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平专利>正文

气囊导丝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348930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气囊导丝胃管,其特征是:位于距胃管前端5~15厘米处固定设有一个可充气囊(3),可充气囊(3)连接一条充气管(6),充气管(6)沿胃管壁到胃管尾部伸出,充气管末端为单向阀充气口(8);在胃管后部还套有一个可沿胃管滑动的鼻塞9;贯穿胃管内置一根导丝(5),导丝前端为圆球形钝端(2),胃管前端为锥形盲端(1);在胃管锥形盲端(1)和可充气囊(3)之间开有多个侧孔。所述气囊导丝胃管能够提高首次置管成功率,防止脱落,使堵管不通畅率降低,减少胃内容物沿胃管返流因素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胃管。可广泛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ICU病房等专科。(*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材,具体说是一种气囊导丝胃管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医院对于需胃肠减压引流或自主进食功能障碍需胃肠内营养生命支持的危重病人,已广泛使用一次性胃管。而目前的胃管多存在以下缺陷:1)胃内容物易沿管返流侵入气管,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因胃管设计不当导致升高。2)置管成功后无良好的固定方式易完全或不完全脱落影响引流及治疗效果,大多胃管置入后都采用布胶布固定于鼻孔皮肤,既不美观又增加病人痛苦,特别是对胶布过敏患者更甚。3)可供选择的管腔直径型号不多或开口小侧孔少引流易堵管。4)因材质太软而一次性成功置管困难,特别是昏迷或不配合病人更是如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消除以上缺陷,易于置管、可大幅降低堵管率的气囊导丝胃管。所述气囊导丝胃管,包括胃管、位于胃管前部的侧孔、尾部的胃管外口及胃管外口盖塞,其特征是:位于距胃管前端5~15厘米处固定设有一个可充气囊3,可充气囊3连接一条充气管6,充气管6沿胃管壁到胃管尾部伸出,充气管6尾端为单向阀充气口8;在胃管后部还套有一个可沿胃管滑动的鼻塞9。贯穿胃管内置一根导丝5,导丝前端为圆球形钝端2,胃管前端为锥形盲端1。在胃管锥形盲端1和可充气囊3之间开有多个侧孔。胃管管壁标有刻度7。胃管主体材料为硅胶,-->胃管依不同型号有2毫米~5毫米的管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使因胃内容物沿胃管返流因素致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降低;2)可防止胃管脱出;3)使堵管不通畅率显著降低;4)明显提高一次置管成功率。可广泛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胃肠外科,消化内科,ICU病房等专科。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纵向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锥形盲端,2-圆球形钝端,3-可充气囊,4-侧孔,5-导丝,6-充气管,7-刻度,8-单向阀充气口,9-鼻塞,10-胃管外口,11-胃管外口盖塞。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气囊导丝胃管,其结构包括位于胃管前部的侧孔4、尾部的胃管外口10及胃管外口盖塞11,其特征是:位于距胃管前端5~15厘米处固定设有一个可充气囊3,可充气囊3连接一条充气管6,充气管6沿胃管壁到胃管尾部伸出,充气管6尾端为单向阀充气口8;在胃管后部还套有一个可沿胃管滑动的鼻塞9。贯穿胃管内置一根导丝5,导丝前端为圆球形钝端2,胃管前端为锥形盲端1。在胃管锥形盲端1和可充气囊3之间开有多个侧孔。胃管管壁标有刻度7,胃管壁每隔10厘米标记有一刻度,使人能够从胃管引出体外部分读出插入食道的胃管长度。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1)胃管插入端为锥形盲端1,管腔内配有有韧性的钢性引导导丝5,导丝5的插入前端为圆球形钝端2,因而可以避免置管过程中穿透胃管盲端而损伤病人,由此可解决胃管质地软所致置管困难。2)前端在锥形盲端1和可充气囊3之间的胃管侧壁开4~10个侧孔4,可防止侧孔数目太少而致侧孔阻塞。3)在侧孔4上方置一个可充气鼓起的可充气囊3,防止胃管脱出。4)胃管后部设有可沿胃管移动呈鼻孔开口形状的鼻塞9,因鼻塞9与胃管管壁为过渡配合,且在距可充气囊3的后壁45厘米~55-->厘米之间的胃管外壁设置凸起以增加鼻塞9与胃管之间的阻力,使得鼻塞9置于此区域时能够得到相对固定,此一区域到可充气囊3的距离正好为贲门口到鼻腔口的距离。胃管放置好,可充气囊3充气后,轻拉外端使可充气囊3紧贴贲门口胃壁,然后移动鼻塞9致鼻孔卡住胃管,轻度增加腔内胃管张力,可尽量减少胃内容物沿胃管返流的量,使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易感因素显著降低。其使用过程:1)、首先将消毒好的胃管取出,检查可充气囊3是否漏气;2)、将胃管表面涂上消毒石蜡油;3)、摆好病人体位(平卧位,抬起头),从一侧鼻孔插入,清醒病人边插边嘱吞咽动作,可顺利置入;如昏迷需先在胃管内放入导丝,然后操作同前,插入约60厘米后通过抽胃液及打气用听诊器判断胃管头是否在胃里;4)、确证胃管在胃腔后,取出导丝;5)、从单向阀充气口8注入约15毫升空气;6)、充气完毕后,轻拖胃管使可充气囊3紧贴贲门胃壁,如昏迷或呼吸机通气患者,可移动鼻塞9致鼻孔卡住胃管,轻度增加腔内胃管张力,保持可充气囊3紧贴贲门胃壁,可尽量减少胃内容物沿胃管返流的量;7)取出胃管时,将空针插入单向阀充气口8,即可将可充气囊3内的过压气放出,用空针抽出余气可使可充气囊3萎缩而便于取出胃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导丝胃管,包括胃管、位于胃管前部的侧孔、尾部的胃管外口及胃管外口盖塞,其特征是:位于距胃管前端5~15厘米处固定设有一个可充气囊(3),可充气囊(3)连接一条充气管(6),充气管(6)沿胃管壁到胃管尾部伸出,充气管(6)尾端为单向阀充气口(8);在胃管后部还套有一个可沿胃管滑动的鼻塞(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囊导丝胃管,包括胃管、位于胃管前部的侧孔、尾部的胃管外口及胃管外口盖塞,其特征是:位于距胃管前端5~15厘米处固定设有一个可充气囊(3),可充气囊(3)连接一条充气管(6),充气管(6)沿胃管壁到胃管尾部伸出,充气管(6)尾端为单向阀充气口(8);在胃管后部还套有一个可沿胃管滑动的鼻塞(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导丝胃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平徐丹
申请(专利权)人:胡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