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702952 阅读: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11 21: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多个第一料筒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且通过支撑壁支撑,多个第一料筒通过连接料筒依次连通形成进料通道,第一料筒内设有第一螺旋机构,第一螺旋机构中部设有抽汽通道,每个排汽装置通过一个抽汽口与一个第一料筒连通,第二料筒设置在第一料筒下方,第二料筒内设有第二螺旋机构。通过上述优化设计的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结构设计合理,一方面污泥焚烧产生的高温尾气对进料筒进行预热,使得污泥在进料过程中实现预热,另一方面,多个排汽装置通过螺旋机构中部的抽汽通道对污泥在进料中蒸发的水汽进行多级抽汽,从而使得污泥在燃烧前脱水更加彻底,从而提高污泥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产物,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和霉菌等,若不加后续的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因此,经常要对污泥进行浓缩和脱水处理,但经过此处理后的污泥含水率通常在70%以上,还需对污泥进行进一步地干燥处理。经干燥的污泥中通常仍含有水汽,因此干燥后的污泥大多进行填埋处理,而无法进行其他回收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包括:处理炉、进料装置、排渣装置、多个排汽装置;处理炉内设有处理腔室,所述处理腔室内设有多个支撑壁,所述处理腔室侧壁设有进气口、尾气出口、第一进料口、多个抽汽口,所述处理腔室底部设有排渣口,每个排汽装置与一个抽汽口连通;进料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料筒、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多个第一料筒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且通过支撑壁支撑,相邻两个第一料筒之间设有连接料筒,多个第一料筒通过连接料筒依次连通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炉(1)、进料装置、排渣装置、多个排汽装置(3);处理炉(1)内设有处理腔室,所述处理腔室内设有多个支撑壁(11),所述处理腔室侧壁设有进气口、尾气出口、第一进料口、多个抽汽口,所述处理腔室底部设有排渣口,每个排汽装置(3)与一个抽汽口连通;进料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料筒(21)、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多个第一料筒(21)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且通过支撑壁(11)支撑,相邻两个第一料筒(21)之间设有连接料筒,多个第一料筒(21)通过连接料筒依次连通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每个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处理型污泥焚烧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炉(1)、进料装置、排渣装置、多个排汽装置(3);处理炉(1)内设有处理腔室,所述处理腔室内设有多个支撑壁(11),所述处理腔室侧壁设有进气口、尾气出口、第一进料口、多个抽汽口,所述处理腔室底部设有排渣口,每个排汽装置(3)与一个抽汽口连通;进料装置包括多个第一料筒(21)、多个第一驱动机构,多个第一料筒(21)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且通过支撑壁(11)支撑,相邻两个第一料筒(21)之间设有连接料筒,多个第一料筒(21)通过连接料筒依次连通形成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进料口和第一出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所述第一进料口连通,每个第一料筒(21)内均设有与其同轴设置的第一螺旋机构(22),第一螺旋机构(22)中部设有沿第一螺旋机构(22)轴向贯穿的抽汽通道,所述抽汽通道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料通道和一个抽汽口连通,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一螺旋机构(22)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螺旋机构(22)旋转;排渣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第二料筒(41)、至少一个第二驱动机构,第二料筒(41)水平设置在所述处理腔室内,第二料筒(41)位于第一料筒(21)下方,第二料筒(41)顶部设有第三进料口且第二料筒(41)端部设有第二出料口,所述第三进料口位于所述第一出料口下方,所述第二出料口与所述排渣口连通,第二料筒(41)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启仁曹文波明永刚舒志强魏凌敏唐武才李文龙何加良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未名鼎和环保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