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463651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8-04 17: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该方法利用多孔介质颗粒作为土壤修复剂,在土壤表层以下一定深度位置加入该土壤修复剂,形成土壤修复剂层,用于吸附来自上层土壤内水分携带来的重金属元素。由于修复剂的集中层状放置,相比于分散放置方式,不仅完全阻断了重金属元素向土壤深部输运的途径,且便于后续将土壤修复剂从土壤中集中取出,降低了吸附重金属后的多孔介质原料的处理难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对比,可以快速、高效、便捷脱除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经济可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土壤修复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属于土壤环境污染治理领域。
技术介绍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超过背景值,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统称为土壤重金属污染。重金属是指密度在5.0以上的约45种元素。砷、硒是非金属,但它的毒性及某些性质与重金属相似,所以将其列入重金属污染物的范围内。中国首次土壤普查显示,中国有近20%的耕地存在镉、砷、汞、铅、镍、铜等重金属超标,这些重金属可通过农作物吸收进入食物链,严重影响食品安全并危及人类健康。据了解,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原因复杂,包括工业排放、化肥农药使用及地矿开采等,通过物理和化学手段治理非常困难,也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国际上科研人员非常重视对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研究,并开展广泛的研究工作。根据处理方式,处理后土壤位置是否改变,污染土壤治理技术可分为:原位治理和异位治理。异位治理环境风险较低,见效快且系统处理预测性较高,但成本高、对环境扰动大。相对来说,原位治理则更为经济实用,操作简单。根据治理工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平均粒径为3~10mm的多孔介质颗粒作为土壤修复剂;2)在土壤表层以下200~500mm深度位置,加入土壤修复剂,形成厚度为10~100mm的土壤修复剂层;3)对土壤修复剂层以上的土壤层进行灌溉或者利用自然降雨,实现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向土壤修复剂层的迁移;4)当土壤修复剂层上部土壤重金属含量降低至要求值后,将土壤修复剂层及其上下10~50mm的土壤层取出,实现对土壤的修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多孔介质颗粒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进行修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利用平均粒径为3~10mm的多孔介质颗粒作为土壤修复剂;所述多孔介质颗粒采用生物质焦炭、煤燃烧后的灰渣、煤颗粒、生物质颗粒、冶金矿渣颗粒、砖、沸石和沙子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2)在土壤表层以下200~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由长福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