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686735 阅读:1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8 23: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包含接头、滴管、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滴管通过管道与接头相连,接头用于和输液袋相连;比例电磁阀设置在滴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内;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滴管两侧,其之间的红外线在滴管进行滴液时被滴液隔断;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控制模块在接收到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后,根据红外接收模块的反馈控制比例电磁阀工作,使得滴管中滴液的滴速等于目标滴速。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滴液的滴速精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使得病人得到的药效最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
技术介绍
静脉输液技术操作是护理中最重要的一项工作,静脉点滴又是临床常用的给药途径之一,在单位时间内给多少量的的液体、药物,对治疗疾病的效果起着一定的作用。输液速度应根据病情、输液总量、输液目的和药物性质等情况确定。概括起来,可分以下几类情况。⒈一般速度:补充每日正常生理消耗量的输液以及为了输入某些液体(如抗菌素、激素、维生素、止血药、治疗肝脏疾病的输助药等)时,一般每分钟5ml左右。通常所说的输液速度每分钟60~80滴,就是指这类情况。静滴氯化钾,如速度过快可使血清钾突然上升引起高血钾,从而抑制心肌,以致使心脏停搏于舒张期状态。因为血清钾达7.5mmol/L时,即有可能发生死亡。如果把1克氯化钾(13.9mmol)直接推入血液,那么在短暂时间内,就可使血清钾水平从原来的基础上立即增高3~3.5mmol/L,显然是极危险的。所以氯化钾的输注速度,一般要求稀释成0.3%的浓度,每分钟4~6ml.葡萄糖溶液如输入过快,则机体对葡萄糖不能充分利用,部分葡萄糖就会从尿中排出。据分析,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葡萄糖的限度大约为0.5g.因此,成人输注10%的葡萄糖时,以每分钟5~6ml较为适宜。此外,输入生理盐水时,也不宜过快,因为生理盐水中,只有钠的溶度和血浆相近似,而氯的含量却远远高于血浆浓度(生理盐水的氯浓度154mmol/L,血浆的氯浓度只有103mmol/L),输液过快的结果,可使氯离子在体内迅速增多。如肾功能健全时,过多的氯离子尚可由尿中排出,以保持离子间平衡;如肾功能不全,则可造成高氯性的酸中毒。⒉快速:严重脱水病人,如心肺功能良好,一般应以每分钟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补救,全日总输量宜在6~8h完成,以便输液完毕后病人得以休息。血容量严重不足的休克病人,抢救开始1~2h内的输液速度每分钟应在15ml以上。因为,倘若在2h内输入2000ml液体,就可使一个休克病人迅速好转的话,若慢速输入,使2000ml液体在24h内缓缓滴入,则对休克无济于事。急性肾功能衰竭进行试探性补救时,常给10%葡萄糖溶液500ml,以每分钟15~25ml速度输入。为了扩容输入5%碳酸氢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为了降低颅内压或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早期使用甘露醇时,每分钟均需以10ml左右的速度进行。快速静滴时,要注意观察病情,因为静脉输液过快,血容量骤然增加,心肺负荷过度,严重者可导致心力衰竭、肺水肿,这种情况尤其多见于原有心肺疾患的病人或年老病人。因此,在达到每分钟10ml以上的快速输液时,护理人员应确切掌握输液前的呼吸次数与脉率,如输液后,呼吸次数与脉率较前为快,且伴有频繁咳嗽者,应减慢滴速,并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检查。若出现双肺底湿性罗音,说明存在肺水肿的先兆及肺瘀血现象。此时应立即根据医嘱静脉注射快速利尿剂。另外尚须注意,高渗溶液输入速度过快时,可引起短暂的低血压(可能与冠状动脉功能失调致使心排出量减少有关),也必须予以警惕。⒊慢速:颅脑、心肺疾患者及老年人输液均宜以缓慢的速度滴入。缓慢输液的速度一般要求每分钟在2~4ml以下,有些甚至需要在1ml以下。⒋随时调速:根据治疗要求不同,输液时除要始终保持一种速度的情况外,还有须按实际需要随时调节滴速。如脱水病人补液时应先快后慢。输入血管活性药的速度应以既能保持血压的一定水平(80~100/60~80mmHg)又不致使血压过度升高为宜,如去甲肾上腺素滴速可维持在4~20μg/min,阿拉明维持在30~800μg/min等。为便于计算这些药物输入剂量,在配制液体浓度时,使在一定量的液体内加入药量恰好使每滴所含的药量为一个整数,这样易于调节计算,如需低浓度或高浓度,则可按倍稀释。如滴管为20gtt/ml,同500ml生理盐水配成每滴含阿拉明10μg时,需加入多少mg阿拉明?通过计算就可以知道需加100mg(10μg×20×500=100,000μg=100mg)。如需高浓度,将阿拉明加倍或将生理盐水减半,则成每滴含20μg;如需低浓度,将阿拉明减半或将生理盐水加倍,则成每滴含5μg.可依次类推。现有的输液系统一般都是通过护士手动调节,无法精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
技术介绍
