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洋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349613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7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包括智能通讯终端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中控装置、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该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通过智能通讯终端,从而实现了对传动机构的实时操控;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蜗杆旋转,保证了传动输出;同时通过蜗杆驱动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实现了横向传动输出,通过面齿轮驱动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实现了竖向传动输出的功能;不仅如此,在电机驱动电路中,通过控制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的导通关系来实现对电机的正反向驱动,而且这些三极管均为电流型元器件,能够保证足够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了电机驱动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自动化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随着工业领域对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引进,其对于工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在常规的流水线传动系统中,结构都比较单一,仅仅只能够作为一个传动单元进行传动;不仅如此,在传动系统工作过程中,需要电机的驱动,而在目前的电机驱动电路中,采用了场效应管组成的H桥进行驱动,虽然能够保证对电机的驱动,但是其驱动能力一般,无法满足大功率的电机驱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传动方式单一且电机驱动电路驱动能力一般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包括无线连接的智能通讯终端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中控装置、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中控装置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底座上设有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柱,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柱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机、蜗杆和竖向设置的面齿轮,所述蜗杆架设在支撑柱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蜗杆旋转,所述面齿轮设置在蜗杆上且远离驱动电机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圆柱齿轮、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送带、第二传动齿轮和竖向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固定设置在圆柱齿轮的下方,所述圆柱齿轮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与第一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水平设置在第一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通过第一传送带与第一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竖向输出轴设置在第二传动齿轮的上端面,所述竖向输出轴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面齿轮与圆柱齿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蜗杆下方的第一传动单元、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单元、第二传动轴、第三传动单元、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单元和横向输出轴,所述第一传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三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单元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四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横向输出轴与第四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竖向设置在蜗杆下方的蜗轮,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三传动齿轮和第四传动齿轮,所述蜗轮通过第一传动轴与第三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与第四传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三传动单元包括第五传动齿轮、第二传送带和第六传动齿轮,所述第四传动齿轮通过第二传动轴与第五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齿轮通过第二传送带与第六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单元包括第七传动齿轮、第三传动带和第八传动齿轮,所述第六传动齿轮通过第三传动轴与第七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齿轮通过第三传动带与第八传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横向输出轴固定在第八传动齿轮的一侧,所述第八传动齿轮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与横向输出轴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控装置为PLC,所述中控装置内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电机,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均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和第五三极管的集电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四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五电阻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与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的基极与第七电阻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机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机与驱动电机电连接。作为优选,智能手机作为最普遍的通讯工具,为了提高系统的实用性,所述智能通讯终端包括智能手机。作为优选,为了保证系统中电源能够缓慢上升,防止电压过快的通断而烧坏电机,所述中控装置中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中控装置中的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工作电源模块包括工作电源电路,所述工作电源电路包括集成电路、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三极管和二极管,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入端通过第一电容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通过第一电阻接地,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分别与第二电阻和第三电阻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可调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二电容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电阻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输出端与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与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与二极管的阳极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无线通讯模块通过蓝牙传输无线信号。