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1238819 阅读:2 留言:0更新日期:2024-05-09 23:51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本技术的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包括可吸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一侧设有与颅骨连接的定位结构,所述固定板的一面设有皮肤组织提拉结构,所述固定板任意一面设有用于使其弯折变形的塑形槽。优点: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在满足受力均匀、受力方向可调、抓紧深度均匀的前提下进行眉部下垂软组织的快速固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1、眉部下垂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额部除皱术、小切口提眉术、内窥镜下提眉术和眉上切口眉提升术等,但都存在一定不足。除皱类手术切口较长,手术创伤较大,存在面神经损伤风险,术后恢复较慢,且存在术后局部麻木和表情不自然、切口瘢痕和瘢痕性秃发等问题;眉上切口眉提升术手术创伤相对较小,但术后眉上缘易遗留较长切口瘢痕,后期可能需要纹绣遮盖;眉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可以弱化降眉肌肉的肌力,获得一定程度的眉部提升效果,但效果有限,难以对抗重力作用,对于皮肤衰老松弛不能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且维持时间较短,需定期重复注射治疗。

2、目前,最新的技术是可吸收锯齿悬吊提升术;但可吸收锯齿线在手术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诸如:因为锯齿线固定位置无法定量,固定时需不停调整双侧对称性;行针层次过浅会形成条状痕迹;提升力不均匀等问题。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感染、局部组织瘀青、线头外露、局部凹凸不平、锯齿线滑脱、面神经损伤和双侧明显不对称等。

3、因此,继续研发一种能够满足快速固定、受力均匀、受力方向可调、抓紧深度均匀的需求的固定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有效的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2、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包括可吸收的固定板,上述固定板一侧设有与颅骨连接的定位结构,上述固定板的一面设有皮肤组织提拉结构,上述固定板任意一面设有用于使其弯折变形的塑形槽。

4、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5、进一步,上述固定板包括腰圆型或椭圆形的主面板,上述主面板的一侧设有突出的定位板,上述定位板的面积小于上述主面板的面积,上述皮肤组织提拉结构设置于上述主面板的一面,上述定位结构设置于上述定位板处。

6、进一步,上述固定板为左旋聚乳酸制成的板体。

7、进一步,上述定位结构包括定位孔和调节孔,上述定位孔和调节孔间隔分布在上述固定板的一侧,上述定位孔为圆孔,上述调节孔为向上述固定板两侧延伸的腰圆孔,上述定位孔和调节孔分别用于穿设与颅骨连接的可吸收螺钉。

8、进一步,上述定位结构包括两个定位柱,两个上述定位柱间隔分布在上述固定板的一侧,并与上述固定板垂直,且上述定位柱为圆筒状柱体,上述定位柱远离上述固定板的一端周围间隔设有卡合结构,上述定位柱用于与颅骨上的预钻孔插接,并通过上述卡合结构与预钻孔挤压卡合。

9、进一步,上述皮肤组织提拉结构包括多个挂齿,多个上述挂齿间隔分布,上述挂齿均朝向上述固定板的一侧弯折倾斜。

10、进一步,多个上述挂齿沿着上述固定板的两端延伸方向间隔排成至少一排。

11、进一步,多个上述挂齿排成两排,且两排中相邻三个上述挂齿分布在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处。

12、进一步,上述塑形槽设有至少一条。

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在满足受力均匀、受力方向可调、抓紧深度均匀的前提下进行眉部下垂软组织的快速固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吸收的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一侧设有与颅骨连接的定位结构(11),所述固定板(1)的一面设有皮肤组织提拉结构(12),所述固定板(1)任意一面设有用于使其弯折变形的塑形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1)包括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所述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所述定位孔(111)为圆孔,所述调节孔(112)为向所述固定板(1)两侧延伸的腰圆孔,所述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分别用于穿设与颅骨连接的可吸收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1)包括两个定位柱(113),两个所述定位柱(113)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板(1)垂直,且所述定位柱(113)为圆筒状柱体,所述定位柱(113)远离所述固定板(1)的一端周围间隔设有设有卡合结构(1131),所述定位柱(113)用于与颅骨上的预钻孔插接,并通过所述卡合结构(1131)与预钻孔挤压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包括腰圆型或椭圆形的主面板(14),所述主面板(14)的一侧设有突出的定位板(15),所述定位板(15)的面积小于所述主面板(14)的面积,所述皮肤组织提拉结构(12)设置于所述主面板(14)的一面,所述定位结构(11)设置于所述定位板(15)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1)为左旋聚乳酸制成的板体。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皮肤组织提拉结构(12)包括多个挂齿(121),多个所述挂齿(121)间隔分布,所述挂齿(121)均朝向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弯折倾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挂齿(121)沿着所述固定板(1)的两端延伸方向间隔排成至少一排。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挂齿(121)排成两排,且两排中相邻三个所述挂齿(121)分布在同一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塑形槽(13)设有至少一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吸收的固定板(1),所述固定板(1)一侧设有与颅骨连接的定位结构(11),所述固定板(1)的一面设有皮肤组织提拉结构(12),所述固定板(1)任意一面设有用于使其弯折变形的塑形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1)包括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所述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所述定位孔(111)为圆孔,所述调节孔(112)为向所述固定板(1)两侧延伸的腰圆孔,所述定位孔(111)和调节孔(112)分别用于穿设与颅骨连接的可吸收螺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提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结构(11)包括两个定位柱(113),两个所述定位柱(113)间隔分布在所述固定板(1)的一侧,并与所述固定板(1)垂直,且所述定位柱(113)为圆筒状柱体,所述定位柱(113)远离所述固定板(1)的一端周围间隔设有设有卡合结构(1131),所述定位柱(113)用于与颅骨上的预钻孔插接,并通过所述卡合结构(1131)与预钻孔挤压卡合。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眉部下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太玲毛睿于璐李梓菲李无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