统功能的恢复及面部外形的改善,同时也有利于促进患儿心理的正常发育。目前临床上对于青少年患者轻度的上颌后缩畸形多由正畸科采取外置式面弓上颌牵引治疗,其利用外置式面弓形成额颏支抗,通过牙牵承式固定装置将牵引力作用于上颌牙列从而实现上颌前移,但其对牙槽骨的作用大于上颌骨整体,因此容易造成牙槽过度生长、上颌骨逆时针旋转而无法达到上颌骨整体平行前移的目的。与此同时,外置式面弓对患儿日常生活仍有影响,同时对额颏形成压迫,患儿易出现不适感,导致佩戴依从性降低。而对于青少年中重度的上颌后缩畸形则往往需要外科手术辅助治疗完成上颌骨的前移及术后维持。由于青少年患儿面部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因此传统的正颌外科手术无法适用。目前临床上多通过牵引成骨技术(包括缝牵引成骨及截骨牵引成骨)来矫正青少年患儿上颌后所畸形,缓慢完成上颌牵引前移并形成新骨,同时牵引过程中完成一定量的过度矫正来代偿术后骨骼生长,最后经过几个月的固定维持完成治疗。在整个治疗过程,最终效果好坏的关键往往在于牵引术后维持及如何防止复发。然而,传统的牵引装置由于笨重的外观且易
于磕碰脱落等缺点,无法长期佩戴用于术后维持。技术专利(CN204600634U)公开了一种上颌骨骨承力牵引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支架上设置有横杆,横杆两侧对称有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上各连接有一牵引钩,牵引钩包括固定钩和设置在固定钩两端的牵引臂。然而,该技术专利也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如固定模式是依靠外固定支架以颅骨为支抗,牵引装置为外置式,因此存在佩戴不适感,笨重的外观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学习,依从性稍差等缺点。另外,青少年患者中重度上颌后缩的牵引治疗,其无法长期佩戴用于术后长期维持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所述支抗式牵引器设置在颌骨上,在所述颌骨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分别通过橡皮筋连接;所述的支抗式牵引器包括带孔固定端和牵引臂,所述带孔固定端与所述牵引臂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带孔固定端包括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其中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所述第三孔为备用孔,所述第一孔与第二孔之间、第二孔与第三孔之间存在第一连接部,所述带孔固定端上还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牵引臂包括挂钩圆柱体和圆柱连接部,其中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分别通过橡皮筋连接各自的挂钩圆柱体,从而实现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的连接;所述支抗式牵引器为钛合金材料无焊接一体式铸造而成;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的圆心形成轴线Y,所述第二连接部可与轴线Y由外向内成一定角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的宽度。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的直径相同。进一步地,所述角度在0度到90度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圆柱体和所述圆柱连接部之间形成可容纳橡皮筋的容纳空间。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为容纳槽。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1)本装置具有手术置入方便,局部创伤小,能够通过上下颌骨互为支抗来实现上颌骨牵引前移以及牵引术后效果维持;2)该牵引器设计外观符合局部颌骨形态,更有利于贴合固定;3)本装置制作工艺采用钛合金材料无焊接三维一体式铸造,具有体积小、稳固性高、组织相容性好等特点;4)本牵引器完全为口内式,具有安装位置隐蔽、易清洁、对周围口腔粘膜无明显压迫刺激、可自行调节、患者依从性及耐受性较好等优点,对患者外观及日常生活影响小;5)本牵引器上具有备用孔,在正常使用孔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可代替使用;6)第二连接部与轴线Y成一定角度,从而可以更好调节牵引器的贴合位置,实现人体工程学的最优化。7)首次采用口内上下颌颌骨间的骨支抗模式,成功避免了传统外装置将外固定支抗引入口内所带来的弊端,从而有利于长期佩戴,大大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专利技术而了解。附图说明图1是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用于颌骨时的示意图。图2是支抗式牵引器9的主视图。图中:1、带孔固定端;2、牵引臂;3、圆柱连接部;4、挂钩圆柱体;5、第一孔;6、第二孔;7、第三孔;8、第一连接部;9、支抗式牵引器;10、颌骨;11、橡皮筋;12、第二连接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中该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其具体结构、特点进行详细的说明如下:如图1-2所示,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该牵引装置是用于口内上下颌颌骨间的骨支抗,该牵引装置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9,在使用过程中,在颌骨10的两侧分别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两个支抗式牵引器通过使用橡皮筋11勾住各自牵引臂2上的挂钩圆柱体4从而实现两个支抗式牵引器的连接。