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除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88447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9 02:36
新型高效除雾装置,属于化工设备技术领域,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为进气口,筒体的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均设有冲水系统;所述除雾器的叶片形状为折形板结构,且折形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有效提高除去小液滴的能力,降低除雾器压降,提高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可达99%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化工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高效除雾器
技术介绍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的一个重要设备。经脱硫吸收塔处理后的烟气夹带了大量的浆体液滴,特别是随着当今吸收塔烟气流速的不断提高,烟气携带液滴量将加剧,形成粒径为10~60微米的“雾”,“雾”不仅含有水分,它还溶有硫酸、硫酸盐、SO2等。如果不除去这些液滴,这些浆体会沉积在吸收塔下游侧风机、热交换器及烟道表面,形成石膏垢,玷污和严重腐蚀设备,对烟气再加热器还会影响换热。如果采用湿排工艺,则会造成烟囱“降雨”,实际就是把SO2排放到大气中,污染电厂周边环境。因此,湿法脱硫工艺上对吸收设备提出除雾的要求,被净化的气体在离开吸收塔之前要除雾。除雾器的性能不仅直接影响吸收塔内烟气流速的确定,而且影响湿法FGD系统的可靠性。传统除雾器容易出现堵塞问题,每隔一段时间就要彻底清洗一次叶片,传统除雾器每次堵塞都会造成除雾效率严重下降,含“雾”烟气排放不仅容易造成下“石膏雨”污染厂区环境,甚至造成整个车间的停车运行,不仅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因此,有必要提高除雾器的除雾效率及除去小液滴的能力,降低除雾器压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提高除雾效率及除去小液滴的能力,且降低压降的新型高效除雾器。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新型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为进气口,筒体的顶部为出气口,所述筒体内部设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均设有冲水系统;所述除雾器的叶片形状为折形板结构,且折形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设置。所述除雾器采用两级布置,第一级除雾器的叶片间距为30~50mm;第二级除雾器的叶片间距为25~30mm。所述除雾器的通道数为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效果为:1、将除雾器的叶片采用折形板结构,其折形板的连接处采用圆角设计,与采用尖角相比,可大大降低其捕集的液滴出现二次带水和发生堵塞的可能性;2、本装置采用两级布置,第一级除雾器为主要工作单元,第二级除雾器要求可尽可能提高对小液滴的脱除能力,因此将第一级除雾器叶片间距为30~50mm;第二级除雾器的叶片间距为25~30mm;3、加入冲洗系统,定时清洗除雾器叶片,使除雾器的叶片保持干净的同时,也可使叶片保持湿润状态,更有利于提高除雾器的除雾效果。4、本技术结构简单,除雾效率高,可达99%以上。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除雾器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的新型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1,筒体1的底部为进气口2,筒体1的顶部为出气口3,筒体1内部设有除雾器4,除雾器的通道数为2,除雾器4的上、下均设有冲水系统5;除雾器4的叶片6形状为折形板结构,且折形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设置。除雾器采用两级布置,第一级除雾器41的叶片6间距为30~50mm;第二级除雾器42的叶片6间距为25~30mm。其工作过程为:含雾滴烟气通过进气口首先经过第一级除雾器41,大部分雾气被除去,含有小液滴的烟气继续向上,经过第二级除雾器42后,叶片间距减少,进一步除去烟气中的小液滴,除雾效率高。而且加入的冲水系统5,可定时清洗除雾器叶片,使除雾器的叶片保持干净的同时,也可使叶片保持湿润状态,更有利于提高除雾器的除雾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为进气口,筒体的顶部为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均设有冲水系统;所述除雾器的叶片形状为折形板结构,且折形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高效除雾装置,包括筒体,筒体的底部为进气口,筒体的顶部为出气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部设有除雾器,所述除雾器的上、下均设有冲水系统;所述除雾器的叶片形状为折形板结构,且折形板的连接处为圆角设置。2.如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云朋林培坤杨友张桂梅时利杰赵国昌马卫东水向阳刘高锋许哲宁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晋开化工投资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