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600200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7 03: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榨机,包括:液压注浆泵,所述液压注浆泵用于输送污泥浆;入泥管,所述入泥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的输出端相连;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入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挤压部呈一端封堵的筒状结构,用于将污泥浆挤压成污泥饼;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自动对污泥浆进行挤压过滤和卸料,整体结构简单,且方便实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污泥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污泥处理的压榨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污泥压榨机结构复杂,直接对污泥进行挤压,挤压部充分,不能将污泥中的水分充分挤压出,且操作复杂,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压榨机。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压榨机,包括:液压注浆泵,所述液压注浆泵用于输送污泥浆;入泥管,所述入泥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的输出端相连;挤压部,所述挤压部与所述入泥管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挤压部呈一端封堵的筒状结构;出水管,所述出水管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相连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可自动对污泥浆进行挤压过滤和卸料,整体结构简单,且方便实施。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还包括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与所述出水管的另一端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可
对挤压部挤压出的污水进行吸附过滤,避免污水排放到环境中。进一步,所述入泥管包括:一根入泥主管,所述入泥主管竖直布置,所述入泥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相连,其另一端密封;多根入泥分管,多根所述入泥分管水平布置,所述入泥分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入泥主管的外壁上且与之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挤压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根入泥主管和多根入泥分管,可分次将污泥传送至挤压部内,避免堵塞入泥管。进一步,所述液压注浆泵包括:第一液压注浆泵,所述第一液压注浆泵通过管道与所述入泥主管的下端相连;多个第二液压注浆泵,每根所述入泥分管与所述入泥主管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压注浆泵。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液压注浆泵和第二液压注浆泵,可分别对各个入泥分管进行控制。进一步,所述出水管包括:一根出水主管,所述出水主管竖直布置,所述出水主管的一端与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相连,其另一端密封;多根出水分管,多根所述出水分管水平布置,所述出水分管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水主管的外壁上且与之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挤压部相连。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一根出水主管和多根出水分管,可使出水均匀。进一步,所述入泥主管和所述出水主管对称布置在所述挤压部的两侧。进一步,所述挤压部包括:多个压榨储泥油缸,每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的一侧与至少一根所述入泥分管相连通;所述压榨储泥油缸上端为敞口结构且覆盖有第一滤布;支架,多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所述支架上且与之固定相连;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设置在多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架滑动连接,用于挤压压榨储泥油缸中的污泥,得到污泥饼;传输装置,所述传输装置水平布置在所述压榨储泥油缸的底部,每一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的两侧对应设置传输装置。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多个压榨储泥油缸,可分批对污泥将进行压榨,提高了压榨效率。进一步,所述传输装置包括:两个旋转轴,两个所述旋转轴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在所述压榨储泥油缸的两侧,两个旋转轴上缠绕有第二滤布;液压马达,所述液压马达与所述旋转轴相连;泥斗,所述泥斗设置在所述旋转轴的下方。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旋转轴和液压马达,可通过旋转轴将第二滤布传送出并卸到泥斗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压榨机的主视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的压榨机的侧视连接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液压注浆泵;11、第一液压注浆泵;12、第二液压注浆泵;2、入泥管;21、入泥主管;22、入泥分管;3、挤压部;31、压榨储泥油缸;311、第一滤布;312、第二滤布;32、支架;33、液压油缸;34、传输装置;341、旋转轴;342、液压马达;343、泥斗;4、出水管;41、出水主管;42、出水分管;5、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压榨机,包括:液压注浆泵1,所述液压注浆泵1用于输送污泥浆;入泥管2,所述入泥管2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1的输出端相连;挤压部3,所述挤压部3与所述入泥管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挤压部3呈一端封堵的筒状结构,用于将污泥浆挤压成污泥饼;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通;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与所述出水管4的另一端相连。本实施例可自动对污泥浆进行挤压过滤和卸料,整体结构简单,且方便实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入泥管2包括:一根入泥主管21,所述入泥主管21竖直布置,所述入泥主管21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1相连,其另一端密封;多根入泥分管22,多根所述入泥分管22水平布置,所述入泥分管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入泥主管21的外壁上且与之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液压注浆泵1包括:第一液压注浆泵11,所述第一液压注浆泵11通过管道与所述入泥主管21的下端相连;多个第二液压注浆泵12,每根所述入泥分管22与所述入泥主管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压注浆泵1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出水管4包括:一根出水主管41,所述出水主管41竖直布置,所述出水主管41的一端与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相连,其另一端密封;入泥主管21和所述出水主管41对称布置在所述挤压部3的两侧;多根出水分管42,多根所述出水分管42水平布置,所述出水分管4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出水主管41的外壁上且与之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一根主管和多根分管的组合形式,可对污泥浆进行分流压榨,压榨更方便,挤压效果更好。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挤压部3包括:多个压榨储泥油缸31,每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的一侧与至少一根所述入泥分管22相连通;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上端为敞口结构且覆盖有第一滤布311;支架32,多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从上到下依次布置在所述支架32上且与之固定相连;液压油缸33,所述液压油缸33设置在多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的上方且与所述支架32滑动连接,用于挤压压榨储泥油缸31中的污泥,得到污泥饼;传输装置34,所述传输装置34水平布置在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的底部,每一个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的两侧对应设置传输装置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传输装置34包括:两个旋转轴341,两个所述旋转轴341相互平行且水平布置在所述压榨储泥油缸31的两侧,两个旋转轴341上缠绕有第二滤布312;液压马达342,所述液压马达342与所述旋转轴341相连;泥斗343,所述泥斗343设置在所述旋转轴341的下方。本实施例的压榨机的工作过程为:通过液压注浆泵将污泥浆抽到入泥主管中,污泥经过入泥主管分流到各个入泥分管中,经过入泥分管流到与该入
泥分管相连的压榨储泥油缸中,经过液压油缸挤压压榨储泥油缸,污泥浆中挤压出的污水经过压榨储泥油缸上端的第一滤布进入到出水分管中,多根出水分管将污水汇流到出水主管中,排放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内有活性炭,可对污水进行吸附净化处理,经过吸附净化处理的污水可以循环利用。被挤压后,压榨储泥油缸中的污泥浆形成污泥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注浆泵(1),所述液压注浆泵(1)用于输送污泥浆;入泥管(2),所述入泥管(2)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1)的输出端相连;挤压部(3),所述挤压部(3)与所述入泥管(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挤压部(3)呈一端封堵的筒状结构;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压注浆泵(1),所述液压注浆泵(1)用于输送污泥浆;入泥管(2),所述入泥管(2)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1)的输出端相连;挤压部(3),所述挤压部(3)与所述入泥管(2)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挤压部(3)呈一端封堵的筒状结构;出水管(4),所述出水管(4)的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与所述出水管(4)的另一端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泥管(2)包括:一根入泥主管(21),所述入泥主管(21)竖直布置,所述入泥主管(21)的一端与所述液压注浆泵(1)相连,其另一端密封;多根入泥分管(22),多根所述入泥分管(22)水平布置,所述入泥分管(22)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入泥主管(21)的外壁上且与之连通,其另一端与所述挤压部(3)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注浆泵(1)包括:第一液压注浆泵(11),所述第一液压注浆泵(11)通过管道与所述入泥主管(21)的下端相连;多个第二液压注浆泵(12),每根所述入泥分管(22)与所述入泥主管(2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液压注浆泵(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压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水管(4)包括:一根出水主管(41),所述出水主管(41)竖直布置,所述出水主管(41)的一端与所述活性炭污水处理装置(5)相连,其另一端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学文
申请(专利权)人:誉晟蓝天环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