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脉覆膜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965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动脉覆膜支架,包括由合金材料编织成的框架(4)和覆盖在框架(4)上的高强度覆膜材料层(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合金材料丝为包括多个阶梯状的V形波(1)和连接杆(2)的单丝,相邻层间通过连接杆(2)连接,所说的V形波(1)由多个相互连接的V形小结构(3)构成,V形小结构(3)的结点为开口的或设有圆形封闭圈(301),所有的连接杆(2)绑扎在框架(4)的同一条圆柱展开线上,连接杆(2)所覆盖的框架(4)圆柱一侧为框架(4)可顺应弯曲的一侧,开口V形小结构(3)的结点均位于连接杆(2)的两侧。(*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脉覆膜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为治疗动脉瘤的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产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血管覆膜支架。
技术介绍
动脉瘤是临床上十分凶险的一种血管疾病,多发生在55岁左右的老年人,但近年来开始逐渐向中、青年人群发展。据相关统计资料表明:动脉瘤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的治疗措施,在24小时内的死亡率达15%左右,一周以内的死亡率达30%左右,一个月内的死亡率达75%左右,而5年的生存率仅为17%。因此,一经发现动脉瘤患者,应尽快对其进行相应治疗。目前,利用腔内隔绝原理的微创伤介入治疗技术得到广泛的利用,它是将覆膜支架定位在动脉瘤处,利用覆膜支架隔绝瘤腔并形成新的血流通道,动脉瘤在丧失血液供应后,瘤腔内残留血液逐渐形成血栓并肌化成血管组织,扩张状态的瘤壁因受负压而收缩,逐渐恢复到接近原始形态,从而达到治疗动脉瘤的目的。由于患者的病变血管形态因人而异,很大一部分存在较为严重的弯曲,目前的很多覆膜支架无法适应血管的弯曲,导致覆膜支架与血管内壁接触不充分,或者覆膜支架发生弯折,进而产生内漏、支架支撑强度减弱甚至移位等不利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设计一种动脉覆膜支架,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动脉覆膜支架包括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框架和覆盖在框架内表面和/或外表面的高强度覆膜材料层。所说的框架由单根多层、多V形结构的可植入人体的合金材料丝编织而成,将该中间结构的相邻层间的对应V形结构的结点进行不同的连接,使不同的连接结点具有不同的连接性能,从而满足覆膜支架在使用中的特殊性能要求。关于编制框架的合金材料丝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物理性能等,以满足植入人体的要求。目前可以采用的有镍钛记忆合金(nitinol),或者高弹性的不锈钢合金(spring stainless steel)。对于覆膜材料,由于要求材料的厚度尽可能薄,以减小输送装置的截面直径,但又必需达到保证材料在植入人体后所必需的机械物理性能,如不会被撕裂、局部大量变形、迅速磨损等,因此应该采用具有高强度、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同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化学稳定性也是对其作为植入材料的必不可少的要求。目前可采用的有膨胀聚四氟乙烯(ePTFE)和聚酯纤维材料。本技术的突出优点表现在:极大地提高了覆膜支架的弯曲顺应性能,增强了支架在弯曲管腔内的支撑强度和附壁性能,减少支架释放后发生移位和内漏的可能性,使支架也适合于治疗弯曲严重的血管病变,减小了手术难度和风险,可以因此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术后患者的-->存活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多层、多V形结构的合金材料丝结构示意图。图3为设有圆形封闭圈的V形小结构。图4为开口的V形小结构。图5为绑扎后的合金框架。参见图1,本技术的动脉覆膜支架包括由合金材料丝编织成的框架4和覆盖在框架4上的高强度覆膜材料层5。由图2,图3,图4和图5可见,所说的合金材料丝为包括多个阶梯状的V形波1和连接杆2的单丝,相邻层间通过连接杆2连接。所说的V形波1由多个相互连接的V形小结构3构成,V形小结构3的结点为开口的或设有圆形封闭圈301。所有的连接杆2都被绑扎在框架4的同一条圆柱展开线上;连接杆2所覆盖的框架4圆柱一侧为框架4可顺应弯曲的一侧,对应一侧为不可顺应弯曲的一侧;所有开口V形小结构3的结点均位于连接杆2的两侧;覆膜材料层5可覆盖在框架4的里侧和/或外侧,并用可植入人体的丝或者线,将覆膜材料层5的两端缝合在框架4上,覆膜材料层5与框架4的其它接触部位,根据产品性能要求的不同,进行有选择的缝合。所说的多层、多V形结构的合金材料丝的第一层V形波的第一个V形小结构3的左上结点303与连接第一层与第二层V形波的连接杆2-->的上结点201通过可植入人体的丝或线6相连接,上述第一个V形小结构的下结点304通过可植入人体的丝或线6绑扎在上述连接杆2的中点202,使第一层V形波构成一个圆柱形构件;第一层V形波构成的圆柱形构件的各个V形小结构3下结点304与第二层V形波的各V形小结构3的上结点305依次绑扎,连接第二层与第三层V形波的连接杆2的上结点绑扎在连接第一层与第二层V形波的连接杆2的中点202,连接第一层与第二层V形波的连接杆2的下结点203绑扎在连接第二层与第三层V形波的连接杆2的中点。按照本技术,设有圆形的封闭圈301的V形小结构3的结点绑扎均为紧绑扎;与连接杆2的两端结点相连接的绑扎均采用松的绑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附图只是部分地说明了本技术所要描述的内容;其它非上述图片所描述的结构,如果采用了本技术所描述的结构、技术、方式或方法,也是本技术所要描述的内容。如:多层、多V形结构的合金材料丝的V形波层数可以是本文件描述的层数以外的其它层数,这主要依据产品所需的覆膜长度;每一层V形波的高度可以是其它合适的数据;每一层V形波中V形小结构3的数量可以是其它的合适数据;每个V形小结构3中,构成V形的二条边的长度、它们所成的角度以及圆形结点的半径等,根据产品的不同,有不同的数据,绑扎线的位置可以与本技术附图中所示的不同。本技术所描述的支架除了可以用于大动脉外,也可以用于其它的较小动脉、静脉支架或者作为其它管腔内支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脉覆膜支架,包括由合金材料编织成的框架(4)和覆盖在框架(4)上的高强度覆膜材料层(5),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合金材料丝为包括多个阶梯状的V形波(1)和连接杆(2)的单丝,相邻层间通过连接杆(2)连接,所说的V形波(1)由多个相互连接的V形小结构(3)构成,V形小结构(3)的结点为开口的或设有圆形封闭圈(301),所有的连接杆(2)绑扎在框架(4)的同一条圆柱展开线上,连接杆(2)所覆盖的框架(4)圆柱一侧为框架(4)可顺应弯曲的一侧,开口V形小结构(3)的结点均位于连接杆(2)的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覆膜材料层(5)覆盖在框架(4)的里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其特征在于,覆膜材料层(5)覆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一聂红林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