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振动发生器,该振动发生器安装于手机、PDA、便携式游戏机等而产生振动,通过触感向用户传递信号,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振动发生器:以支撑利用电磁力向定子水平移动的振子的方式固定于壳体的弹性体采用弹性系数较低的橡胶或硅胶,以此降低基于固有频率的频率敏感度,减少部件及部件组装时发生的各种误差,由于产品之间的固有频率偏差小,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大幅降低产品制造费用等,另外,弹性体采用的是橡胶或硅胶,并非钢板或钢线,利用这种弹性体,可以通过简单组装完成结构物,从而节约制造设备及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振动发生器,该振动发生器安装于手机、PDA、便携式游戏机等而产生振动,通过触感向用户传递信号,更具体地,涉及如下的振动发生器:对于以支撑利用电磁力向定子水平移动的振子的方式固定于壳体或底盘上的弹性体,采用弹性系数较低的橡胶或硅胶,以此降低基于固有频率的频率敏感度,减少部件及部件组装时发生的各种误差,由此因产品之间的固有频率偏差小,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大幅降低产品制造费用等,另外,弹性体采用的是橡胶或硅胶,并非钢板或钢线等,利用这种弹性体,可以通过简单组装完成结构物,从而节约制造设备及劳动力,提高生产力。
技术介绍
以往,振动发生器安装于手机、PDA、便携式游戏机等而产生振动,通过触感向用户传递信号,对其使用过采用偏心量的旋转设备,而最近,研发出一种线性振动发生器,其将频率同步于结构物的固有频率,使振动力最大化。最近研发的线性振动发生器是提供一种具有薄型结构的同时振动力大的水平振动型振动发生器的技术,本案申请人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第10-2010-0090230号、第10-2011-008308号、第10-2011-0019823号、第10-2012-0124255号、第10-2013-0089911号等已公开过该技术。所述振动发生器设有:设置于壳体内部并由质量块构成的振子;和由金属制成的弹性体,其以‘匚’字形状包围所述质量块,且一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质量块,另一端部固定设置于所述壳体,施加与所述弹性体的固有频率相同频率的电磁力,利用所产生的谐振现象,实现水平振动,然而,只有所述弹性体的固有频率与所施加的电磁力的频率相同时才能实现振动的极大化。但是,上述弹性体采用的是由钢板或钢线制成的板簧或线簧,因此产品之间的形状差异等微小差异也能改变固有频率,因此固有频率和施加频率难以一致。由于上述原因,制作具有一定固有频率等性质的所述弹性体进行大量生产是非常
困难的,而且制造成本也非常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以往技术问题而研发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振动发生器:该振动发生器安装于手机、PDA、便携式游戏机等而产生振动,并为了通过触感向用户传递信号,振动发生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定空间;定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包括流过电流的线圈;振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利用电磁力向所述定子水平移动,对于以支撑所述振子的方式固定于壳体的弹性体,采用弹性系数较低的橡胶或硅胶,以此降低基于固有频率的频率敏感度,减少部件及部件组装时发生的各种误差,由此产品之间的固有频率偏差小,因此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大幅降低产品制造费用等,另外,弹性体采用的是橡胶或硅胶,并非钢板或钢线,利用这种弹性体,可以通过简单组装完成结构物,从而节约制造设备及劳动力,提高生产力。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包括: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定空间;定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包括流过电流的线圈;振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利用电磁力向所述定子水平移动;底盘,其覆盖所述壳体被开放的一个面;弹性体,其以支撑所述振子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所述弹性体由橡胶或硅胶形成。另外,在本技术中,所述振子包括磁铁及与所述磁铁结合的磁板,所述弹性体分别位于所述磁板的两侧面,与所述磁板形成为一体。另外,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体以相同形状形成2个,分别位于所述磁板的两侧面,各个所述弹性体具有:延长部,其以与所述振子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长;突出部,其在所述延长部的两端部以垂直方向突出,所述突出部具有组装部,该组装部用于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另外,在本技术中,在所述磁板的两侧面分别具有弯曲的竖立部,用于与所述弹性体固定结合。另外,在本技术中,为了通过所述延长部能够伸缩而将所述弹性体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所述延长部能够以伸长的状态进行组装。另外,在本技术中,所述振子还包括质量块。另外,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的一个面具有多个向上突出形成
