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景区游览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56523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20 04: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景区游览车,包括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车身、两个前轮、两个后轮、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前轮旋转的前悬架、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后轮旋转的后悬架,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通过四根支撑杆固定于车身上,两个前轮对称安装在车身前端底部的两侧,每个前轮通过前轮轴与车身转动连接;两个后轮对称安装在车身后端底部的两侧,每个后轮通过后轮轴与车身转动连接;前悬架安装在前轮轴上,后悬架安装在后轮轴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以及悬架,可在综合景区游览车完成交通运输任务,为多能源供能方案提供了较好的外形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多能源供能方案,前后悬架有效降低底盘高度,提高稳定性,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游览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景区游览车,属于多种能源供能、低悬架游览车。
技术介绍
景区游览车是景区的必备旅游设备之一,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借助游览车进行景区游览的情况大幅增加,人们乘坐游览车到各个景点成为一种需求趋势。国内许多高校和研究所在景区游览车技术方面开展了相关研究。新型游览车与以往不同的是采用了电力驱动和控制系统,电动车齿轮电动机驱动汽车的驱动轴的转矩的作用,大部分的零件的齿轮可以使用电动轮驱动时,常常被忽略。因为电动机可以带负载启动,所以没有传统的内燃机汽车的离合器的电动车。因为可以控制变换电路的电动车没有在反向传输的内燃机汽车的驱动电动机的旋转。当变速电机控制,电动汽车可以忽略传统汽车的传输。电动四轮驱动,电动汽车也可以省略传统内燃机引擎的汽车传动差速器(张旭博.基于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构件与形态关系研究[学位论文],2010年,武汉理工大学.;Tony.Qian等.A浅谈全球十大知名主流悬架[期刊论文],《汽车零部件》,2009年.)。悬挂系统在满足汽车舒适性要求的前提下,又要满足其操控性和稳定性,但这两个方面又是互相对立的。例如,为了取得良好的舒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景区游览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1)、车身(17)、两个前轮(15)、两个后轮(16)、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前轮(15)旋转的前悬架(2)、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后轮(16)旋转的后悬架(3),所述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1)通过四根支撑杆(18)固定于车身(17)上,两个所述前轮(15)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17)前端底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前轮(15)通过前轮轴(23)与所述车身(17)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后轮(16)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17)后端底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后轮(16)通过后轮轴(24)与所述车身(17)转动连接;所述前悬架(2)安装在所述前轮轴(23)上,所述后悬架(3)安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景区游览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1)、车身(17)、两个前轮(15)、两个后轮(16)、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前轮(15)旋转的前悬架(2)、两个用于控制所述后轮(16)旋转的后悬架(3),所述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1)通过四根支撑杆(18)固定于车身(17)上,两个所述前轮(15)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17)前端底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前轮(15)通过前轮轴(23)与所述车身(17)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后轮(16)对称安装在所述车身(17)后端底部的两侧,每个所述后轮(16)通过后轮轴(24)与所述车身(17)转动连接;所述前悬架(2)安装在所述前轮轴(23)上,所述后悬架(3)安装在所述后轮轴(24)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景区游览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风能一体化车顶(1)包括车顶外壳(25)、太阳能发电装置和风力发电装置,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包括千斤顶(13)、垂直轴风能发电机叶片(12)、叶片支撑杆(29)和顶板(21),所述垂直轴风能发电机叶片(12)包括竖直设置的垂直轴和多个叶片,多个所述叶片围绕所述垂直轴环形阵列布置在所述垂直轴上,所述垂直轴上端与所述顶板(21)固定连接,所述垂直轴下端与所述支撑杆(29)固定连接;所述千斤顶(13)固定在所述车身(17)底部的上表面上;所述垂直轴风能发电机叶片(12)安装在所述车顶外壳(25)的内部且向上伸出车顶外壳(25)外,所述顶板(21)固定在所述垂直轴风能发电机叶片(12)顶部,所述车顶外壳(25)内部中空,所述车顶外壳(25)包括上顶面(10)和下顶面(11),所述上顶面(10)上设有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可通过的第一通孔(26),所述下顶面上设有所述风力发电装置可通过的第二通孔(27);所述第一通孔(26)和所述第二通孔(27)形状和大小均相同;所述第一通孔(26)和所述第二通孔(27)之间设有竖直的挡板, 所述挡板将所述第一通孔(26)的边缘和所述第二通孔(27)的边缘连接在一起;所述顶板和所述第一通孔(26)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叶片支撑杆(2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尚伟燕楼鑫达高晓峰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