另外,左侧的两个牵引器和右侧的两个牵引器相对于X轴对称。另外,支抗式牵引器为钛合金材料无焊接一体式铸造而成。支抗式牵引器则包括带孔固定端1和牵引臂2,带孔固定端与所述牵引臂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带孔固定端上有三个孔,分别有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其中第一孔5和第二孔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而第三孔则为备用孔,在第一孔或第二孔其中某一孔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第三孔可以作为备用。优选地,三个孔的直径相同。此外,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的圆心形成轴线Y。带孔固定端1还具有第一连接部8和第二连接部11,第一连接部为在第一孔和第二孔、第二孔和第三孔之间的过渡部分,第一连接部8的宽度大于第二连接部11的宽度。另外,第二连接部与轴线Y由外向内成一定角度。优选地,
该角度可在0度和90度之间。这种角度设置可以是牵引器的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学,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颌骨情况进行微度的调整,从而实现牵引器和颌骨的最大程度贴合。牵引臂上还设置有圆柱连接部3,其中圆柱连接部3和挂钩圆柱体4之间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该空间用于容纳橡皮筋。优选地,该空间可为容纳槽。工作步骤:第一步:通过患者头颅三维CT影像确定牵引器固定位置,固定位置一般位于双侧上颌骨颧牙槽嵴处及双侧下颌骨尖牙下方牙槽骨,同时牵引臂经粘膜穿出位于口腔内,上颌位于靠近上颌第一磨牙颊侧,下颌位于靠近尖牙牙龈处。第二步:按照术前设计切开暴露拟固定部位骨面,适当调整位置后,通过自攻螺钉固定牵引装置,完成手术。第三步:经过4-8周牵引器固位稳定后,开始通过牵引臂上牵引钩挂橡皮圈来实现颌间牵引。患者可自行操作,通过橡皮圈数量来调节牵引力大小。整个治疗过程可同时辅助正畸治疗。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和附图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本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一些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9),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设置在颌骨(10)上,在所述颌骨(10)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别通过橡皮筋(11)连接;所述的支抗式牵引器(9)包括带孔固定端(1)和牵引臂(2),所述带孔固定端(1)与所述牵引臂(2)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带孔固定端(1)包括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其中所述第一孔(5)和所述第二孔(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所述第三孔(7)为备用孔,所述第一孔(5)与第二孔(6)之间、第二孔(6)与第三孔(7)之间存在第一连接部(8),所述带孔固定端(1)上还具有第二连接部(2);所述牵引臂(2)包括挂钩圆柱体(4)和圆柱连接部(3),其中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别通过橡皮筋(11)连接各自的挂钩圆柱体(4),从而实现同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的连接;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为钛合金材料无焊接一体式铸造而成;所述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的圆心形成轴线Y,所述第二连接部(12)可与轴线Y由外向内成一定角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内颌间骨牵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支抗式牵引器(9),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设置在颌骨(10)上,在所述颌骨(10)的两侧分别具有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左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与右侧的两个支抗式牵引器(9)关于X轴对称,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别通过橡皮筋(11)连接;所述的支抗式牵引器(9)包括带孔固定端(1)和牵引臂(2),所述带孔固定端(1)与所述牵引臂(2)组成平面呈L形的一体结构,所述带孔固定端(1)包括第一孔(5)、第二孔(6)和第三孔(7),其中所述第一孔(5)和所述第二孔(6)通过自攻螺钉固定于颌骨上形成骨支抗,所述第三孔(7)为备用孔,所述第一孔(5)与第二孔(6)之间、第二孔(6)与第三孔(7)之间存在第一连接部(8),所述带孔固定端(1)上还具有第二连接部(2);所述牵引臂(2)包括挂钩圆柱体(4)和圆柱连接部(3),其中两侧的两个所述支抗式牵引器(9)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海洲赵振民刘磊张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