的柱状体,形成于所述弹性体的组装部插入至所述多个柱状体,使所述弹性体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另外,在本技术中,在所述底盘的一个面的一部分具有形成凹凸的凹凸部,在所述凹凸部的上部固定设置线圈。另外,在本技术中,在所述组装部形成有结合孔,该结合孔供配置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的多个柱状体插入,所述结合孔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多边形。另外,在本技术中,所述弹性体具有可伸缩性结构,以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与所述弹性体固定结合的所述磁板的竖立部,其侧表面满足如下条件:,当所述弹性体伸长而组装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时,不接触所述弹性体。根据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振子利用电磁力向定子水平移动,为了支撑该振子,弹性体固定于壳体,该弹性体采用弹性系数较低的橡胶或硅胶,因此相对于采用钢板或钢线的弹性体,更有效降低基于所述振子固有频率的频率敏感度,在大批量生产中可以减少部件及部件组装时发生的各种误差,从而大幅节约制造成本。另外,本技术的所述弹性体采用的是橡胶或硅胶,并非钢板或钢线,利用这种弹性体,可以通过简单组装完成结构物,从而节约制造设备及劳动力,提高生产力。另外,本技术的所述底盘的一个面的一部分具有凹凸状的非磁性凹凸部,在所述凹凸部的上部固定设置线圈。因此,即使所述底盘为磁体,也可以解决所述振子与所述底盘之间因磁力而削减振动力的问题,还可以避免所述底盘变为非磁体材料时因泄漏磁性而削减振动力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的一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组装完成状态的截面图。图3是为了对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进行说明而去除壳体的状态图。图4是为了对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进行说明而去除壳体和底盘等的状态图。图5的(a)表示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的弹性体,图5的(b)表示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的磁板。图6的(a)是表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柱状体形成于壳体的图,图6的(b)是表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中柱状体形成于底盘的图。图7是表示本技术中磁板的两侧设有弹性体的状态图。符号说明10:壳体 20:振子21:磁板 21a:竖立部22:磁铁 23:后轭24:质量块 30:弹性体31:延长部 31a:结合部32:突出部 33:组装部40:线圈 50:底盘51:凹凸部 52:FCB60:柱状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振动发生器进行详细说明。本技术涉及振动发生器,该振动发生器安装于手机、PDA、便携式游戏机等而产生振动,通过触感向用户传递信号,如图1至图4所示,该振动发生器包括:壳体10,其内部形成有一定空间;定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10内部,并包括流过电流的线圈40;振子20,其形成于所述壳体10内部,并利用电磁力向所述定子水平移动;底盘50,其覆盖所述壳体10被开放的一个面;弹性体30,其以支撑所述振子20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10或所述底盘50,所述弹性体30由相对金属弹性体而言弹性系数较低的橡胶或硅胶形成。所述定子包括:线圈40,其从外部接收电信号;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52),其设于所述线圈10的下部,即所述底盘的上表面,并设有电路图案,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振动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定空间;定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包括流过电流的线圈;振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利用电磁力向所述定子水平移动;底盘,其覆盖所述壳体的被开放的一个面;以及弹性体,其以支撑所述振子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所述弹性体由橡胶或硅胶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1.22 KR 10-2015-00103731.一种振动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壳体,其内部形成有一定空间;定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包括流过电流的线圈;振子,其形成于所述壳体的内部,并利用电磁力向所述定子水平移动;底盘,其覆盖所述壳体的被开放的一个面;以及弹性体,其以支撑所述振子的方式固定于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所述弹性体由橡胶或硅胶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子包括磁铁及磁板,该磁板结合有所述磁铁,所述弹性体分别位于所述磁板的两侧面,与所述磁板形成为一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发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以相同形状形成为2个,分别位于所述磁板的两侧面,各个所述弹性体具有:延长部,其以与所述振子的运动方向垂直的方向延长;和突出部,其在所述延长部的两端部以垂直方向突出,所述突出部具有组装部,该组装部用于将所述弹性体固定到所述壳体或所述底盘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磁板的两侧面分别具有弯曲的竖立部,该竖立部用于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晟官,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模雅特,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韩国;KR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