中所涉及到的缺陷,提供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本专利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包含接头、滴管、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和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无线通信模块电气相连;所述接头用于和输液袋相连,使得输液袋中的液体进入输液系统;所述滴管通过管道与接头相连;所述比例电磁阀设置在滴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内,用于调整滴管中滴液的滴速;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滴管两侧,红外发射模块朝红外接收模块发送红外线,且该红外线在滴管进行滴液时被滴液隔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后,根据红外接收模块的反馈控制比例电磁阀工作,使得滴管中滴液的滴速等于目标滴速。控制模块的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控制模块接收到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后,控制红外发射模块和红外接收模块工作;步骤2),控制模块控制比例电磁阀按照预设的比例步长增加开合程度;步骤3),控制模块根据红外接收模块反馈的信号计算滴管内滴液的滴速;步骤4),控制模块将滴管内滴液的滴速与目标滴速进行比较;步骤5),重复执行步骤2)至步骤4),直至滴管内滴液的滴速与目标滴速之间的差值小于等于预设的误差阈值。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VR系列单片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模块的处理器采用Atmega168PA单片机。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Si4432模块。作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进一步的优化方案,所述无线通信模块采用CC1020模块。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 结构简单,使用方便;2. 滴液的滴速精准,避免发生意外情况,使得病人得到的药效最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包含接头、滴管、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和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无线通信模块电气相连;所述接头用于和输液袋相连,使得输液袋中的液体进入输液系统;所述滴管通过管道与接头相连;所述比例电磁阀设置在滴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内,用于调整滴管中滴液的滴速;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滴管两侧,红外发射模块朝红外接收模块发送红外线,且该红外线在滴管进行滴液时被滴液隔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后,根据红外接收模块的反馈控制比例电磁阀工作,使得滴管中滴液的滴速等于目标滴速。控制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接头、滴管、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和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无线通信模块电气相连;所述接头用于和输液袋相连,使得输液袋中的液体进入输液系统;所述滴管通过管道与接头相连; 所述比例电磁阀设置在滴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内,用于调整滴管中滴液的滴速;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滴管两侧,红外发射模块朝红外接收模块发送红外线,且该红外线在滴管进行滴液时被滴液隔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并将其传递给所述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接收到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后,根据红外接收模块的反馈控制比例电磁阀工作,使得滴管中滴液的滴速等于目标滴速。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输液速度可控的输液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接头、滴管、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微控制器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微控制器分别和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比例电磁阀、无线通信模块电气相连;所述接头用于和输液袋相连,使得输液袋中的液体进入输液系统;所述滴管通过管道与接头相连; 所述比例电磁阀设置在滴管和接头之间的管道内,用于调整滴管中滴液的滴速;所述红外发射模块、红外接收模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滴管两侧,红外发射模块朝红外接收模块发送红外线,且该红外线在滴管进行滴液时被滴液隔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用于接收工作指令和目标滴速,并将其传递给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晓荣俞娟胡瑜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昊瑜节能环保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