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合式输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7484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2 1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式输送机构,其包括一架体、一座体、若干承力滚轮、若干产品储料筒、一驱动电机、一落料机构、一传输带、一环形链条、与链条啮合的若干链轮、若干90度转向齿轮及若干活动连杆,所述离合式输送机构设有驱动活动连杆带动转向齿轮向下移动后与承力滚轮断开或驱动连杆带动转向齿轮向上移动后与承力滚轮啮合的若干气缸,所述活动连杆连接在气缸与转向齿轮之间,避免承力滚轮做无用功,防止承力滚轮与产品储料筒相互摩擦,防止产生铁屑,降低承力滚轮与产品储料筒的磨损,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离合式输送机构,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滚轮输送产品储料筒的离合式输送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离合式输送机构设有间隔排列成一环形的若干滚轮、放置在滚轮上的产品储料筒、驱动各滚轮转动的驱动电机、位于至少一滚轮下方的一传输带及落料机构,工作时,各滚轮在驱动电机的驱动下,绕自身的中心轴旋转,利用滚轮与产品储料筒之间的摩擦力,促使各产品储料筒水平移动,当有产品储料筒移动落料机构位置时,落料机构先阻止产品储料筒移动,接着将该产品储料筒内的产品跌落于传输带上,在此过程中,所有产品储料筒都静止不动,但各滚轮仍然保持转动,产品储料筒与滚轮之间产生相对摩擦,易出现铁屑,随摩擦次数的增加,两者之间的接触面越发光滑,摩擦力降低,导致后续滚轮在转动时,无法利用摩擦力移动产品储料筒,影响了离合式输送机构的正常工作,缩短了使用寿命。所有,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离合式输送机构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延长使用寿命的离合式输送机构。为实现前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合式输送机构,其包括架体、分别设于架体上的座体、若干承力滚轮、支撑于承力滚轮上的若干产品储料筒、驱动电机、落料机构、传输带、环形链条、与链条啮合的若干链轮、若干90度转向的齿轮及若干活动连杆,所述承力滚
轮沿环形间隔排列在座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链轮以使活动连杆与转向齿轮转动,所述落料机构位于座体旁侧,所述传输带位于产品储料筒的下方,所述链轮驱动对应活动连杆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连接在承力滚轮上的第一齿轮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连接在连杆上,所述离合式输送机构还设有驱动活动连杆并带动第二齿轮向下移动的气缸,以使承力滚轮的第一齿轮与连杆连接的第二齿轮相互断开或啮合。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上设有感应产品储料筒是否移动的感应器。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感应器位于产品储料筒的内侧,并排列为一排。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产品储料筒内也设有与座体上的感应器相配合的侦测器,以侦测产品储料筒是否有产品。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座体设有排列为环形的若干对凹槽,每一对凹槽内外对齐,所述承力滚轮与每一对凹槽一一对应,每一承力滚轮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第一、第二端分别收容于对应凹槽,第一端凸出于座体,且上述第一齿轮安装在该第一端,以与第二齿轮啮合在一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离合式输送机构在链轮的上下方分别设有用以限制链轮上下位移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在活动连杆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落料机构为交替时落料机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气缸与承力滚轮一一对应。本技术离合式输送机构设有驱动活动连杆带动转向齿轮向下移动后与承力滚轮断开或驱动连杆带动转向齿轮向上移动后与承力滚轮啮合的若干气缸,所述活动连杆连接在气缸与转向齿轮之间,离合式输送机构可以选择性的让承力滚轮转动或停止转动,避免承力滚轮做无用功,防止承力滚轮与产品储料筒相互摩擦,防止产生铁屑,降低承力滚轮与产品储料筒的磨损,延长了离合式输送机构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离合式输送机构的内平面示意图;图2为图1中椭圆形线圈内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离合式输送机构的部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中圆形线圈内的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离合式输送机构100包括架体10、分别设于架体10上的座体20、若干承力滚轮30、若干产品储料筒40、驱动电机(未图示)、交替式落料机构50、传输带(未图示)、若干气缸70、环形链条(未图示)、与链条连接的若干链轮81、若干齿轮82、若干活动连杆83及若干限位块84,该齿轮为成对设置的第一齿轮821及第二齿轮822,且第一、第二齿轮呈90度设置,并相互啮合驱动,容后详述。座体20设有排列为环形的若干对凹槽21及位于凹槽21内侧的一排感应器22,以判断对应产品储料筒是否有移动,从而判断承力滚轮是否需要转动,每一对凹槽21内外对齐。承力滚轮30与每一对凹槽21一一对应,每一承力滚轮30具有相对的第一、第二端31、32,第一、第二端31、32分别收容于凹槽21,并能