作为优选,伺服电机具有控制精度高的特点,从而保证了传动系统的精度,所述驱动电机为伺服电机。作为优选,为了实现对驱动电机温度的实时监控,通过温度检测模块能够对驱动电机上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测,所述驱动电机上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与PLC电连接,所述中控装置中还设有温度检测模块,所述温度检测模块包括温度检测电路,所述温度检测电路包括第八电阻、第九电阻、第三电容和热敏电阻,所述第八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第八电阻和热敏电阻组成的串联电路的另一端外接9 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九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八电阻和热敏电阻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三电容接地。作为优选,所述热敏电阻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作为优选,所述第二三极管和第三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所述第四三极管和第五三极管均为PNP三极管。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通过智能通讯终端,从而实现了对传动机构的实时操控;驱动电机通过减速机驱动蜗杆旋转,保证了传动输出;同时通过蜗杆驱动第二传动组件的传动,实现了横向传动输出,通过面齿轮驱动第一传动组件的传动,实现了竖向传动输出的功能;不仅如此,在电机驱动电路中,通过控制第二三极管、第三三极管、第四三极管、第五三极管的导通关系来实现对电机的正反向驱动,而且这些三极管均为电流型元器件,能够保证足够的输出功率,从而提高了电机驱动的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的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的电机驱动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的工作电源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的温度检测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中:1.智能通讯终端,2.底座,3.中控装置,4.支撑柱,5.驱动电机,6.减速机,7.蜗杆,8.面齿轮,9.圆柱齿轮,10.第一传动齿轮,11.第一传送带,12.第二传动齿轮,13.竖向输出轴,14.蜗轮,15.第一传动轴,16.第三传动齿轮,17.第四传动齿轮,18.第二传动轴,19.第五传动齿轮,20.第二传送带,21.第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工业生产的流水线传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连接的智能通讯终端(1)和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底座(2)、设置在底座(2)上的中控装置(3)、驱动机构、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所述驱动机构与中控装置(3)电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分别与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传动连接,所述底座(2)上设有两根竖向设置的支撑柱(4),所述驱动机构设置在支撑柱(4)上;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5)、减速机(6)、蜗杆(7)和竖向设置的面齿轮(8),所述蜗杆(7)架设在支撑柱(4)的顶端,所述驱动电机(5)通过减速机(6)驱动蜗杆(7)旋转,所述面齿轮(8)设置在蜗杆(7)上且远离驱动电机(5)的一端;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的圆柱齿轮(9)、第一传动齿轮(10)、第一传送带(11)、第二传动齿轮(12)和竖向输出轴(13),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固定设置在圆柱齿轮(9)的下方,所述圆柱齿轮(9)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与第一传动齿轮(10)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水平设置在第一传动齿轮(10)的一侧,所述第二传动齿轮(12)通过第一传送带(11)与第一传动齿轮(10)传动连接,所述竖向输出轴(13)设置在第二传动齿轮(12)的上端面,所述竖向输出轴(13)的中心轴线与第二传动齿轮(12)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面齿轮(8)与圆柱齿轮(9)啮合;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竖向设置在蜗杆(7)下方的第一传动单元、第一传动轴(15)、第二传动单元、第二传动轴(18)、第三传动单元、第三传动轴(22)、第四传动单元和横向输出轴(26),所述第一传动单元通过第一传动轴(15)与第二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单元通过第二传动轴(18)与第三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单元通过第三传动轴(22)与第四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横向输出轴(26)与第四传动单元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单元包括竖向设置在蜗杆(7)下方的蜗轮(14),所述蜗杆(7)与蜗轮(14)啮合;所述第二传动单元包括第三传动齿轮(16)和第四传动齿轮(17),所述蜗轮(14)通过第一传动轴(15)与第三传动齿轮(16)传动连接,所述第三传动齿轮(16)与第四传动齿轮(17)啮合;所述第三传动单元包括第五传动齿轮(19)、第二传送带(20)和第六传动齿轮(21),所述第四传动齿轮(17)通过第二传动轴(18)与第五传动齿轮(19)传动连接,所述第五传动齿轮(19)通过第二传送带(20)与第六传动齿轮(21)传动连接;所述第四传动单元包括第七传动齿轮(23)、第三传动带(24)和第八传动齿轮(25),所述第六传动齿轮(21)通过第三传动轴(22)与第七传动齿轮(23)传动连接,所述第七传动齿轮(23)通过第三传动带(24)与第八传动齿轮(25)传动连接;所述横向输出轴(26)固定在第八传动齿轮(25)的一侧,所述第八传动齿轮(25)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与横向输出轴(26)的中心轴线所在的直线位于同一直线;所述中控装置(3)为PLC,所述中控装置(3)内设有无线通讯模块和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包括电机驱动电路,所述电机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Q2)、第三三极管(Q3)、第四三极管(Q4)、第五三极管(Q5)、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电机(M),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集电极均外接9V直流电压电源,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集电极和第五三极管(Q5)的集电极均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基极与第四电阻(R4)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基极与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第四三极管(Q4)的基极与第六电阻(R6)连接,所述第五三极管(Q5)的基极与第七电阻(R7)连接,所述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第四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第五三极管(Q5)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机(M)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三极管(Q2)的发射极和第三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电机(M)与驱动电机(5)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刘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