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压交流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34335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9-02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压交流电源,用来解决传统的低压交流电源易被烧毁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将继电器常闭端接入变压器初级线圈,次级线圈共输出端串一采样电阻,采集到短路信号经共射放大电路,整流滤波电路,分压电路处理之后触发可控硅导通,继电器工作,开关状态转为常开,切断电源以达到保护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还采用热敏电阻及保险管等多重保护措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源
,具体是一种低压交流电源
技术介绍
交流低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加保险丝组成,这种纯靠保险丝的保护方式效果有限,使用不当易导致变压器损毁,甚至导致火灾。为此有必要开发一种保护功能更强的低压交流电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多级保护的低压交流电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低压交流电源,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串接有保险管,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抽头,通过第一开关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与紧贴在第一变压器的热敏电阻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至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还串接着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接至接地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至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第九电阻的两端分别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射极;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经第一电阻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经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射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连接至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控制极,第六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射极经发光二极管和第八电阻连接至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进一步的,当引发过流的因素排除后,需让保护电路退出保护状态,为此,所述低压交流电源还包括按钮开关,按钮开关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针对不同的负载,需要灵活设置过流电流值,为此,进一步的,所述低压交流电源还包括并联在第一电阻上的串联的第二开关和第二电阻。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负载过流导致可控硅导通的保护是第一级保护,该保护可大大降低烧保险管的概率。(2)变压器过热导致可控硅导通的保护是第二级保护,本专利技术还实时监测第一变压器的温度,在输出端过流甚至短路时,一旦因过流控制模块故障而不起作用的情况下,能够用温度控制模块实现保护。(3)在可控硅的阳极和阴极之间设置按钮开关,当引发过流的因素排除后,能使低压交流电源迅速恢复到工作状态。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低压交流电源,包括第一变压器T1,第一变压器T1的火线输入端串接有保险管FUSE,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抽头,分别输出12伏和15伏,通过第一开关S1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Vout。所述低压交流电源包括内置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Vo与紧贴在第一变压器T1的热敏电阻RT相连,热敏电阻RT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接至第九二极管D9的正极,第九二极管D9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SCR的控制极G;第一变压器T1的火线输入端还串接着继电器K1的常闭开关(K1的1、2端),继电器K1的线圈两端(K1的4、5端)分别接至接地端GND和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Q2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Q2的射极连至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Vo,第九电阻R9的两端分别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和射极;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COM经第一电阻R1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COM1;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COM1经第三电容C3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第一三极管Q1为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R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一变压器T1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COM与接地端GND相连,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射极,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C4连接至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第五二极管D5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五二极管D5的负极连接至第六二极管D6的正极,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至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第五电容C5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GND和第六二极管D6的负极,第十电阻R10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GND和第八二极管D8的正极,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SCR控制极G,第六电容C6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GND和第八二极管D8的负极,第二三极管Q2的射极经发光二极管LED和第八电阻R8连接至可控硅SCR的阳极A,可控硅SCR的阴极K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七二极管D7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GND,第七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至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按钮开关SW的两端分别连接至可控硅SCR的阳极A和阴极K。所述低压交流电源还包括并联在第一电阻R1上的串联的第二开关S2和第二电阻R2。内置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包括第二变压器T2,其次级线圈输出12V交流电压,经过第一至第四二极管D1-D4整流、第一电容C1滤波后得直流电压,供三端稳压芯片7812输入端Vin,使三端稳压芯片7812的输出端Vo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12V,为保护电路提供工作电力。第二电容C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三端稳压芯片7812的输出端Vo和接地端GND。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的导通受继电器K1控制。通电时,220V的交流电压经过继电器K1的常闭开关(K1的1、2端)后加载到第一变压器T1的初级线圈。第一变压器T1的公共输出端COM串接电流取样用的第一电阻R1。第一电阻R1的取值决定了第一变压器T1输出端过流电流值。还可以通过连接在COM的第二开关S2把第二电阻R2并接在第一电阻R1上,通过第二开关S2切换改变保护的过流值,方便保护电路在不同的场合下灵活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低压交流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低压交流电源,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串接有保险管,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抽头,通过第一开关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与紧贴在第一变压器的热敏电阻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至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还串接着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接至接地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至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第九电阻的两端分别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射极;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经第一电阻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经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和集电极;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与接地端相连,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射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四电容连接至第五二极管的负极,第五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五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第六二极管的正极,第六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至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五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六二极管的负极,第十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八二极管的正极,第八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控制极,第六电容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接地端和第八二极管的负极,第二三极管的射极经发光二极管和第八电阻连接至可控硅的阳极,可控硅的阴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七二极管的正极连接至接地端,第七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低压交流电源,包括第一变压器,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串接有保险管,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有2个输出抽头,通过第一开关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一输出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置的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与紧贴在第一变压器的热敏电阻相连,热敏电阻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二端连接至接地端,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另一输出端连接至接地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接至第九二极管的正极,第九二极管的负极连接至可控硅的控制极;第一变压器的火线输入端还串接着继电器的常闭开关,继电器的线圈两端分别接至接地端和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第二三极管为PNP型三极管,第二三极管的射极连至直流稳压电源模块的正电压输出端,第九电阻的两端分别接至第二三极管的基极和射极;第一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公共输出端经第一电阻连接至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低压交流电源的第二输出端经第三电容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为NPN型三极管,第五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昕廖继海曾景辉朱海琼周俊生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