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环境保护及水资源高效利用
具体涉及一种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网络梯级化高效再利用设施。
技术介绍
蔬菜地在河湖近岸农田广泛分布,是河湖近岸农田重要的土地利用方式之一。蔬菜根系不发达,对水肥的依赖程度高,需要大量施肥和灌溉才能保证蔬菜生长,而且复种指数高,使得菜地表层土壤氮磷养分累积量高。蔬菜地在灌溉或降雨时,多余的灌溉水或降雨产生的径流会携带着土壤中的氮磷流出菜地,含氮、磷的高浓度菜地尾水沿着蔬菜地灌排沟渠进入相邻的河流或湖泊等水体,造成河流、湖泊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威胁着河湖的水环境安全。菜地是农田生态系统向河湖生态系统输出氮磷最大的一种土地类型(章明奎等,水网平原地区不同种植类型农田氮磷流失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1,22(12):3211-3220;高超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地表径流磷输出及其季节性分布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5,25(11):1543-1549),已成为河湖水环境安全威胁最大的一种面源污染方式。目前对农田尾水的处理主要是截留净化为主,通过在沟渠内种植水生植物对径流水中的氮磷进行拦截净化(徐红灯 ...
【技术保护点】
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网络梯级化高效再利用设施,其特征在于:设有蔬菜地灌排沟渠(1),储水池(3)、灌溉池(8)、水泵(6)、灌溉设施、水肥农药加灌池(15),具体结构如下:在蔬菜地灌排沟渠(1)尾端出水口设置有闸门(19),在蔬菜地灌排沟渠(1)尾部的一侧设置一个储水池(3),且储水池(3)设置在一级台地(5)上,储水池(3)内的底面和内壁设置有防水层,储水池(3)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之间通过引水管(2)连通,引水管(2)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的连接处高于引水管(2)与储水池(3)的连接处,在引水管(2)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连接处设置有纱网,引水管(2)上设置一个 ...
【技术特征摘要】
1.山区半山区河湖近岸菜地尾水网络梯级化高效再利用设施,其特征在于:设有蔬菜地灌排沟渠(1),储水池(3)、灌溉池(8)、水泵(6)、灌溉设施、水肥农药加灌池(15),具体结构如下:在蔬菜地灌排沟渠(1)尾端出水口设置有闸门(19),在蔬菜地灌排沟渠(1)尾部的一侧设置一个储水池(3),且储水池(3)设置在一级台地(5)上,储水池(3)内的底面和内壁设置有防水层,储水池(3)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之间通过引水管(2)连通,引水管(2)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的连接处高于引水管(2)与储水池(3)的连接处,在引水管(2)与蔬菜地灌排沟渠(1)连接处设置有纱网,引水管(2)上设置一个阀门(16);储水池(3)的池壁下部连接有一根出水管(4),出水管(4)与储水池(3)连接处设置有纱网,出水管(4)上设置有一个阀门(16),出水管(4)的另一端与水泵(6)的进水口连接,水泵(6)的出水口与提水管(7)的一端连接,该提水管(7)的另一端与二级台地上的灌溉池(8)连通;从二级台地起至最高级台地,每个台地上均设置有一个灌溉池(8),每个灌溉池(8)内的底面和内壁设置有防水层;每个灌溉池(8)连接有一根主管(11),所述主管(11)的一端与灌溉池(8)的池壁下部连通,主管(11)与灌溉池(8)的连接处设置有纱网,主管(11)的另一端封闭,在主管(11)上设置有一个阀门(16);在每个灌溉池(8)的主管(11)上连接有至少一个灌溉设施,所述灌溉设施分布在与所连接的灌溉池(8)向下相邻的台地上,所述灌溉设施的结构是:设置有一级分支管(12)、二级分支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安强,张丹,雷宝坤,刘宏斌,王洪媛,毛妍婷,胡万里,鲁耀,付斌,段宗颜,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