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型等速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412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8 00: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50),其具有形成有内侧球槽(28)的内部件(14)。内侧球槽(28)包括:第1曲率半径部(40),其面对外部件(12)的有底孔(22)的底部;和第2曲率半径部(42),其面对所述有底孔(22)的开口。第1曲率半径部(40)具有第1曲率半径R1、R1’(R1=R1’),第2曲率半径部(42)具有第2曲率半径R2、R2’(R2=R2’)。R1(R1’)、R2(R2’)均恒定,且R1>R2(R1’>R2’)的关系成立。在第1曲率半径部(40)与第2曲率半径部(42)之间夹有曲率半径变化部(4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传递旋转驱动力的固定型等速接头
技术介绍
在汽车中,经由等速接头向轮胎传递内燃机或电动机中产生的旋转驱动力。作为这种等速接头,公知旋转轴能够在有底孔内倾斜的固定型等速接头。固定型等速接头通常介于驱动轴与轮毂之间。当驱动轴倾斜时,与此相随地,扭矩传递球在形成于外部件的有底孔的内壁上的第1球槽内和形成于内部件上的第2球槽内滑动。以往,第1球槽和第2球槽的深度被设定为随着从所述有底孔的开口向着底部而变小。并且,通常,第1球槽和第2球槽的曲率半径恒定,扭矩传递球相对于第2球槽的接触角度恒定。该情况下,随着驱动轴倾斜,例如当扭矩传递球移动至与第2球槽的侧方缘部接触的程度时,扭矩传递球相对于第2球槽的壁面的接触面积变小。在这样的状况下,由于作用于缘部的应力(载荷)大,存在缘部产生缺口的担心。基于这样的观点,日本特开2004-11760号公报中提出:使第1球槽或第2球槽中的至少任意一方中的扭矩传递球的接触角度在有底孔的底部侧比在有底孔的开口侧小,并且使减小了接触角度的球槽的曲率半径在底部侧比在开口侧大。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日本特开2004-11760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中,在直行时等驱动轴未倾斜的状态下、即稳定运转时,第2球槽从扭矩传递球受到的压力(面压)大。因此担心第2球槽的壁面的、与扭矩传递球高频率抵接的位置,换言之,使用频率最高的区域的耐久性下降。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该固定型等速接头在形成于内部件上的第2球槽的整个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耐久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该固定型等速接头具有:外部件,其形成有有底孔;内部件,其外嵌在旋转轴上并插入到所述外部件的所述有底孔内;多个扭矩传递球,其介于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之间,并分别插入到凹陷形成在所述有底孔的内壁上的多个第1球槽和凹陷形成在所述内部件的侧壁上的多个第2球槽内;以及保持器,其保持所述扭矩传递球,所述第2球槽包括:第1曲率半径部,其面对所述有底孔的底部,具有第1曲率半径;以及第2曲率半径部,其面对所述有底孔的开口,具有第2曲率半径,所述第1曲率半径和所述第2曲率半径恒定,且所述第1曲率半径比所述第2曲率半径大,在所述第1曲率半径部与所述第2曲率半径部之间夹有曲率半径变化部。此处,由于曲率半径不同,扭矩传递球相对于第2球槽的壁面的接触角度也不同。即,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提出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该固定型等速接头具有:外部件,其形成有有底孔;内部件,其外嵌在旋转轴上并插入到所述外部件的所述有底孔内;多个扭矩传递球,其介于所述外部件和所述内部件之间,并分别插入到凹陷形成在所述有底孔的内壁上的多个第1球槽和凹陷形成在所述内部件的侧壁上的多个第2球槽内;以及保持器,其保持所述扭矩传递球,所述第2球槽包括:第1接触角度部,其面对所述有底孔的底部,以第1接触角度接触所述扭矩传递球;以及第2接触角度部,其面对所述有底孔的开口,以第2接触角度接触所述扭矩传递球,所述第1接触角度和所述第2接触角度恒定,且所述第1接触角度比所述第2接触角度小,在所述第1接触角度部与所述第2接触角度部之间夹有接触角度变化部。即,在本专利技术中,在内部件的第2球槽中设置曲率半径或接触角度不同的两处区域,并且在各区域内使曲率半径或接触角度恒定。通过将第2球槽设成这样的形状,当进行稳定运转时以及旋转轴倾斜时,与第2球槽的曲率半径恒定(扭矩传递球相对于第2球槽的壁面的接触角度恒定)的固定型等速接头、或曲率半径逐渐变化(扭矩传递球相对于第2球槽的壁面的接触角度逐渐变化)的固定型等速接头相比,从扭矩传递球向第2球槽的壁面施加的载荷(面压)减小。因此,避免了内部件或扭矩传递球产生缺损等。换言之,确保了固定型等速接头的耐久性。优选曲率半径变化部或接触角度变化部形成在从所述扭矩传递球向所述内部件施加的载荷为最小的位置。该情况下,即使曲率半径或接触角度急剧变化,由于载荷
