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48824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组合膜芯,壳体包括有上盖与底座,壳体的上盖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底座上设有第三开口,该组合膜芯由若干层滤膜层层堆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与边圈成型为一体。所述上盖与底座内侧周边分别设有凸起,且凸起抵压住组合膜芯的上下表层。经过此工艺设计,使得过滤装置的上盖与组合膜芯之间留有间隙,使血液流动畅通;其次组合膜芯不会产生侧漏;同时高温融合后的过滤装置,其内压测试大于4kg/cm↑[3],使临床应用时采用0.6kg/cm↑[3]压力的保险系数增加到六倍以上,安全可靠。(*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血液过滤装置,尤指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脂、脑卒中或其他血液疾病已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疾病。医疗界对于此种疾病一般采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来医疗界研制出了体外血液过滤的器械,其通常采用物理化学方法进行降脂或除病毒处理,血液过滤装置应运而生。本申请人曾于2004年在中国专利20042002126366中公开了一种血液过滤装置。但是由于该血液过滤装置的壳体的上盖与底座采用采用热熔膜密封并用胶合的方式,其效果不是很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其耐压性好,避免侧漏,血液流动顺畅,且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安全性强、重复性好。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组合膜芯,壳体包括有上盖与底座,壳体的上盖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底座上设有第三开口,该组合膜芯由若干层滤膜层层堆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与边圈成型为一体。所述上盖与底座内侧周边分别设有凸起,且凸起抵压住组合膜芯的上下表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经过此工艺设计,使得过滤装置的上盖与组合膜芯之间留有间隙,使血液流动畅通;其次组合膜芯不会产生侧漏;同时高温融合后的过滤装置,其内压测试大于4kg/cm3,使临床应用时采用0.6kg/cm3压力的保险系数增加到六倍以上,安全可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血液过滤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所示,本技术血液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5及位于壳体5内的组合膜芯8。壳体5可采用聚砜或其他注塑材料制作,由上盖4与底座6连接构成,于上盖4上设有血液入口1及排气口2,借此可保证血液顺利流入。上盖4外形结构设计成弧形结构,使得第一开口1位于弧形结构的顶端,这样有利于血液进入壳体5内后更顺畅、更均匀的进入组合膜芯8。于底座6上设有用于血液流出的第三开口7。制作时,上盖4与底座6分别预制,再将组合膜芯8介于上盖4与底座6之间,借助设在上盖4与底座6周边内侧的凸起9低压住组合膜芯8,再将组合好组合膜芯8的上盖4与底座6安置在模腔内,合模,通过注塑在其周边形成连接边圈3,将上盖4与底座6塑成一体。所述的组合膜芯8是美国Cuno公司出产的过滤膜的一种或多种层叠而成。经过此工艺设计,使得过滤装置的上盖4与组合膜芯8之间留有间隙,使血液流动畅通;其次组合膜芯不会产生侧漏;同时高温融合后的过滤装置,其内压测试大于4kg/cm3,使临床应用时采用0.6kg/cm3压力的保险系数增加到六倍以上,安全可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组合膜芯,壳体包括有上盖与底座,壳体的上盖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底座上设有第三开口,该组合膜芯由若干层滤膜层层堆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与边圈成型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体式外壳的血液过滤装置,包括有壳体及位于该壳体内的组合膜芯,壳体包括有上盖与底座,壳体的上盖设有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底座上设有第三开口,该组合膜芯由若干层滤膜层层堆叠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底座与边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少军黄鹤平姚仲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夏血液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