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防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2954 阅读:2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人体静电防护器。主要解决人与人或人与物体在接触瞬间的“静电反应”。其技术方案是根据电容器与二极管连接构成放电回路的原理,将电容器与双向二极管制作成手碗、脚碗、腰带、鞋垫、钥匙链式防静电器。不断将人体积附的静电荷能量释放掉,消除人体肌肤的静电荷与被接触物体间产生的电位差。不仅可防护人体静电对自身产生的危害,而且也可将该技术延伸到微电子制造业和使用带有IC设备的场合。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防静电效果好之优点。(*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静电防护器本技术涉及其它类目不包括的电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人体静电防护器。众所周知,摩擦起电是一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理现象。人体着装因摩擦而产生的静电也早已被人们所感知。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天这种静电反应更为明显,这是因为,(1)人体着装大量使用化钎、毛织物,这些装织物之间摩擦产生静电;(2)由于空气中散落的带静电的粉尘附着于人体,当人与人或人与物体,例如,金属体、汽车、水管等,在接触瞬间就会形成路径引起静电放电,即人们常说的“静电反应”。这种“静电反应”会使人的大脑紧张,身心受损。由此产生的心理恐慌会引发其它方面的疾病,导致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下降。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纺织时在原料中加入防静电材料,另一种是采用防静电洗涤剂对衣物进行浸泡或洗涤。这两种方法各有缺陷,第一种防静电织物会造成服装成本的增加,第二种采用防静电洗涤剂只是对衣物起柔顺作用,其防静电的效果是很短暂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本低,效果好的人体防静电器。实现本技术目的技术方案是根据人体产生静电的机理而提出。人体产生静电的机理是,人体着装的某些织物因人体运动,使织物之间,织物与人体之间摩擦产生静电,以及散落的纤维尘埃、空气中的粉尘-->所带的静电荷在库仑力的作用下相互吸引或排斥,并大量聚集。这些静电荷作用于人体上,在一般条件下无法泄露出去,但在条件适宜时,如空气干燥的地区和季节及人的肌肤与被触物之间温差较大时,当人与人或人与物接触,就会在人的肌肤与被接触的物体间形成路径,两物体间的静电荷产生电位差,从而产生静电放电。根据这一机理,本技术采取了以电容和二极管放电的技术方案,其结构原理是在电容器C的两端连接双向二极管D形成放电回路,如图1所示。当正向二极管与人体肌肤接触时,则反向二极管接地或悬空。这时不论人体在该接触端A积附的电荷是正还是负,则悬空端B的电荷极性始终与A端相反。故可通过放电回路将积附的静电荷能量释放掉,以保证人体肌肤的静电荷不足以与被接触的物体间产生足够的电位差,从而避免“静电反应”。本技术不仅可防护人体静电对自身产生的危害,而且也可将该技术延伸到微电子制造业和使用带有IC设备的场合。同时可根据本技术的原理,制作手碗、脚碗、腰带、鞋垫、钥匙链等防静电器,或者作成手表带、项链等防静电的各种工艺首饰,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防静电效果好之优点。以下给出本技术的实施例图1是本技术的原理图图2本技术的手(脚)带式防护器图3是本技术的鞋垫带式防静电器。图4是本技术的钥匙链式防静电器。实施例1-->手(脚)带式防护器图2中,2是介质,该介质可采用棉布、尼龙或其它绝缘材料,介质2的上下层分别粘接或缝制金属膜1和3,该金属箔膜可采用铜箔、铝箔或铁片。介质2与金属导体1和3构成电容器,介质2的一端固定有双向二极管4,该双向二极管采用两个单向二极管组成,两个单向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金属膜1和3相连接,以构成放电回路。绝缘材料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扣5。改变该带子的长度可制成手带式、脚带式、腰带式防静电器。实施例2鞋垫带式防静电器。图2中,6是鞋垫形是棉布或帆布介质,介质6的上下层鞋垫根部粘贴有铜箔导体7与8,以构成电容器。介质6的鞋垫中部放置有双向二极管4,双向二极管4的两端分别与铜箔导体7与8相连接。布介质6与其上、下层7与8缝制在一起,构成电容器,该电容器与双向二极管构成放静电回路,放在鞋里可作为鞋垫式防静电器。实施例3钥匙链式防静电器。图4中,塑料介质9的两边固定塑料面板10和11,两面板的上部分别粘贴有铝箔12和13,介质9与铝箔12和13构成电容器。两面板的下部开有钥匙孔14,介质9的上部设有双向二极管4,双向二极管4的两端分别与铝箔12和13相连接,构成释放静电回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防护器,是由电容器的两端连接二极管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容器是由绝缘介质两边依附导电金属薄片构成随身可带的应用品,二极管采用双向二极管,该双向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电金属薄片连接,形成释放静电回路,当正向二极管与人体肌肤A端相接触时,则反向二极管B端接地或悬空,保持悬空端B的电荷极性始终与接触端A相反,不断将人体积附的静电荷能量释放掉,消除人体肌肤的静电荷与被接触物体间产生的电位差,避免静电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静电防护器,是由电容器的两端连接二极管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容器是由绝缘介质两边依附导电金属薄片构成随身可带的应用品,二极管采用双向二极管,该双向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导电金属薄片连接,形成释放静电回路,当正向二极管与人体肌肤A端相接触时,则反向二极管B端接地或悬空,保持悬空端B的电荷极性始终与接触端A相反,不断将人体积附的静电荷能量释放掉,消除人体肌肤的静电荷与被接触物体间产生的电位差,避免静电反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静电防护器,其特征在于介质(2)采用带形棉布或尼龙绝缘,介质(2)的上下层分别粘贴或缝制铜箔(1)和(3),构成电容器,介质2的一端固定有两个单向二极管4,双向二极管的两端分别与金属膜(1)和(3)相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卫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