最小,避免了应力集中。因此,能够提高固定型等速接头的耐久性。另外,在曲率半径变化部,优选曲率半径从第1曲率半径逐渐变化为第2曲率半径。同样,在接触角度变化部,优选接触角度从第1接触角度逐渐变化为第2接触角度。通过设成这样的形状,施加在曲率半径变化部或接触角度变化部上的载荷逐渐变化。因此,避免了应力集中。由此也提高了固定型等速接头的耐久性。根据参照附图进行说明的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容易理解上述目的、特征以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固定型等速接头的要部分解立体图。图2是图1的固定型等速接头的概略主视图。图3是构成图1的固定型等速接头的内部件的整体概略立体图。图4是图3的内部件的沿着厚度方向的要部侧剖视图。图5是沿图4中的Ⅴ-Ⅴ线的剖视图。图6是沿图4中的Ⅵ-Ⅵ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举例合适的实施方式,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固定型等速接头进行详细说明。图1和图2分别是本实施方式的固定型等速接头(以下仅记述为“等速接头”)10的要部分解立体图、概略主视图。该等速接头10具备:外部件12、内部件14、介于这些外部件12与内部件14之间的扭矩传递球16、以及保持该扭矩传递球16的保持器18。其中的外部件12具有: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轴部20、和形成有有底孔22的杯部24。在有底孔22的弯曲的内壁上凹陷形成有彼此以等角度隔开的6个外侧球槽26(第1球槽)。另一方面,根据图3也可知,在内部件14上,以对弯曲成向直径方向外方鼓出的外周面进行切口的方式,凹陷形成有与外侧球槽26相同个数的内侧球槽28(第2球槽)。关于内侧球槽28的详细情况,在后面进行叙述。另外,在内部件14内,沿着其厚度方向贯通形成有贯穿插入孔30。在该贯穿插
入孔30内插入有与未图示的内燃机或电动机的输出侧连结的驱动轴32的前端部。在贯穿插入孔30的内壁和驱动轴32的前端部分别刻设有齿部34、36。通过使这些齿部34、36相互啮合,使得内部件14外嵌在驱动轴32的前端部。此处,图4表示内部件14的沿着厚度方向的要部侧剖视图,并且图5、图6分别表示沿图4中的Ⅴ-Ⅴ线的剖视图、沿Ⅵ-Ⅵ线的剖视图。另外,在图4中,以面对有底孔22的底部的一侧为左方、以面对开口的一侧为右方进行表示。内侧球槽28是由不足半圆的程度的圆弧面沿着驱动轴32的长度方向(内部件14的厚度方向)相连而形成的(参照图5和图6)。即,内侧球槽28具有规定的曲率半径。如上所述,在普通的固定型等速接头中,内侧球槽的曲率半径恒定。即,当沿着相对于厚度方向垂直的方向剖切内侧球槽时,出现在剖面上的圆弧面的曲率半径无论剖切位置在哪均相同。此外,日本特开2004-11760号公报记载的固定型等速接头中,圆弧面的曲率半径沿长度方向逐渐变化。具体而言,在有底孔的开口侧小,且在底部侧大。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等速接头10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有底孔22的底部侧具有第1曲率半径R1、R1’,在开口侧具有第2曲率半径R2、R2’。以下将内侧球槽28中曲率半径为R1、R1’的区域标记为第1曲率半径部、曲率半径为R2、R2’的区域标记为第2曲率半径部,将它们的参考标号设为40、42。此处,R1=R1’且R2=R2’。另外,第1曲率半径部40中的曲率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10),所述固定型等速接头(10)具有:外部件(12),其形成有有底孔(22);内部件(14),其外嵌在旋转轴(32)上并插入到所述外部件(12)的所述有底孔(22)内;多个扭矩传递球(16),其介于所述外部件(12)和所述内部件(14)之间,并分别插入到凹陷形成在所述有底孔(22)的内壁上的多个第1球槽(26)和凹陷形成在所述内部件(14)的侧壁上的多个第2球槽(28)内;以及保持器(18),其保持所述扭矩传递球(16),所述固定型等速接头(1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球槽(28)包括:第1曲率半径部(40),其面对所述有底孔(22)的底部,具有第1曲率半径(R1、R1’);以及第2曲率半径部(42),其面对所述有底孔(22)的开口,具有第2曲率半径(R2、R2’),所述第1曲率半径(R1、R1’)和所述第2曲率半径(R2、R2’)恒定,且所述第1曲率半径(R1、R1’)比所述第2曲率半径(R2、R2’)大,在所述第1曲率半径部(40)与所述第2曲率半径部(42)之间夹有曲率半径变化部(44)。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2.13 JP 2015-0266681.一种固定型等速接头(10),所述固定型等速接头(10)具有:外部件(12),其形成有有底孔(22);内部件(14),其外嵌在旋转轴(32)上并插入到所述外部件(12)的所述有底孔(22)内;多个扭矩传递球(16),其介于所述外部件(12)和所述内部件(14)之间,并分别插入到凹陷形成在所述有底孔(22)的内壁上的多个第1球槽(26)和凹陷形成在所述内部件(14)的侧壁上的多个第2球槽(28)内;以及保持器(18),其保持所述扭矩传递球(16),所述固定型等速接头(10)的特征在于,所述第2球槽(28)包括:第1曲率半径部(40),其面对所述有底孔(22)的底部,具有第1曲率半径(R1、R1’);以及第2曲率半径部(42),其面对所述有底孔(22)的开口,具有第2曲率半径(R2、R2’),所述第1曲率半径(R1、R1’)和所述第2曲率半径(R2、R2’)恒定,且所述第1曲率半径(R1、R1’)比所述第2曲率半径(R2、R2’)大,在所述第1曲率半径部(40)与所述第2曲率半径部(42)之间夹有曲率半径变化部(4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型等速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半径变化部(44)形成在从所述扭矩传递球(16)向所述内部件(14)施加的载荷为最小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型等速接头(10),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曲率半径变化部(44),曲率半径从所述第1曲率半径(R1、R1’)逐渐变化为所述第2曲率半径(R2、R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固定型等速接头(10),其特征在于,所述曲率半径变化部(44)由阶梯部构成,所述阶梯部在所述第1曲率半径部(40)与所述第2曲率半径部(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榊原泰辅铃木直哉田头奈津季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