够在凹槽21内转动,第一端31凸出于座体20,并于该第一端安装有第一齿轮821。产品储料筒40用以装置产品(未图示),产品储料筒40支撑于承力滚轮30上,滚轮30转动时,可以依靠滚轮30与产品储料筒40之间的摩擦力,推动产品储料筒40水平移动,使得各产品储料筒40依次移动至落料机构50的位置处。产品储料筒40上设有侦测器(未图示),以侦测对应的产品储料筒40内有无产品剩余。落料机构50位于座体20的一侧,用来将产品储料筒40内的产品依次跌落在传输带上,传输带位于落料机构50的旁侧及承力滚轮30的下方,当产品储料筒40到达落料机构50所在位置,落料机构50将产品储料筒40内的产品顶推并依次跌落在传输带上,传输带进一步将产品传输至预定位置。气缸70与承力滚轮30的数量一一对应,活动连杆83连接在气缸70与第二齿轮822之间,第二齿轮822位于气缸70上方,链轮81与限位块84固定于活动连杆83上,链轮81的上、下方分别设有一限位块84,限制了链轮81上下移动。第二齿轮82与各承力滚轮30的第一端31的第一齿轮821相互啮合在一起,链条与各链轮81啮合在一起,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链条驱动各链轮81转动,进而带动活动连杆83与第二齿轮82共同旋转,最后,第二齿轮82与第一齿轮啮合821,从而带动承力滚轮30旋转。气缸70用以驱动活动连杆83上下移动,从而带动第二齿轮82与承力滚轮30啮合或断开,当第二齿轮822与承力滚轮30的第一齿轮821断开时,承力滚轮30停止转动,进而使承力滚轮30上的产品储料筒40停止移动,减少承力滚轮30与产品储料筒40的摩擦。本技术离合式输送机构100在部分产品储料筒40位于落料机构50位置时停止移动,产品在落料机构50作用下跌落在传输带时,其他产品储料筒40也同时停止移动,接着,气缸70驱动活动连杆83向下移动,使第二齿轮822向下脱离承力滚轮30,使承力滚轮30脱离动力源后停止转动,避免承力滚轮30做无用功,阻止了承力滚轮30与产品储料筒40相互摩擦,防止产生铁屑,降低承力滚轮30与产品储料筒40的磨损,延长了离合式输送机构100的使用寿命。当座体20上的侦测器获知产品储料筒40内无产品剩余时,指示气缸70驱动活动连杆83向上移动,使第二齿轮82与承力滚轮30啮合,驱动承力滚轮30转动,使装有产品的产品储料筒40移动至落料机构50位置。当产品储料筒40达到对应位置时,且产品储料筒停止移动,当感应器22感应到产品储料筒40未移动时,所述感应器22会提醒气缸70向下移动,并带动连杆83移动,从而断开第一、第二齿轮的啮合。尽管为示例目的,已经公开了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在不脱离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公开的本技术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各种改进、增加以及取代是可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合式输送机构,其包括架体、分别设于架体上的座体、若干承力滚轮、支撑于承力滚轮上的若干产品储料筒、驱动电机、落料机构、传输带、环形链条、与链条啮合的若干链轮、若干90度转向的齿轮及若干活动连杆,所述承力滚轮沿环形间隔排列在座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链轮以使活动连杆与转向齿轮转动,所述落料机构位于座体旁侧,所述传输带位于产品储料筒的下方,所述链轮驱动对应活动连杆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连接在承力滚轮上的第一齿轮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连接在连杆上,所述离合式输送机构还设有驱动活动连杆并带动第二齿轮向下移动的气缸,以使承力滚轮的第一齿轮与连杆连接的第二齿轮相互断开或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合式输送机构,其包括架体、分别设于架体上的座体、若干承力滚轮、支撑于承力滚轮上的若干产品储料筒、驱动电机、落料机构、传输带、环形链条、与链条啮合的若干链轮、若干90度转向的齿轮及若干活动连杆,所述承力滚轮沿环形间隔排列在座体上,所述驱动电机通过链条驱动链轮以使活动连杆与转向齿轮转动,所述落料机构位于座体旁侧,所述传输带位于产品储料筒的下方,所述链轮驱动对应活动连杆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包括连接在承力滚轮上的第一齿轮及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该第二齿轮连接在连杆上,所述离合式输送机构还设有驱动活动连杆并带动第二齿轮向下移动的气缸,以使承力滚轮的第一齿轮与连杆连接的第二齿轮相互断开或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合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上设有感应产品储料筒是否移动的感应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合式输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则磊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晟途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