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501924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9 17: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熔化炉紧贴保温炉,将熔化炉紧贴保温炉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第一过流底座和第二过流底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和保温炉的内腔连通;与紧贴侧相对的保温炉的中下部设置放流底座,放流底座具有放流通道;保温炉内的底部设置有石英砂层,所述的石英砂层的上方设置保温砖层,所述的保温砖层的上方放置所述的放流底座,放流底座直接接触保温炉内的铜液。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操作简单易行,减少生产中废料、提高产品成品率、增加产品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属于金属加工生产

技术介绍
铅黄铜由于具有优越的切削性及热流动性,广泛用于接插件、预埋螺母、空调制冷、卫浴、锁具等行业,而用于生产卫浴、锁具等行业的铅黄铜普遍采用水平连铸+扒皮工艺进行生产。由于卫浴、锁具行业用量巨大,因此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生产合格优质的产品成为了趋势的必然。如图1所示,传统的铅黄铜连铸产品生产装置一般包括熔化炉1'和保温炉2',保温炉2'包括内壁设有石英砂层3'的炉体;熔化炉1'紧贴保温炉2',将熔化炉1'紧贴保温炉2'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1'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11',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21',第一过流底座11'和第二过流底座2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供铜液流动的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1'和保温炉2'的内腔连通;与第二过流底座相对的保温炉2'的中下部的石英砂层中设置有放流底座,放流底座上开设有放流通道,放流通道的进口设置在炉体内,出口伸出炉体并与结晶器接口连接,结晶器接口上安装有结晶器。上述保温炉2'内的放流底座22'是完全埋入石英砂层3'中的,放流底座与铜液不接触,显著地降低了放流底座内的温度,结晶器内的结晶区域在结晶器的后端,此时铜液中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就进入了结晶区域内,从而在铜棒表面或者内部形成气孔,如图3所示。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表面及内部的气孔问题一直是个难题,没有得到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表面气孔及内部气孔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能够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气孔问题、减少生产中废料、提高产品成品率、增加产品竞争力的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熔化炉紧贴保温炉,将熔化炉紧贴保温炉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第一过流底座和第二过流底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和保温炉的内腔连通;与紧贴侧相对的保温炉的中下部设置放流底座,放流底座具有放流通道;所述的保温炉内的底部设置有石英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英砂层的上方设置保温砖层,所述的保温砖层的上方放置所述的放流底座,放流底座直接接触保温炉内的铜液。所述的放流底座的一端伸出所述的保温炉,并且该伸出端具有喇叭形的第一出口,所述的第一出口与结晶器接口连接,结晶器接口上安装有结晶器。所述的第一过流通道上与第二过流通道连接的端部具有喇叭形的第二出口,所述的第二出口的大小与第二过流通道相适配。所述的保温砖层的厚度为5-10mm。本技术通过金属凝固的理论分析,确认了保温炉内放流底座的安装方式是影响铅黄铜连铸产品产生气孔缺陷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放流底座的安装方式是将其完全埋入石英砂层中的,放流底座与铜液不接触,显著地降低了放流底座内的温度,结晶器内的结晶区域在结晶器的后端,此时铜液中的气体来不及排出就进入了结晶区域内,从而在铜棒表面或者内部形成气孔。而本技术改变了放流底座的安装方式,放流底座直接与铜液接触,显著地提高了放流底座内的温度,保证了拉铸时结晶器内铜液的温度,改变了结晶器结晶区域,此时结晶区域往结晶器的前端移动,铜液中的气体有了充分外排的时间,有效解决了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这一重大难解决的问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操作简单易行,减少生产中废料、提高产品成品率、增加产品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的铅黄铜连铸产品装置安装示意图;其中,1'-熔化炉,2'-保温炉,3'-石英砂层,11'-第一过流底座,21'-第二过流底座,22'-放流底座。图2为本技术铅黄铜连铸产品装置安装示意图;其中,1-熔化炉,2-保温炉,3-石英砂层,11-第一过流底座,21-第二过流底座,22-放流底座,23-保温砖层。图3为使用传统装置结晶器内结晶区域效果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装置结晶器内结晶区域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2,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包括熔化炉1和保温炉2,熔化炉1紧贴保温炉2,将熔化炉1紧贴保温炉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1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11,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2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21,第一过流底座11和第二过流底座21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1和保温炉2的内腔连通;与紧贴侧相对的保温炉2的中下部设置放流底座22,放流底座22具有放流通道;所述的保温炉2内的底部设置有石英砂层3,所述的石英砂层3的上方设置保温砖层23,所述的保温砖层23的上方放置所述的放流底座22,放流底座22直接接触保温炉2内的铜液。所述的放流底座22的一端伸出所述的保温炉,并且该伸出端具有喇叭形的第一出口,所述的第一出口与结晶器接口连接,结晶器接口上安装有结晶器4。所述的第一过流通道11上与第二过流通道21连接的端部具有喇叭形的第二出口,所述的第二出口的大小与第二过流通道21相适配。所述的保温砖层23的厚度为5-10mm。本技术通过金属凝固的理论分析,确认了保温炉内放流底座的安装方式是影响铅黄铜连铸产品产生气孔缺陷的重要原因。传统的放流底座的安装方式是将其完全埋入石英砂层中的,放流底座与铜液不接触,显著地降低了放流底座内的温度,结晶器4内的结晶区域5在结晶器的后端,此时铜液6中的气体7来不及排出就进入了结晶区域内,从而在铜棒8表面或者内部形成气孔。而本技术改变了放流底座22的安装方式,放流底座22直接与铜液6接触,显著地提高了放流底座内的温度,保证了拉铸时结晶器内铜液的温度,改变了结晶器结晶区域,此时结晶区域5往结晶器4的前端移动(如图4所示),铜液中的气体7有了充分外排的时间,铜棒8表面或者内部没有气孔形成,有效解决了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这一重大难解决的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所述的内容仅仅是对专利技术构思的实现形式的列举,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应当被视为仅限于实施例所陈述的具体形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也及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熔化炉紧贴保温炉,将熔化炉紧贴保温炉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第一过流底座和第二过流底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和保温炉的内腔连通;与紧贴侧相对的保温炉的中下部设置放流底座,放流底座具有放流通道;所述的保温炉内的底部设置有石英砂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石英砂层的上方设置保温砖层,所述的保温砖层的上方放置所述的放流底座,放流底座直接接触保温炉内的铜液。

【技术特征摘要】
1.解决铅黄铜水平连铸产品气孔缺陷的装置,包括熔化炉和保温炉,熔化炉紧贴保温炉,将熔化炉紧贴保温炉的一侧定义为紧贴侧,在熔化炉的紧贴侧上设置有第一过流底座,与紧贴侧紧贴的保温炉上倾斜设置有第二过流底座,第一过流底座和第二过流底座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第一过流通道和第二过流通道将熔化炉和保温炉的内腔连通;与紧贴侧相对的保温炉的中下部设置放流底座,放流底座具有放流通道;所述的保温炉内的底部设置有石英砂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石英砂层的上方设置保温砖层,所述的保温砖层的上方放置所述的放流底座,放流底座直接接触保温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剑文马勇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宁合金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